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商城人物:克己奉公列名宦、政壇長青得器重:張舜命

作者 雷鳴 金剛臺遊子 2月2日

張舜命,進士吏部主事張應輅父,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汝寧府光州商城縣人,字子一,明朝官員,明朝明神宗朱翊鈞萬曆二十二(1594)甲午科鄉試中舉人,明朝明神宗朱翊鈞萬曆二十三年(1595)乙未科殿試金榜三甲第038名聯捷進士。

史話商城人物:克己奉公列名宦、政壇長青得器重:張舜命


中進士後,從明神宗朱翊鈞萬曆二十五年(1597)到萬曆二十八年(1600)商城人張舜命在號稱京東重鎮的京師順天府薊州遵化城任遵化知縣三年時間。遵化古城既是重要軍事要衝,又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為歷朝歷代所重視,因而張舜命在遵化任知縣期間加強遵化城牆建設,重視道路、橋樑的修築。

位於遵化城西門外,有座通遠橋,俗稱五里橋。明景泰年間,總兵王彧始建,成化五年(1469),巡撫閆本擴建,萬曆二十五年(1597),時任遵化知縣張舜命進行重修。橋孔原5孔,又增兩孔,増闊5丈,長10丈,條石鋪面,兩側設64根石望柱,柱頭有石雕獅子,形態各異,橋東立有石碑,上刻“古右北平”四個大字。使通遠橋為遵化西行通道必經之處,後世歷朝歷代為人們所重視。通遠橋碑文對張舜命修橋有詳細記載。

史話商城人物:克己奉公列名宦、政壇長青得器重:張舜命


張舜命在遵化勤政愛民,體察民情,愛惜民力,教化百姓,重視教育,深得遵化百姓愛戴,祀遵化名宦,在遵化州城城西建有祭祀頌揚明代知縣張舜命的“張公祠”和德政去思碑,在遵化眾多古建築中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張舜命後因治理遵化縣城有方被中央提升任南京戶部郎中,官居正五品,管轄南京及南直隸諸司、衛所錢糧戶口收支及報銷之事,張舜命極盡其責,克勤至慎,政績滿滿。《浙江通志》還記載過商城進士張舜命萬曆年間還分任過浙江北關戶部分司的工作。

史話商城人物:克己奉公列名宦、政壇長青得器重:張舜命


萬曆三十三年(1605)十二月,張舜命又從南京戶部郎中的職位升為陝西西安府知府,官居從四品,掌一府之政令,總領西安府15縣1散州1散廳。張舜命審決訟案、稽察奸宄、考核屬吏、徵收賦稅、治理百姓等一切政務皆顯其廉能勤績之功;萬曆三十五年(1607)八月十二日夜半西安地震,屋瓦皆裂,張舜命帶領所屬官衙迅速組織救災、安定一方百姓。乾隆《西安府志》記載商城進士西安府知府張舜命為張舜民。

史話商城人物:克己奉公列名宦、政壇長青得器重:張舜命


後張舜命又從陝西西安府知府擢升陝西按察司副使,官居正四品,作為陝西按察司的副長官,張舜命擔任分巡察兵備、學政、海防、監軍、儉視刑名按劾等事務。萬曆三十七年(1609)到萬曆三十八年(1610)張舜命任陝西按察司副使鄜州分巡河西道;萬曆三十八年(1610)二月,張舜命又調補到固原州治兵備副使、固原兵備道;在鄜州、固原兩地張舜命分理轄區軍務,監督地方軍隊,管理地方兵馬、錢糧和屯田,維持地方治安皆用心盡責。

萬曆四十年(1612)二月,張舜命又破格帶病被朝廷升職升賚,張舜命從原任副使候病痊升用參將,可見朝廷對商城人張舜命的器重。

史話商城人物:克己奉公列名宦、政壇長青得器重:張舜命


後張舜命又到邊境靖邊地區任職,任靖邊兵備道榆林副使,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張舜命在靖邊任職期間,常走訪百姓,關心民情、體恤民意。境內一對老夫妻因兒子不孝被迫另居,生活無著。張舜命對其3個兒子多方勸教,使其改逆為孝。此舉對靖邊吏民影響很大,當地民風自此有所好轉,在任一方,造福百姓。萬曆四十六年(1618)八月,朝廷對靖邊兵備張舜命按察使的各項工作業績的考核都是非常滿意的。

張舜命為人正直,為官嚴謹愛民,在明末變幻的官場上是顆長青樹,從地方到中央有20多年任職經歷,即使在短命的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張舜命還在明朝中央政府任職的記錄。

史話商城人物:克己奉公列名宦、政壇長青得器重:張舜命


張舜命在遵化和榆林兩地均被列為當地名宦,並有傳記傳載其政績,但是歷版商城縣誌均未給名宦張舜命立傳,反倒是給宦績和品級都不如他的兒子進士吏部主事張應輅立傳,現有關張舜命的資料有限,只能以待後補。張舜命死後歸葬商城故里,其墓地據民國《商城縣誌》記載在商城縣北關外。

張琚,張舜命父,河南商城縣人,以子張舜命贈戶部主事。

據嘉慶《商城縣誌》、康熙《汝寧府志》、道光《榆林府志》、康熙《鄜州志》、乾隆《直隸遵化州志》、光緒《遵化通志》、乾隆《西安府志》、康熙《浙江通志》、乾隆《甘肅通志》、雍正《陝西通志》、嘉慶《延安府志》、《畿輔通志》、《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四百一十六》、《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四百六十七》、《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四百九十二》、《明光宗貞皇帝實錄卷之五》等資料編撰。

作者簡介:雷鳴,河南省商城縣金剛臺鎮人,2003年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歷史系,高中歷史教師,現任教於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廣東省歷史骨幹教師。


後記:本文原載於公眾號《金剛臺遊子》,因其所介紹的人物與歷史上的遵化縣有關係,故徵得作者同意,轉載於本公眾號。向原作者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