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的人體雕塑有哪些特點?


米開朗基羅之前的雕塑只是塑像,塑像可以表達情感、表達精神,但這情感這精神都是屬於信仰的,藝術家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技術層面;米開朗基羅的雕塑除了情感和精神之外,還具備思想觀念,而這深邃的思想觀念正是藝術家為之注入的附加價值。


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哀悼基督》局部

如今,人們看到了塑像的美,卻看不到米開朗基羅的深刻與痛苦。

美第奇禮拜堂內洛倫佐陵墓紀念碑局部

有很多學者已經討論過米開朗基羅的雕塑的審美屬性和技術特點,這裡不再贅述,我想強調的是米開朗基羅作品中的深遂的思想性。這一點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會有米開朗基羅“脾氣大”“敢跟贊助人叫板”。因為米開朗基羅不僅有自己的見解,而且在40多歲之後敢於公開地與美第奇家族兩位比他年輕的教皇和美第奇家族在佛羅倫薩的年輕統治者爭執,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意見。

美第奇禮拜堂內景,與初衷相去甚遠

因為米開朗基羅與美第奇家族淵源深遠,在兩任教皇成為教皇之前就與米認識,並且米是他們父輩扶值的藝術家,技壓群雄,所以無論是教皇利奧十世、克萊門特七世,還是統治佛羅倫薩的洛倫佐和朱利亞諾都在把自己家的禮拜堂做成什麼樣子上敗下陣來。

尤利烏斯二世陵墓紀念碑復原圖

不過,事實證明米開朗基羅用藝術表達複雜思想觀念的初衷沒問題,但他沒能理性地看清殘酷的政治現實,所以無論是他為教皇尤利烏斯二世設計的陵墓紀念碑,還是他為美第奇設計的禮拜堂及陵墓紀念碑都因現實的經濟和政治原因沒能按照他最初的設想完成。

米開朗基羅為自己設計的陵墓紀念碑

所以,如果我們今天把一身身塑像從他們原本應該置於的紀念碑群像中割離出來,就已經偏離了米開朗基羅的思想觀念。
在米開朗基羅比較著名的作品中,除了大衛,其他基本都與陵墓有關,所以都承載了紀念性,包含有豐富意圖的,比如:摩西、奴隸本是一組紀念性建築的一部分,如今卻分置多處……


最美還是藝術史


米開朗基羅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達芬奇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傑。



他在雕塑中的代表作品有《大衛》《哀悼基督》《摩西》《晝》《夜》《晨》《暮》等。其雕塑作品剛勁有力,氣魄宏大,充分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生機勃勃的人文主義精神。



辰曉總結米開朗基羅人體雕塑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他的雕塑吸收了古希臘古羅馬雕塑特點,但是與古希臘古羅馬雕塑不同的是,前者的雕塑強調,靜穆典雅、健美純潔的審美理想。而後者則帶有一些更多的悲劇性色彩,以及崇高的英雄氣概,形體結構更加科學、嚴謹。



2.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是更具個性化的人物形象,顯示了其旺盛的個性自由和世俗精神,讚頌了人的內在力量與智慧。代表作品是《大衛》。



3.由於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大多是為教堂或者陵墓所做,所以每一尊雕塑體積都巨大。從中更加凸顯出了他旺盛的創作力和堅定的文藝復興精神。

想了解更多藝術知識,請關注辰曉愛畫畫。

哀悼基督


摩西


辰曉愛畫畫


要說起米開朗基羅的人體雕塑的特點,我們不得不先說多納泰羅,他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佛羅倫薩派雕刻的代表人。他改變了佛羅倫薩當時流行浮雕的堅澀之感,迴歸文藝復興精神的古典主義本質。他是第一位倡導雕刻應以寫生為出發點,迴歸人本身,有生機的自然主義的雕刻藝術。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深受多納泰羅影響。同時近代雕刻也深受多納泰羅的影響。

米開朗基羅是世界最偉大的詩人、建築家、雕刻家、又畫家。在文藝復興的三傑中,米開朗基羅活的時間最長,幾乎對所有的藝術領域都有影響深遠。他所刻畫的雄健的人體成為一個無所不在的藝術典範,是學院派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還在發揮重要的影響。他和達芬奇在繪畫理念上有所不同。達芬奇追求形而上的理念,有人說達芬奇把自己表現得像上帝一樣,用一種理性的、科學的思考在繪畫。而從米開朗基羅的雕刻和繪畫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米開朗基羅筆下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我們能看到人物的各種情緒,用現在的話說都是“表情包” 。

