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陽明《心學》告訴我們,什麼才是人生極樂?

國學經典:陽明《心學》告訴我們,什麼才是人生極樂?

王陽明的學生陳九川病了。

先生去看望,他對九川說:病物亦難格,你有何體會?

九川說:格除病痛的功夫太難了。

陽明說:“常快活,便是功夫。”

簡單的幾句對話,說出了學習《心學》的益處,可以治病並且獲得快樂。

《心學》所說的“格物”,格的不僅僅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東西,如“生病”,這種事情,也屬於“物”的範疇。

王陽明很善於隨時隨地教導學生,趁學生生病,給他上課,正是好機會。

陳九川說,格除“病痛”這個功夫太難了。

先生說,能讓心中常有喜悅、快樂,就是最大的功夫。

王陽明為何會這樣說?

《心學》不同於朱熹的死板儒學,《心學》是靈動的。學習心學的目的是還原心之本體,即讓“良知”呈現,人的良知一旦呈現,你的內心就會產生無時不在的喜悅。有過打坐體驗或學過瑜伽的朋友,可能會體驗過,人一旦入定,內心會散發出無比寧靜的喜悅。渾身上下每個細胞,都非常的舒展自在。這種喜悅,超過了你吃一頓大餐,看一場電影,買一件好衣服等等給你帶來的喜悅。這種喜悅是來著於靈魂最深處,身體與宇宙相通,帶來的喜悅。

這種喜悅的一大功效,就是可以治病。

很多病,是由於情緒的波動引起的。中醫講: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恐傷腎,悲傷肺。如果我們的內心每天都處於各種各樣的情緒波動之中,那麼我們的五臟六腑就會跟隨情緒的波動受到折磨。時間久了,身體就會出現問題。如果你的內心足夠強大,那麼你的情緒波動就會很小,外界的干擾,無法引起你情緒的波動,你每天都處在平靜而喜悅的狀態,那麼你的病痛,也會慢慢好起來,這就是《心學》去除病痛的原理。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下次和大家講:如何理解“陽明四句教”以及它有什麼樣的功效。

若樸論道,用通俗,精煉的文字,解讀經典,歡迎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