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元理財”時代來了,銀行為何不再“嫌貧愛富”?

2536771


1、監管政策出臺

其實銀行從來都是“嫌貧愛富”的,只不過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直來,需要接受監管。而這次降低准入門檻,也主要是因為監管部門頒佈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目的是促進統一資產管理產品監管標準,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因為在這之前,其實整個銀行業的監管標準是很不統一的。


其次也是為了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核心要素,引導商業銀行有序壓縮非標存量規模,同時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金融資產兼顧市場訴求,允許對符合一定條件的金融資產以攤餘成本計量(也是為了消除多層嵌套嗎,禁止開展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另外也是為了統一槓杆水平。


2、順應市場需求

因為在互聯網理財崛起後,銀行理財開始處於弱勢,不僅在操作靈便方面處於落後狀態,連進入門檻都比其他的理財產品高,這就導致銀行很大一部分潛在客戶流失。

因為在1萬-5萬這個區間,其實彙集了很多潛在優質客戶。雖然看起來投這點錢的客戶應該沒太多資產,不如一個大客戶見效快。但是這部分客戶裡有很多年輕人,成長性也好,容易穩定,都是未來的潛力股。一旦培養了他們的理財習慣,以後會大大受益。

當門檻降低,地域限制消失,買理財沒那麼麻煩,那麼很多客戶就願意嘗試了,尤其是年輕人。更重要的是,銀行之間相互拉攏客戶也開始變得簡單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