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舒服‘’裡,透漏著你全部的修養

前段時間看到了這樣一句話:讓人舒服,就是一個人最大的修養,我深以為然。

但是,什麼樣的行為是讓人舒服的行為呢?

明知對方有錯,而不挑破

我在醫院工作期間,有個教授來住院,他的老伴則在一旁細心地照顧他。

教授的氣質儒雅高貴,而他的老伴卻顯得平庸而樸實。

得知他住院的消息,教授的同事和學生紛紛來看望他,我常見教授的愛人默默地在病房裡穿梭,洗水果、洗杯子,忙前忙後地張羅招待。

有一天,在客人們都走了之後,教授示意我過去,我以為是藥水掛完了。

卻見教授的愛人手裡捧著一碗剛洗好的枇杷,要請我吃。“姑娘,你照顧我們辛苦了,這點梨子留給你吃。”

我一看,這明明不是梨子啊,於是張口就要糾正:“阿姨,這個不是梨子吧?”

我原本以為教授的愛人眼花了,沒有看清楚手裡的水果,就想幫助她重新認識一下。

我眼睛的餘光卻看見教授在病床上慌忙擺手,示意我不要繼續糾正。

我心領神會,立即接過那一碗枇杷,並對她說:“謝謝您!這水果真新鮮,一定很好吃呢!”

教授樂呵呵地說:“你放心吃吧,我老伴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幹,而且講衛生。”

再看她的老伴呢,將水果遞給我之後,正心滿意足地等著我吃呢。

到後來我才瞭解到,教授的愛人其實是個童養媳,根本沒有讀過書。

她和教授的結合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結果。

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結合,一個是風流才子,一個是沒有進過學堂的文盲,可他們就這麼從青蔥攜手走到了白頭。

這其中有什麼默契?我所看到的,是他們彼此互相尊重的舒服狀態。

假如教授處處以正確為標杆,那麼,當時教授的愛人或許就會被立即糾正:“真沒文化,這是枇杷你都不知道嗎?”

你得‘’舒服‘’裡,透漏著你全部的修養

那麼教授的愛人就一定會默默垂下頭去,並會因此感到羞愧。

也或許,如果一直被這樣糾正的話,教授的愛人一定羞於表達,絕不會這麼放鬆地一直依偎和陪伴在教授身邊。

這著實給我上了一課。比起愛人的感受來說,是梨子還是枇杷,又有什麼重要呢?

在對方知錯的情況下,淡化對方的過失

有一天,我和朋友到一個熱門餐廳吃飯,由於是週末,又碰上餐廳搞活動,所以那天的顧客特別多。

我見服務員都連跑帶跳地從一個餐桌跑到另一個餐桌,非常忙碌,我們點餐也就被一拖再拖。

終於有個服務員過來了,帶著滿臉誠摯的歉意,幫我們點餐。

我們點了很多,服務員並不急著記錄,而是根據我們的口味,給予一些建議。

比如這個菜有點辣不適合孩子吃,而另兩道菜相類似,只選其中一道就可以了。

在她的建議下,我們的菜品既豐富,量又不多不少剛剛好。

但是就在準備結賬的時候,她拿來poss機的同時,不小心將桌上的一個湯碗打翻了,湯汁朝著碗口倒下的方向很快往桌子底下流。

朋友淺色的牛仔褲上,迅速被染了一條明顯的油漬。

我原以為她會厲聲起來指責一番,卻見她立即起身,用包遮擋住褲子說:“嗨,今天吃得多了,我得去廁所跑一趟。”

服務員並沒有發現朋友腿上的油漬,應對突發情況,她顯然是個新手。

她一邊賣力地收拾著桌上的殘局,又利索地跑去廚房將拖把拿來,將地上的湯汁擦乾。

一切妥當之後,她還是無比真誠地對我說:“真是對不起,給你們添麻煩了,也讓孩子受驚了。”

她本想等朋友過來以後再單獨向她表示歉意,卻因為顧客實在太多,就匆忙被前臺叫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朋友回來以後,我費解地問她:“你為什麼要那麼急著跑開啊?讓服務員幫你一起想辦法弄乾淨不是更好嗎?”

你得‘’舒服‘’裡,透漏著你全部的修養

朋友的回答讓我大開眼界:

第一,我對她開始的服務很滿意,從她點餐時處處為我們考慮的這一點來看,她具備一個優質服務員的良好素質。

第二,人無完人,忙亂之中出錯是人之常情,何況她只是個需要歷練的新手。

第三,她已經知道錯了,而我最不喜歡將咄咄逼人的態度凌駕於一個已經心存愧疚的人身上。

瞬間,我彷彿從朋友的頭頂看到了一道光,這道光,不耀眼也不奪目,在柔和和明亮之間,藏著一種叫人舒服的東西。

容人缺點,不居高臨下

曾國藩在四十歲以前都是個對己對人都極為苛刻的人。

接觸過他的人都知道,和他在一起,就有伴君如伴虎的感覺,稍不留心,就會引起震怒,當場辱罵是輕,嚴刑責罰也是常有的事。

直到不惑之年已過,自己在官場上屢不得志,願意和他共事的人寥寥可數,他才開始察覺到自己的問題,並痛下決心,一定要做出改變。

曾國藩向來以嚴於律己為名,而他的勤奮也在歷史上為人稱道。

但是,在他帶兵的時候,卻因為部下作息問題,帶來很多的困擾。

而他最得意的部下李鴻章就偏偏愛睡懶覺,犯了曾國藩軍隊的天條。

要擱在以前的曾國藩,一定快刀斬亂麻,殺一儆百,不需三分鐘就得將李鴻章這毛病給修理了。

但是曾國藩一來痛下決心要改變自己為人處世的態度,二來因惜才而不想讓愛將難堪。

於是,在很多次李鴻章藉故身體抱恙不早起的時候,他都睜一眼閉一眼地不去追究。

而次數多了,他因怕影響整個軍隊的秩序,而下決心要將李鴻章這一頑症給治理了。

那天早上,李鴻章依舊不按時去參加晨練,連早飯都懶得爬起來去吃。

士兵去叫他,他依舊謊稱頭疼,等士兵一走,他就繼續呼呼大睡。

不想,士兵很快折返回來,告訴他:“大帥(曾國藩)說了今日必定等齊幕僚們,才能吃早飯。”

李鴻章聽罷這話,嚇得立即爬起來就往軍營裡趕。而曾國藩見了他,也並未話起刀落,批評個痛快。

他只說了一句:“少荃(李鴻章的字),你既來我幕中,我就有言相告,到我這裡來的人,都得守一個‘誠’字。”說罷,轉身就走了。

你得‘’舒服‘’裡,透漏著你全部的修養

而李鴻章得此一言,心服口服,從此徹底改正了睡懶覺以及裝病的毛病。

不得不說,相對於動輒喊打喊殺的其他懲戒方式,曾國藩這一招,無疑是段位很高的管理辦法。

既不羞辱,也不責罰,只是一言提醒之,卻讓當事人有醍醐灌頂之感。

所謂好鼓不用重錘,有時一句明白的提醒,好過千萬句嘮叨和講道理。

這不僅于軍隊和公司有用,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更有效。

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橫加指責,不損傷尊嚴,給他留些空間去反省和成長,這豈不是達到了四兩撥千斤的良效?

人與人相處,最妙之處是什麼呢?有人說兩個好人在一起就會感覺好,有人說兩個優秀的人在一起就會好。

而我卻覺得,在好和優秀之間,還必須藏著另一個更重要的品質,那就是一種讓人進退自如,放鬆舒服的修養。

感謝觀看!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個關注哦!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