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宣佈公司“提質控速”穩健發展戰略

提質控速 碧桂園調速換擋

上半年淨利增長95% 碧桂園發佈"提質控速"新戰略

建立最好的安全質量體系 碧桂園宣佈將"提質控速"

"行穩致遠",碧桂園中期業績的主席報告,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以這短短的四個字結尾,意味深長。在8月21日的業績發佈會上,另外四個字——"提質控速"沒有意外的成為了全場焦點,這是碧桂園的反省與行動,也是為成就百年企業願景打下的底色和基石。

碧桂園宣佈公司“提質控速”穩健發展戰略

今年上半年,碧桂園以4124.9億元的銷售額再度領跑地產行業,經營效益同樣突出,收入、毛利、淨利潤、股東應占利潤等均錄得大幅增長。在規模和效益均攀上史上新高峰的時候,碧桂園主動作出了調整步伐的戰略決策。

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在發佈會上表示,公司發展將逐步進入平穩、健康、持續發展的"提質控速"新階段,保證有質量的發展。"下半年把安全質量放在第一位,放慢發展速度。但這是相對我們自己而言,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相信未來還是會給投資者和社會一個滿意的答卷。"

實際上,業績發佈的前四天,在碧桂園集團安全生產委員會的會議中,楊國強也一再強調公司的價值觀:"百年企業的基石是什麼,它一定要在安全質量很有保障的情況下,才能持續。"他提出,碧桂園要建立最好的安全質量體系。"哪怕速度慢一些,利潤少一些,也要保證安全質量。"

放在時代的背景下,提質控速的抉擇並不難理解。有分析認為,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中國經濟調速換擋,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作為支柱產業之一的房地產行業也已進入增長趨穩、結構待調的發展階段。房企需要相機抉擇,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經營策略,可以看到,除了碧桂園外,恆大、萬科、保利等行業標杆企業也都紛紛表態不再片面追求規模增長。與此同時,他們也不約而同的在升級企業發展戰略,於房地產這個平臺之上裂變、融合關聯業務,以實現實體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人才、產業、稅收等各種要素的有效鏈接。在助力產業升級發展、推進城鄉建設的過程中,企業也贏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碧桂園宣佈公司“提質控速”穩健發展戰略

半年業績穩健 資本市場堅定看好

今年上半年,整個地產行業都在收穫過去兩年銷售快速增長帶來的經營成果,作為龍頭的碧桂園也沒有讓投資者失望,業績表現盡顯大藍籌本色。

截至2018年6月30日,碧桂園實現合同銷售額人民幣(下同)4124.9億元,同比增長42.8%,完成去年全年銷售額的74.9%,合同銷售面積438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6.1%。自2017年全年銷售躍居行業第一以來,碧桂園持續保持領先優勢。

2018年上半年,碧桂園總收入約為1318.9億元,同比增長69.7%;毛利約349.7億元,同比增長104.6%;淨利潤約為163億元,同比增長95%。歸屬股東的淨利潤和歸屬股東的核心淨利潤分別為129億及130億元,同比增長73%、80%。每股盈利及每股股息也均錄得70%以上的同比增幅。

2018年上半年,碧桂園的淨經營性現金流錄得31.7億元。從2015年淨經營性現金流-175.9億元,到2016年一舉回正為412.6億元,實現近3倍增長開始,碧桂園的經營性現金流便一直保持淨流入,而這是繼2016、2017年後碧桂園又一次實現淨經營性現金流為正。

在2018年上半年合同銷售同比增長42.8%的前提下,該公司淨借貸比率為59%,保持穩健,並且自上市以來連續11年將淨借貸比率保持在70%以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人民幣2099億元,營運資本充裕,備受評級公司及主要金融機構認可和支持。

2017年11月10日,碧桂園獲恆生指數有限公司納入恆生指數成份股。據瞭解,恆生指數一直被視為反映香港股票市場表現最重要的指標,其成份股包括市值最大及流動性最高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而碧桂園是50只成分股中唯一的民營內房股,反映資本市場對公司穩健經營業績和清晰發展前景的堅定看好。

內外合力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反省與行動",主席報告中,楊國強專門用了一個段落坦誠的對外表露工程安全事故對他的觸動,對碧桂園的觸動。反省的是,"過去兩個月內發生的安全事故,我們檢討是對安全質量的重視程度不夠,我們正在重新審視公司的管理系統,為了立基百年,寧可放慢一些發展速度,追根溯源地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行動,從制度到執行都已落到細處。在發佈會上,莫斌公佈了外部監督與內部管控相結合的安全質量強化方案。從內部管控來看,一方面是針對事故進行全面停工整頓、區域交叉巡檢以及針對惡劣天氣防範等重點問題的專項整改,另一方面是常態化管控,包括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每週至少一次工地安全巡查、激勵機制與安全質量強相關、加強合作施工單位管理、加強工程監理、嚴控原材料等。在施工合作方的管理上,碧桂園提出要在合同條款中進一步明確承包人需在確保安全質量的條件下履行合同。如果項目的工程施工指令存在安全質量方面的隱患,施工企業可以拒絕執行,並上報集團總部。

