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好料不雕”

和田玉籽料“好料不雕”

和田玉籽料“好料不雕”

眾所周知,和田籽玉母體為山料,隨山體自然風化崩塌後流入茫茫玉龍喀什河,經千萬年河水自然沖刷磨礪最終形成如鵝卵石般形狀的玉塊,我們稱為籽玉,其品質為白玉之最,為軟玉之王。其產量極其稀少,未來增值潛力非常巨大,所以收藏和田玉是近年的投資熱門。

和田玉籽料“好料不雕”

首先說玩料,籽玉品質雖然非常優良,但幾乎都存在一定的瑕疵,行內說“十籽九裂”,也就是基本每塊籽玉都多少存在一定的裂、水線、玉花、綿、漿等瑕疵,完美無暇的籽玉是極其罕見的,而作為玩料,要求極其嚴格,外表基本無裂,內在基本無瑕疵,質地還要突出,這樣完美的籽玉才可以直接盤玩佩帶,玩料是自然界唯一的、不可再造的,完全天然的自然造化,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好玉不動刀”之說,其市場價格往往是做料的幾倍甚至上百倍,這要取決於其完美和精美程度。

和田玉籽料“好料不雕”

另一種就是有漿、裂等嚴重瑕疵,需要雕刻了借去瑕疵的,我們叫做做料,“玉不琢不成器”,有嚴重瑕疵的和田玉也是珍貴之物,只有成器後才能體現出真正的價值。也就是說在玉的原有價值上增加了藝術的附加值。而現在一些收藏者一味地追求原料的品質,忽略了雕工的優劣及設計體裁的文化內涵。作為一件收藏品,它必須具備一定的收藏價值、深厚的文化內涵、精美的藝術表現、精湛的雕刻技藝,這才是收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收藏當代和田玉雕件首先要分清什麼是商品,什麼是作品。商品是可以重複生產的大眾消費品,沒有藝術靈魂。而一件好的作品體現的是製作者的文化學識、藝術修養、雕琢功力。

和田玉籽料“好料不雕”

和田玉籽料“好料不雕”

我們前面說了,某種程度上,玉雕這項工藝得以生存發展的前提是為玉石的瑕疵服務。和田玉資源尤其是精品籽料越來越稀缺,難得碰到一塊好料,如何忍心下手廢料?比如作為和田玉籽料中的真正玩料是不需要雕刻直接可以把玩的料子,是籽料中天然所成的品質很高的天然精雕之物,大自然已是很牛逼的玉雕師,而相對的瑕疵嚴重料子是人工玉雕師的事了。此種意義上來看,好玉不琢是有一定道理的。

經驗看來,在和田玉市場,痴迷於籽料原石的往往都是實力很強的人,經濟實力與精神力量皆如此。他們早過了玩成品雕件的階段,“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是玩玉玩的多玩的久的千帆過盡,獨釣滄海。眾人都玩題材玩寓意玩皮色玩工藝,他們卻偏愛玩帶有天然瑕疵的原石,這是需要很大勇氣與自信的,在此過程中,玩原石本身就已是氣定神閒的境界,是氣場上的淡然尊貴。

和田玉籽料“好料不雕”

而且很多收原石的實力玩家,是以藏養藏,收藏起來的上乘原料本身就是一筆可觀的潛力性投資。其實喜歡玩原石的玉友大多都有念舊而溫潤的舊古之懷,在生活中也極其低調隨和的,頗有俠者隱士之風。

可以這麼說,沒有過硬的眼光與自信,很難有足夠的底氣專收原料,專玩原石。因為遇見過許多人,許多玉,見聞太多,一般的普通的真真是不太能入得了眼了。索性玩天然原石,沒有動過任何手腳的,大師的名家的我也不要了,只要天然璞玉,原皮原色原肉原型,由裡而外自然而然。沒有過人的經驗與毒辣的眼光,藥吃的不夠多,學費交的不夠足的試問誰敢痴迷籽料原石?籽料的千變萬化,一夜暴富一夜光,相信玩玉多年的老人尤其是琢玉的老師傅可是早已見識過的。

和田玉籽料“好料不雕”

且原石獨籽兒的天然度與原生態,是許多老玩家喜歡的“玩點”,一粒原籽代表它是獨立的個體,在玉龍喀什河發育上萬年,握於手心,那種與天地對話感受自然生命力量的況味,是原石愛好者的“初心”所至。

從去年年末直到現在,市場上出現了很奇怪的價格倒掛現象,麵粉比麵包貴,原石比雕件貴,當然這一現象只存在於精品上乘的原石籽料當中,而且我們發現同時出現的還有籽料價格大幅上漲之象,尤其是原石。價格倒掛是由於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市場終究會撥過來,不過這的確能說明好的籽料原石比普品雕件價格上漲的更為明顯,每一次籽料市場的上揚,總是從和田源頭的原石開始的。

和田玉籽料“好料不雕”

玩原石藏原石一定要有“精品意識”,比如說玩料,大開門,一口氣等等明料,沒那實力的,最好別碰賭料或者賭性較大的原石,那種開個口子開扇小窗眼見肉質肥厚白皙價格還低得離譜的,也得把眼睛睜大了...什麼叫賭料?這裡是好肉,不代表別的地方也是,不給你看好肉,難道看瑕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