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發佈中國2018年四季度《中國經濟觀察》

畢馬威中國今日發佈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觀察》報告(以下稱為“報告”)。報告顯示,前三季度中國經濟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GDP同比增長6.7%,較上半年增速小幅放緩0.1個百分點。畢馬威預測,雖然國內投資增速放緩和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一定的下行壓力,但宏觀經濟將保持平穩運行,完成6.5%的政府全年增長目標。

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5%,增速較二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從產業來看,服務業增速繼續領先其他產業部門且有所加快。前三季度,服務業同比增長7.7%,較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均高於同期GDP增速;而第二產業增長勢頭繼續趨緩,同比增速較上半年下降0.2個百分點至5.8%,是拖累GDP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需求方面,消費繼續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中流砥柱,前三季度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78%, 拉動GDP增長5.2個百分點;投資增速受基建拖累有所放緩,1-9月錄得5.4%,增速較上半年下滑0.6個百分點。產出方面,前三季度工業產出勢頭持續趨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6.4%,較上半年回落0.3個百分點。

出口增速仍然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相對高位,對美國出口增速連續5個月超過10%,這與部分企業為規避關稅增加提前出口有關,預計將加大2019年出口壓力。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指出:“儘管整體增速有所走弱,但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均高於同期工業總體增速,中國經濟轉型的步伐仍在持續推進。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近期頻繁推出舉措,進一步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和對外開放力度,將有利於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的發展。”

報告指出,財政方面減稅政策的效果開始顯現。9月國內增值稅收入增速由正轉負至-1.2%,為2016年3月以來的首次同比下降,企業所得稅增速也有所放緩;同時,新的個人所得稅法獲得通過,並且已經於10月1日開始實行新的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標準。企業和居民部門的稅務負擔有所減輕,有利於進一步釋放經濟活力。貨幣政策方面,央行10月初宣佈降準1%,釋放增量資金7500億元,10月底再先後發佈了兩條定向支持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的政策措施。

總的來看,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依然牢固,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未來政策紅利的釋放值得期待。

在政策分析部分,本期報告對近期出臺的以下幾項主要政策法規進行了梳理和解讀,包括:“滬倫通”開通在即,將促進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發展;《電子商務法》頒佈將對電子商務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中國內地啟動根據“共同申報準則”(CRS)的金融信息交換;《關於加強國有企業負債約束的指導意見》出臺加強對國有企業降槓桿的約束等。

本期報告的專題研究部分聚焦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對CFIUS近期改革的要點、審查流程的變化、及其對中國在美投資的影響等進行了分析。畢馬威中國北方區諮詢業務主管合夥人江立勤表示:”中國投資者在赴美投資前應充分了解新的CFIUS審查標準,注意規避對敏感領域的投資活動,主動申報並和相關方積極溝通,以做好風險控制、優化全球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