外部監督方面,一是全天候工地開放,定期邀請業主、媒體參觀在建項目工地,展示施工過程,接受監督並倒逼工程質量的提高;二是實際交付前邀請業主進行預驗收,從業主視角出發檢驗瑕疵並迅速整改,真正實現完美交樓。

碧桂園還致力於通過技術手段消除安全、質量問題。據介紹,截至8月初,碧桂園在SSGF的創新和研發方面組建的團隊已經達到600人,投入的研發費用達20多億元,目前已在400多個項目試點推廣創新SSGF高質量建造體系,成熟後將全覆蓋所有的項目。

而機器人的研發也使得事故減少成為可能,據瞭解,未來碧桂園的機器人項目將在建築板塊發力,有望以機器人來代替人進行危險的施工操作。

楊國強希望除了規模增長外,碧桂園也能成為行業內安全和質量的楷模。

在外界看來,身為龍頭企業,碧桂園在反省和完善自身的同時,也將促使行業從當前盛行的"規模至上"法則迴歸"質量當先"的本質,推動中國建築行業更為理性健康的發展。

提質控速 創新與未來

早在2015年,世界銀行就已經下了這麼一個論斷:"中國正進入增速放慢但更加平衡和可持續的增長軌道,這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新常態。"在這個背景下,中國經濟活動中的方方面面都將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用以適應和匹配可持續發展、高質量增長的宏觀經濟發展要求,房地產行業也不例外。

這不是一個個體事件,而是行業的共識,除了碧桂園外,還有多家大型房企主動將船舵逐漸從規模轉向效率和質量。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主動調速都是建立在公司的現金流和利潤表現都處在歷史最好水平、並且未來幾年依然有高保障的基礎上。

從過去幾年碧桂園累積的已售未結轉資源來看,地產主業的控速對公司未來經營業績的影響可能沒有想象中那麼大。有機構表示,考慮到項目交付進度假設的調整下調後,預測碧桂園2018年、2019年的核心淨利潤同比增速仍可高達50%和40%。

地產主業固然是碧桂園的根基,但在此之上裂變的關聯業務也是該公司的"創新與未來"。6月19日,碧桂園分拆的物業板塊成功在香港上市,首日市值便達250億港元,成為物業板塊第一股。完成這個小目標的同時,碧桂園給自己設立了一個新目標,那就是積極響應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計劃,打造一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龍頭企業,在財務穩健的前提下,以國際標準的現代農業為切入口,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國家戰略的實施。城鎮仍是碧桂園的事業所在,響應國家"租購併舉"政策,長租是該公司著力推進的新業務,期內,長租公寓在建房間數已超過21,000間,已獲取項目的總房間數已超過24,000間。年內預計能實現12個城市、46個項目同時開業。給碧桂園加上"高科技"光環的機器人項目同樣備受關注,每年投資300億元建設機器人小鎮、計劃連續投資5年的戰略規劃折射了這家房企實業報國、投身科技的雄心與魄力。據莫斌透露,碧桂園進軍機器人領域,將圍繞地產主業進行佈局。機器人業務研發方向包括烹飪、看護等服務型機器人,建築、裝修等特種機器人,芯片等核心零部件,自動引導運輸車,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系統等。

保利投顧研究院在一篇報告中著重分析了房企的戰略升級。在他們看來,房地產已經成為互聯網之後的另一種鏈接,這種鏈接將比互聯網更有優勢。互聯網是用技術創新掃平障礙,而房地產則更紮實,可鏈接"人、資本、產業"等多方資源,實現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助力產業升級發展、推進城鄉建設。

萬科發展物流、投資文化產業;碧桂園進軍現代農業、機器人,發展科技小鎮;保利投資大健康產業鏈、發展軍民融合產業;恆大投資新能源汽車、孵化高科技產業,都是在嘗試使"地產"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鏈接"形式。

這種新型鏈接,被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具有時代意義,對房企而言,是從開發商向綜合投資服務商的重要切換,對國家而言,則是通過房地產的新型鏈接作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推動城鄉建設、科技進步、人民美好生活等發展目標達成的重要手段。

作為載體的房地產向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被視為是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新機遇。房企在升級企業發展戰略、推進這種"新型"資源鏈接實現的過程中,也將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