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浙江農民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請國家允許民營企業家做轎車夢,如果失敗,就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吧”。

——李書福

這個浙江農民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李書福(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通過投資基金,斥資90億美元價格收購了梅賽德斯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9.69%股份,成為其最大的股東。

要知道,奔馳可是汽車的發明者!

李書福表示,收購資金是吉利海外公司通過海外資本市場安排,實現收購資金自我平衡,沒有使用中國境內資金。他覺得,在新的競爭形勢下,現有的製造商之中可能只有兩三家能倖存,誰能佔領技術制高點,誰就是勝利者。

在李書福看來,戴姆勒是全球汽車領導者,在電動化、智能化、無人駕駛與共享出行各領域都是引領者,從戰略協同的角度,戴姆勒與吉利、沃爾沃產生協同效應,這是吉利入股戴姆勒的一大原因。

李書福的造車夢想,是從模仿開始的。

1996年,在當時像王健林那樣的富豪都會買奔馳來自己坐,而李書福卻買了兩臺回來拆開研究。後來,他又到一汽,把紅旗車的底盤、發動機、變速箱也買回來進行研究。

就這樣,他『照葫蘆畫瓢』造出來一臺車。

這個浙江農民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吉利一號』

“美好的日子,從美日開始!”是當時吉利主力車型『美日』的廣告詞。然而,稍微懂車的人都能看出來,吉利美日就是模仿了老款奔馳E級的前臉和當年紅極一時的富康的尾部。

這個浙江農民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吉利美日

在創業初期,李書福用廉價轎車打開了國內市場,相比當年動輒幾十萬的奔馳、寶馬、豐田、福特等進口品牌的汽車來說,售價3萬多的吉利美日和吉利豪情,和高檔一點的優利歐,在那個時期的中國汽車市場,再搶手不過了。

吉利,將汽車的門檻放低了,也讓更多的中國人開上了汽車。

這個浙江農民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吉利董事長李書福與第21萬輛轎車

『我們要收購世界名牌沃爾沃』,在2002年拿到汽車生產許可證不久的李書福,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誇下海口,在場的員工都頗為驚訝。

於是,李書福開始了他的買買買之路。

2002年,在收購英國羅孚汽車一案中,因為他的『不懂規矩』,最終敗給了南京汽車。後來,他又瞄上了奔馳汽車旗下的Smart。但那時候的奔馳還沒有在中國辦合資公司(北京奔馳成立於2005年),壓根就沒把『模仿起家』的吉利放在眼裡。

也許就是那次失利,讓李書福對奔馳心有不甘。

2005年,在香港成功上市(0175HK)之後,吉利在國際化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6年,吉利集團與英國錳銅控股公司(MBH)正式簽署合資生產名牌出租車的協議。打破了中外合資的『老傳統』。在上海生產知名的倫敦出租車,實現『英國品牌中國造』。

這個浙江農民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電影《王牌特工2:黃金圈》中的『吉利造』出租車

2008年,在經濟危機爆發之際,李書福又趁機拿下了全球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器公司。

從那之後,李書福越買越起勁。

當年福特收購沃爾沃之後,用盡千方百計,花了上百億美元研究新能源技術,都沒有扭虧為盈的局面。李書福似乎看到了一絲機會。但在福特公司高層看來,李書福想收購沃爾沃完全就是做白日夢。

李書福想收購沃爾沃,註定是場持久戰。

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福特公司決定甩掉沃爾沃這個『包袱』。

看到機會的李書福開始下手,他花費了數年的時間,與福特、沃爾沃方面反覆交涉,尤其在知識產權方面。同時組建了一個200多人的談判團隊。其中,不乏國內外的律師事務所、汽車業界的頂級精英。

『談判的的艱苦程度難以想象,光材料和記錄就重達幾十公斤。由於經常往返國內與歐洲,早上醒來甚至都反應不過來自己身在何處』一位參與談判的人士說。

經過漫長的談判,在2010年,吉利終於以18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對沃爾沃的收購。至此,李書福8年的『沃爾沃夢』終於達成。

這個浙江農民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身邊站的誰,很重要

時至今日,李書福的吉利集團通過買買買,成為一家擁有吉利、沃爾沃、領克、寶騰、路特斯等十大品牌、年銷售汽車182萬輛、營收預計超過2700億元的全球汽車集團

但在他手裡的沃爾沃,並非只是一隻紙老虎。

『吉利不生產沃爾沃,沃爾沃不生產吉利』,李書福在收購的簽約儀式發言中說道。他想做的,就是放虎歸山,實現沃爾沃的自身價值。

這個浙江農民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李書福給沃爾沃制定了『復興計劃』:沃爾沃汽車的主要研發和生產仍留在歐洲,同時在中國設立工廠。因為他深知吉利這個產自『第三世界』、『模仿起家』的品牌,就算能走上國際市場也沒有過硬的競爭力。

