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的詩人毛奇齡

毛奇齡,蕭山城廂鎮(今屬浙江)人,生於明天啟三年(1623)死於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清初著名經學家、文學家,與其兄毛萬齡,並稱為“江東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於一、齊於,號秋晴,又號初晴、晚晴等。因祖籍在西河,學者稱之為“西

較真的詩人毛奇齡

毛奇齡半身像

河先生”。明末諸生,清初參與抗清軍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時薦舉博學鴻詞科,授檢討,充明史館纂修官。尋假歸不復出。少時聰穎過人,以詩名揚鄉里,十三歲應童子試,名列第一,被視為“神童”。明亡,在學宮痛哭三日。後曾參與南明魯王軍事,魯王敗後,化名王彥,亡命江湖十餘年。明亡,清兵南下,他與沈禹錫、蔡仲光、包秉德避兵於縣之南鄉深山,築土室讀書。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儒科,授翰林院檢討、國史館纂修等職,參與纂修《明史》。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辭職歸隱,居杭州竹竿巷兄長萬齡家,專心著述。從學者甚多,著名的有李塨、邵廷采等。毛奇齡70歲時,自撰墓誌銘,提出死後“不冠、不履,不易衣服,不接受弔客”。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在家病逝。

較真的詩人毛奇齡

毛奇齡全身像

毛奇齡著述之富,為當時之冠,著作有《西河集》一百九十卷,逝世後其門生和子侄將其所有著作編成《西河合集》,分為經集、史集、文集、雜著四部,共有四百餘卷。

清朝人王士禎《漁洋詩話》記錄了一則逸事:毛奇齡不喜歡蘇東坡的詩。一天,毛奇齡攻擊詆譭蘇東坡的詩,有個叫汪蛟門的人,當場反駁說:“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之類的詩,難道也是不好的嗎?”聽到這話,毛奇齡竟勃然大怒道:“春江水暖,水中的鵝也會先知道,怎麼只能說只有鴨先知?”人們都說毛奇齡是個吹毛求疵,非常較真的詩人。

康熙二十年,因仁孝(即後來的孝誠仁皇后)、孝昭兩皇后山陵興工,令扈從的諸臣仰瞻山陵,並在山陵附近的湯泉作賦寫詩,雕刻在石碑之上,以歌頌盛世。毛奇齡在迎駕之後,也遵旨寫下了文《湯泉賦》和詩《駕幸溫泉恭賦》、《溫泉二十韻》>,對康熙帝的功德進行了歌頌。從他的所作所為來看,毛奇齡當時寫的這些文字,是多麼地違背自己的內心。

較真的詩人毛奇齡

毛奇齡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