由於在那個時代,雕刻的地位在建築和繪畫之後,所以為了證明自己的繪畫能力,壁畫創作成為順其自然的事情。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米開朗基羅的的絕世大作《人類創造》、《伊甸的樂園》、《樂園追放》創世紀中事件,分三個畫面完成,米開朗基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類的各種極端的感情,其中所描繪的神是無限的自然力的具體化身。這幅大畫成功完成之後,米開朗基羅就又埋頭於雕刻。雕刻始終是米開朗基羅的最愛。

米開朗基羅所刻畫的雄健的人體使他成為燈塔式的人物。正如20世紀英國藝術史家肯尼斯克拉克所評價的那樣:米開朗基羅更大的貢獻在於裸體形式的創造。而他的那些偉大的素描作品被稱為“人類的素描學院”。 米開朗基羅的人體成為學院派的奠基石之一。基本上後來所有的學院派畫家都受到米開朗基羅的影響。

下面左圖是拉斐爾《基督被解下十字架》中的基督的造型靈感來自米開朗基羅的雕刻作品《哀悼基督》(下面右圖)

下左圖格列柯的《聖三位一體》中的聖父和聖子的形象的塑造靈感來自於米開朗基羅的雕刻作品《基督下葬》中形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都研究人體,但研究出來的結果卻不一樣。達芬奇將人體看作一株草或一顆樹那樣不帶感情地去研究,而米開朗基羅研究人體的目的是為了誠心誠意地歌頌人性和自然的力量。雖然兩人研究的方法不同,但都成就了文藝復興的輝煌。


小紅畫畫


1,以人為主體,體現人體的美感。男子的人體雕塑充滿力量美,女子的豐滿唯美。並且所創作的西方神話人物都是以當時的普通人為參考對象的。或許是受當時人文主義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極力他的雕塑極力表現人的重要地位。如《大衛》《哀悼基督》等。



2,雕塑作品蘊含情感。兩方面,米開朗琪羅將人物在各種極端狀態下的狀態,精確,完美的呈現出來,幾乎達到一種對自己冷漠的嚴苛狀態。它對完美的要求,沒幾個人可以達到。另一方面,作品力量等的完美表達,反襯的是他自己內心的激憤。如《垂死的奴隸》等

3,雕塑精確寫實。不論是他的早期作品還是後來的繪畫。作品中的人物精確寫實。如《大衛》,赤裸的人體,富有生命力,充滿力量美,彷彿可以感受到他皮膚下血管的流動。


重安12


米開朗基羅是雕塑史上的豐碑,文藝復興美術三傑之一,也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被譽為聖徒。他的作品充滿宗教的聖潔與悲天憫人,他是文藝復興雕塑屆的旗手,所以他的雕塑充滿古希臘那種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

在人物塑造上,他的人物形體保持了古希臘那種健美的造型。人物體態完美,充滿人文氣息。是世界雕塑的一座豐碑。

《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是米開朗琪羅成名之作。作品中聖母的形象年輕,聖潔,典雅而沉靜,默默地俯視著躺在她雙膝上的死去的基督,她年輕而美麗,沒有給人以過於悲傷和痛苦的感覺。雕塑中體現得更多的是人文主義的精神而不是宗教的氛圍。顯然這件作品帶有作者早期雕刻的風格特點,這個時期主要是對古典風格和題材的繼承,運用了穩重而優美的寫實手法

《大衛》
作品大衛取自《聖經》中的英雄人物大衛,聖經中打敗巨人的大衛只有13歲。而雕像是一個赤身裸體、體態健美,肌肉飽滿,神情堅定的青年男性。他是那麼富有生命力,彷彿可以感受到他皮膚下血管的跳動。他的站立姿態十分自然、優美:兩腿自然張開,右手下垂自然放鬆,頭部轉向左側。大衛的面孔看起來格外英俊,眼晴大而有神,鼻部很高,稜角突出,看起來很有立體感。這件最完美的男人體雕像成為佛羅倫薩城市的象徵。

《被縛的奴隸》



《被縛的奴隸》本來是教皇陵墓前的雕塑,用來彰顯教皇的權威。但這件作品造型充滿了運動感,節奏強烈。這個奴隸壯實的軀體呈螺旋形擰起。他力圖掙脫身上的繩索,這種動勢的轉折,體現了巨大的內在激情。似乎這個將要迸發一股無比強大的反抗力。他的表情顯露出堅強不屈的意志。有人稱這尊雕像是“反抗的奴隸”。在這裡,人的尊嚴得到了高度體現。藝術家以卓越的技巧使這塊冰冷的石頭產生出生命的活力。這種優美的造型感受,正是米開朗基羅所期望達到的效果。這是米開朗基羅這名虔誠的基督教徒對這些不幸的奴隸的悲憫。