歐洲品牌的標籤,依舊具備強大的說服力。

2017年全年,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銷量571577輛,集團全年營業利潤實現了創紀錄的141億瑞典克朗。相較於2016年的110億瑞典克朗,今年的營業利潤上漲了27.7%。2017年全年營業額達到2109億瑞典克朗,和2016年的1809億瑞典克朗相比,漲幅為16.6%。

2017年全年,沃爾沃在中國市場銷量突破10萬輛大關,今年1月份中國市場銷量11537輛,同比大漲38%。

由此看來,沃爾沃真的復活了。

這個浙江農民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沃爾沃S90

要說對於吉利,收購之後最大的收益是什麼?

當然就是沃爾沃的安全技術。

要知道,沃爾沃發明了三點式安全帶,發明了『籠式車身結構』,發明了第一款後向式兒童安全座椅等等。對於安全的考慮,沃爾沃永遠都走在世界前列,而沃爾沃手上也捏著無數有價值的知識產權。

這個浙江農民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籠式車身結構

那麼收購沃爾沃之後,吉利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用沃爾沃的安全技術。

為了重建品牌信心,李書福又創立了主打年輕人市場的品牌——領克(LYNK& CO),由吉利控股與沃爾沃合資成立。

這個浙江農民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領克01

利用沃爾沃的電氣化技術、自動駕駛技術、安全技術,以及其在歐洲而影響力,在沃爾沃的發源地瑞典,建立研發中心。

李書福這一招叫,站穩歐洲,拳指『全球』。

在這月初,戴姆勒集團宣佈將投資約100億歐元(約785億人民幣)用於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目標在2020年前使旗下梅賽德斯-奔馳品牌發佈超過50款新能源車型,純電動汽車將推出至少10款。

同時在三大洲共建立了6個工廠,其中5家工廠將會生產下一代EQ系列新能源汽車,第6家位於法國的工廠在未來將生產smart ED純電動車型。

戴姆勒的新能源全球擴張計劃,野心勃勃。

這個浙江農民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北汽集團與戴姆勒公司續寫合作新篇

在去年,戴姆勒和北京汽車就簽署了關於新能源汽車的框架協議,今年2月7號也得得到了發改委的許可。這也就是意味著,戴姆勒在中國的新能源之路已經開始了,第一個合作伙伴就是北京汽車。

那麼,吉利會不會成為戴姆勒在華的第二個新能源汽車合作伙伴呢?

縱觀吉利的產品線,吉利新能源目前僅擁有帝豪EV、帝豪PHEV兩款車型,產品序列遠遠少於上汽、北汽、比亞迪、奇瑞等車企,甚至都不如新生的互聯網汽車品牌。

這個浙江農民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去年年底,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曾表示:北汽集團到2020 年率先在北京市全面停止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的銷售,到 2025 年在中國境內全面停止生產和銷售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

就吉利目前的基礎來看,從電池到整車,從設計到研發,不僅需要花費大量金錢,而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時間!恰好,戴姆勒有新能源擴張計劃,而吉利正好也需要造新能源汽車。

所以,買買買!就成了吉利目前最快的解決辦法。

這個浙江農民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能不能開上更便宜的奔馳,就看吉利了!

這個時代屬於敢想敢幹的“瘋子”!

這個浙江農民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可以說,李書福是典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家。中國成功的企業家,大都有一種共同的特質,那就是豪賭+混不吝。正是這種商業氣質,讓他們能夠熬到最後也笑到最後。

企業家特別是創業者,就是要敢於賭。賭什麼?賭時機。

因此,成功的企業家,和經濟學家不一樣,時機來了,看準了就得幹,有條件要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反正要幹成!

同時,企業家也要有承受旁人非議的鈍感力。李書福收購沃爾沃之時,全天下在等著看笑話,今天進軍奔馳,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認為他瘋了!

這個浙江農民要把多少汽車公司逼上絕路!

馬雲曾說過:任何一次機遇的到來,都必將經歷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最後:“來不及”!

這次,李書福賭下90億,可以說是讓所有同行不敢想象的豪賭。不過,未來可期。

先知先覺經營者 ,後知後覺跟隨者 ,不知不覺消費者!這個時代,屬於那些癲狂、執著、自信的瘋子!

關注全球熱點人物刊,每天與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