可以PS臉,卻沒法PS素質:家庭素質教育不可缺席

當手機裡的美顏功能將坐在街邊效顰的東施變成“西施”,PS便成為新時代科技發明的一大“禍水”神器;當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把網絡直播傳到千家萬戶,網紅就開始走上神壇,儼然已經成為公眾人物,吸引一大批心理未成熟的少男少女追捧模仿。

可以PS臉,卻沒法PS素質:家庭素質教育不可缺席

為了博眼球、取悅自己的粉絲,有些粉絲幾千萬的網紅主播做事沒有底線,直播中賣萌耍寶、特色誘惑是家常便飯,甚至出現公然侮辱國歌者、戲說“南京大屠殺”。這些惡劣事件的出現,一方面折射出互聯網發展大潮,某些網紅為“圈粉”不擇手段的“毀三觀”言行,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家庭父母加強孩子素質教育的緊迫性。

一、有教有養,知禮謙讓,細節體現孩子的素質

可以PS臉,卻沒法PS素質:家庭素質教育不可缺席

千湖島的鄭阿姨種植的澳大利亞進口的粉黛亂子草花海,“像伺候孩子一樣伺候它們長大”,結果三天時間被毀,本來能看兩個半月的美景,只維持14天。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大家故意丟掉了“別人的感受”,唯我、利己成為指導行走社會的準則。

父母在縱橫花海隨心所欲,唯我獨尊,孩子自然身趨心隨,即使在花海里拍出美麗的照片,不過收穫別人背後的唾棄。父母沒有強化自身的內修,沒有在日常細節小事裡一點一點的積累對孩子的教養,怎麼會從細節打磨出孩子的素質,教育出素質優秀的孩子?

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但是沒有端正的三觀和良好的教養,只能是個平庸的人。“在社會上不吃虧”的言行,把利益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只會被他人孤立。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學歷不代表教養。父母不僅僅要培養孩子“獲得考試成績”,更要要讓孩子明白,為人處事的前提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善待他人,真誠傾聽他人的感受,與人交往“如春風撫面”,在一言一行中體現孩子的素質,這是孩子日後立足社會的根本。否則,即使有耀眼的文憑,也是沒有深刻的素質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也會讓人敬而遠之。

二、父母的教養決定孩子素質的高度

可以PS臉,卻沒法PS素質:家庭素質教育不可缺席

孩子的素質教育,並不是常說的做一些社交、運動、藝術、看電影、旅遊,也不僅僅是彈琴、書法等文化活動陶冶情操,而是包括對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禮儀規範和人際溝通以及心理素質等諸多方面的教育,培養孩子的綜合素養。

人的教養與家庭本身的貧富、文化高低無關,與父母教養的水準有直接關係。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耳濡目染,家庭的薰陶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一點一滴養成孩子為人處世的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社會經驗比較少,與社會接觸也少,“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父母就成為孩子不由自主的模仿榜樣,父母的言行會在孩子的日常行為中尋到根源。提高孩子的素質,首先要提高父母的素質。

家庭像模子,環境似烘爐,孩子如泥巴,家長是匠人,共同影響著孩子的素養教育,素質來自家庭的教養。有素質的孩子,背後必定是一個有教養的家庭,抱怨孩子們的不當行為,或許自己就是形成這些問題的幫兇,是孩子成為“沒有教養”的始作俑者。

《四書·大學》中曾說:“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自身。”要治理國家,要先管理好家庭、教育好子女,而前提在於修身。父母的言教身傳是決定了孩子素質教育高低的關鍵。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全面發展取決於母親和父親在兒童面前是怎樣的人,取決於兒童從父母的榜樣中怎樣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社會環境。”所以,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家庭身教,是父母對孩子教育中一種最重要、最經常的教育形式。

可以PS臉,卻沒法PS素質:家庭素質教育不可缺席

坦言“轉基因食口”、引爆“娛樂圈納稅”風暴的崔永元曾經說過,這一生對他最具有影響力的是父母,正規、正統的家庭教育,“不能說謊,不能騙人,不能去占人家的便宜”的觀念,養成了“小崔”善待他人、坦誠處世的性格,“什麼事兒看不慣,直接說出來”,“實話實說”成為崔永元鮮明的風格,被人喻為“滿滿正能量”。

三、增加孩子自我認知和自我判斷的能力

可以PS臉,卻沒法PS素質:家庭素質教育不可缺席

已故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的父親,從小教育女兒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見,用自己的大腦來判斷事物的是非,千萬不要人云亦云,自我認知和自我判斷的培養,使撒切爾夫人從一個普通的女孩,最終成為一位連任三屆英國首相、執政十二年,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獨霸一方的政治家與“撒切爾主義”的創始人。

現在的社會誘惑很多,孩子沒有自我認識和判斷的能力,很容易浪費家庭教育的努力,使父母的心血毀於一旦。PS的面容,PS的言行舉止,讓自控能力弱的孩子沉淪在網紅構築的精神世界裡難以自拔,上海13歲的女孩兩個月時間內偷偷給喜歡的網絡主播打賞25萬元的事情更加說明,父母除了要加強對孩子監管,更要培養孩子的信仰,提高分辨事物善惡美醜的判斷能力,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有足夠重大的心理素質“走自己的路”。

孩子可以不漂亮,可以不美麗,甚至也可以沒有多少氣質,但是不能沒有素質,要讓孩子的人生路走得更順暢,父母要注重對孩子的教養,家庭素質教育不可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