《聖殤》



這是米開朗基羅為自己的陵墓所做的雕塑,沒有做完。那個抱著死去的耶穌的老人就是米開朗基羅自己。死去的耶穌無力的下垂著。就像人世間的無盡苦難。米開朗基羅這位聖徒將一生奉獻給了基督教,終於完成了自我的靈魂救贖。


朱鐵平


謝謝你的問題

米開朗基羅喜歡雕刻裸體的天使。與其他雕刻家不同的是。在其他雕刻家雕刻的裸體雕像上,讓人看了總會有強烈的荷爾蒙味道。


而在米開朗基羅妙手回春雕刻的赤裸的天使身上,我們看到卻不會出現強烈的荷爾蒙,因為天使的雕像在米開朗基羅手中雕刻的是那麼聖潔,讓人一看,心中的萬惡之源都消失了。米開朗基羅雕刻一個雕像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時間長的話則是幾年。所以說雕像自然也有很生動。當然也很值錢,可以說是無價之寶了。你要是賣掉一個,可以養活你一輩子。



喜歡就關注!哎呀呀!


時間史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般美妙!

咱們也有那些珍玩。


大理有個老古


大家都知道米開朗基羅作為“文藝復興三傑之一”,與達·芬奇、拉斐爾並駕齊驅,而與眾不同的是,米開朗基羅更以雕塑聞名!

這當然不是不說他的繪畫不好,恰恰相反,他的作品非常經典,比如咱們耳熟能詳的《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就是經典中的經典!

《創世紀》▼

當然咱們這裡主要以他的雕塑為主,米開朗基羅的雕塑作品主要有《大衛》、《摩西》、《晝》、《夜》、晨》、《暮》、《奴隸》、《哀悼基督》等等!其中《大衛》、《摩西》、《奴隸》更是繪畫中最常見的幾個模型!非常的經典!

《大衛》▼

《摩西》▼


《奴隸》▼

《哀悼基督》▼


然後我們通過這些雕塑的觀察,我們發現,米開朗基羅的雕塑都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表情,他的雕塑人物表情非常生動!

或許有人會說,這不是廢話嗎,雕塑當然要注重表情,但是咱們想想,《斷臂維納斯》、《擲鐵餅者》和羅丹的《思考者》則主要是以人體姿態、動態來表達藝術的美感的,人物表情則不是很突出,能夠將雕塑人物表情塑造的如此完美,可見米開朗基羅對於人物精神的表達功力是何等的深厚!

羅丹《思考者》▼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的雕塑人物體態都比較勻稱,男性充滿力量,女性充滿柔弱,這也和當時的文化潮流有關,大家都知道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都比較追求完美,不論是繪畫還是雕塑,這和後世的風格有著很明顯的區別!


萬物皆明


米開朗基羅是意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尤其以雕塑作品最為著名。

米開朗基羅的雕塑上最為著名的作品《大衛》,創作於1501年,當時26歲的米開朗基羅回到故鄉佛羅倫薩,耗費了四年時間完成了這件著名的作品。此外,米開朗基羅雕塑的著名代表作還有《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後在米開朗基羅44歲的時候重回佛羅倫薩,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群會創作了著名的雕像,《晝》、《夜》、《晨》、《暮》,安放在陵墓的石棺上。


幾乎所有的米開朗基羅的裸體都具有痛苦的性質,人體不再以自己的肉體完美而有勝利感,而是感到被某種神聖的力量所征服。在基督教以後的世界中,這一力量不再是嫉妒的上帝這個外來動力,而是來自自身的力量,身體是心靈的受害者。但是隨著米開朗基羅作品的不斷髮展,他們所表現的更確切,心靈成為身體的受害者,身體脫離了心靈,阻礙了他與上帝的結合。

1508-1509年,在西斯廷天棚上的第一期工程中,各個壁洞人像的動作越來越激烈,少數仍以古典美的模型,有些成為處於歇斯底里狀態的極易激動的人,有些似乎是在與難以忍受的重負搏鬥,最後一個,或許是在這個系列中的最後一個來源於另一個對米開朗基羅有著巨大影響的出土的古代形象阿波羅。肌肉發達的身體反映出運動員的重量,和在巨大的壓迫之下的感情,他更多的是一個痛苦的化身。


藝滴設計


1,米氏的雕塑展示了人體美,比例完美,人類的裸體是美的最高標準,他能讓裸體透出聖潔。

2,米氏作品讓身體富有表情,相反面部儘可能的端莊肅穆靜謐。

3,米氏用肌肉的線條傾訴內心世界,每尊雕像都彷彿有個活的靈魂,佇立像前,可與其心靈勾通。

4,米氏用寫實的手法雕塑,沒有誇張和扭曲卻能讓作品極具張力。可以說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創作浪漫主義的作品,給人以震撼。

外行話,真感受,聊作一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