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牆是真的明代古蹟嗎?

俺的麵筋可帶勁了


南京城牆確實是明代古蹟,於明洪武廿六年建成,據說徵用了28萬民工。為什麼明城牆能完好無損地保存到今天?因為朱元璋修南京城,非常重視質量,用石灰、桐油、糯米汁製成的夾漿來澆灌牆體,朱元璋還時常親自到工場監工。如果發現牆體內“稍雜泥壤”,就將這一段工程的監工、包工頭、工匠通通捆起來,塞進牆垣的空隙處死。官吏與工匠不敢造次,將南京城修得固若金湯。當然,這個傳說並不能證明今天我們看到的南京城牆就是朱元璋修的。

還有其他證據。我們在南京的明代城牆上可以看到許多銘記著文字的灰磚,其中有一塊,上面刻著三行文字:“招甲 席俊翁 甲首 方朝張/窯匠 盧立/造磚夫 廣福寺”。這些文字透露了明初的徵用制+工役制信息:盧立是磚窯的工匠,負責燒製磚頭,供應京師建城牆;甲首方朝張,是裡甲制下的甲長,負責徵收建造城牆的磚頭,然後交給里長,即招甲席俊翁;廣福寺則為磚窯提供造磚的伕役。每一塊磚頭,從燒造出來,到運至南京,都由民間以服役的形式負其責,官府不發薪水,只提供口糧。這是朱元璋修城牆的特色。


吳鉤的鉤沉




金卯大刀


南京的城牆是明朝修建的,不過現在33公里只剩20多公里了,而且好多地方都是後期修的假古董,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是南京人,從小就爬城牆,那時候城牆上全是雜樹野草,八幾年的時候修復城牆,有的地方用老城牆磚,有的地方直接用鋼筋混凝土,外面再鋪條石,現在好了,申遺成功門票50,去他大爺的,當我不知道啊?


異形魔怪大爺


真正的古城?南京和西安都是後來修復的。所以說,並不算。但是西安和南京的城牆都有明朝時期的城牆。所以叫修復。真正古城有,遼寧省的海濱小城興城市(縣級市)。這個在老電影《三進山城》的拍攝地。存萃的明代古城原汁原味。哦對了,這裡就是明清只交時的寧遠古城。


愛看愛思考


現存的南京城牆建於明代,俗稱明城牆,南京明城牆不僅是我國第一大城牆,也是世界第一大城牆。併入選世界記錄協會第一大城牆。南京城牆是集古代軍事防禦,城垣建造技術之大成之作,無論是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築設計,規模,功能等諸方面,國內城牆都無法與之比擬,可謂是繼中國長城之後的又一歷史奇觀。

南京明城牆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於明洪武十九年建成,歷時二十一年。南京城牆是根據地理環境和軍事需要而建造,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城牆。1988中國國務院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冷兵器年代,城牆無疑是國家最重要的防禦工事,城牆堅固與否,不僅體現到皇權的威嚴,更直接關係到社稷的安危。所以,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在修建城牆時,始終將工程質量作為頭等大事,絲毫不敢怠慢,但最終都被無情的歲月和戰火摧毀。而由朱元璋親自督建的南京明城牆,歷經六百年風雨而不倒,依然固若金湯,堪稱奇蹟。

1982年中國國務院公佈南京為歷史文化名城後,南京市市政府當即發佈公告,嚴禁燬壞城牆,並把周圍環境列入保護位置,整修中華門甕牆,修繕了挹江門城樓,以保護固有文物,展現歷史風貌。

城牆最初的價值是冷兵器時代的防禦功能。南京明城牆以其佔地廣,堅固,雄偉而據稱於世。真正做到了“人窮其謀,地盡其險,天造地設”。體現了設計者的天人合一,與皇權神受的思想。其營建思想既有創新,也有繼承,在中國都城建築史上顯得標新立異,獨具魅力。


小章魚的春天


試想一下,南京城牆若真是現在這樣子,當年怎麼會評不上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京城牆已經默默地修修補補了幾十年,現在還在修補,或許幾十年之後它會完全貫通。其實國內的城牆或多或少都修復過,西安城牆當年也植過皮,只不過比缺胳膊少腿的南京城牆略好點兒,最慘的還是北京城牆,直接被銼骨揚灰,連渣兒都不剩。中國最大的三座城牆能留下來兩座實屬不易,聽說近年大同重建了一座中空的“古”城牆,氣勢蓋過西安南京城牆,有機會大家不妨去觀摹一下


何妨醉死如醉侯


南京明城牆前後修建時間長達39年,至1398年朱元璋去世才停止修建,現在所說的明城牆,一般指其宮城,全長33.7公里,現存23.743公里,被譽為中國數千年城垣建造史的顛峰之作,600多年來,南京明城牆經歷了風風雨雨,成為了歷史的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