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手拉黑你,是想讓你知道:請理解教師的“大不易”

昨天晚上,我親手拉黑了一位家長。我發誓,我是第一次拉黑家長。沒有其它原因,只是我不想再聽一些無謂的指責:一位轉學來的孩子,作業從未及時完成,數學考試成績永遠是零分,家長竟然在微信群裡直接“語言開炮”:以後不許發孩子成績,作業不是不完成,而是孩子不會做,原因是老師沒有教會孩子,憑什麼還要公佈孩子的名字?

是家長強詞奪理,還是教師真的沒有教好孩子?我自認是個有責任心的人,極少理會那些蠅營狗苟的事,但是,我竭力讓課講得輕鬆,想把本身就是“虐腦”的中專數學題講得快活,

努力吸引你的孩子聽課鍛鍊思維,卻發現孩子永遠只對輕鬆的內容眉開眼笑。可惜我沒有相聲笑星的潛質,沒辦法把數學題改編成相聲,更沒法用“套用相聲公式”引你的孩子發笑。

我親手拉黑你,是想讓你知道:請理解教師的“大不易”

一、講師德,是教師的底線

教師,不僅應當傳授學生的知識,也要會指導學生的為人處世,但是,有一位家長戲言:“遇到好的教師,如同買車,即使品牌再好,也不能全部保證質量。孩子也得憑命去遇到。”家長無奈的冷笑話,包含著太多的意思。

教師,想必是受尊重最多,捱罵最多,最需要責任心的職業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一些教師私自擔任輔導班的“旗手”,也存在“課堂不講課後講,逼迫孩子到自家辦的輔導班”的難以監管的“灰色現象”,一些“該講什麼就講什麼,但不會花費額外精力和時間在學生身上”的教師,在家長眼裡算是“不錯的教師”,至於秉持“循師德、傳學問”的“園丁級別”的教師已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這些現象的存在,是教師與家長和學生難以真正溝通和交流的“壁障”。只要“人的私念”戰勝“師德至上”的理念,這個問題就很難解決,但是慾壑難填,只能寄希望於國家政策的監管與教師的教學成績考核來達到規範的目的。

二、教師,大不易

我親手拉黑你,是想讓你知道:請理解教師的“大不易”

數據統計,超過七成的家長認可老師這個職業“工作累,還不被理解”,也有近四成的家長認為“老師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無論家長哪種想法,都應當先認可老師:陪自己的孩子寫作業便怨天怨地,而家長是否考慮到老師每天都要面對你家的孩子不交作業?孩子拿著零分的卷子毫不在乎地滿班炫耀的時候,家長是否考慮過教師的心情?

有家長曾直言,“喊‘老師’,是代表尊重;喊‘教師’,只是代表你的職業。”一言中的。教師,是一項職業,但是,教師首先是有“七情六慾”的人,只要是有責任心的教師,每天面對學生亂七八糟的成績,亂七八糟的影響成績的事情,亂七八糟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身外私事,心理也難保持時時強大,倘若再遇到一位有心情跳出來與老師唱一出“趙子龍單挑長坂坡”大戲的家長或者學生,層層疊加,即便發生辭職,也是能夠理解的事情。

三、請多與教師溝通

我親手拉黑你,是想讓你知道:請理解教師的“大不易”

教師難,難在與學生和家長做到真正的“交心”。家長們最煩那種拿著國家發的工資經常偷懶,誤人子弟的教師。不能否認,有些教師天天抱怨“工資低、待遇不好”,卻不琢磨怎麼提高學生的成績,把輔導班做為斂財的手段;有些教師認為“自己付出很多,為什麼家長還不滿意,與其這樣,不如不做”,產生挫敗感,失去工作的熱情;還有一些教師“為更好的管理學生”,“端著架子”,製造“權威感”、“神秘感”,“高高在上俯視學生”,造成學生主觀上難以親近,給學生產生口是心不是的假象,只能在疑心和擔心中與教師小心相處。種種原因造成教師與家長和學生存在天然的難以逾越“溝壑”,難以有效交流溝通。

但是,溝通是必須的,只有溝通,才能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只有溝通,才能讓教師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教師更要明白,“潤物細無聲”般的潛移默化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能與學生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才能更好的推進教育工作。

家長更應當每隔一段時間主動與教師溝通,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學校表現,不僅利於綜合掌握自家孩子的情況,也是對教師教育工作的一種督促;教師也應當體會家長的“父母心”,讓家長誠心實意喊一聲“老師”。

在遇到矛盾的時候,家長和教師雙方都應當保持理智,保持溝通,換位思考,站在彼此的角度重新審視問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互剋制,相互理解,相互包含,共同解決孩子的問題,無端指責,過激行為,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我親手拉黑你,是想讓你知道:請理解教師的“大不易”

教師,並非皆是趨炎附勢之輩,也並非每一個教師都沒有責任心和責任感,更何況因為個人考核的原因,也沒有哪一位教師不想讓班裡的學生出成績。請家長對教師多一分理解和大度,少一分苛求和干涉,平等、尊重,共同促進孩子的學習進步、健康成長。

贅言:這不是在訴苦求同情,更不是扮可憐求點擊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