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野釣深水鯽魚,漂像不明顯是什麼原因?

煙青繞指柔


這要從三個方面說起,線組,調釣,魚的活性。

首先線組的搭配,益細不益細粗,過粗的主線絕對影響了整個線組的靈敏度,一般選擇1.0號主線搭配O.4號或0.5號子線,1.2主線搭配0.6號或0.8號子線,配以較軟的魚杆,合適的手法,主釣鯽魚應該足夠了,有的大師們用到0.8以下的主線,0.4以下的子線,都是為了提高整個釣組的靈敏度。另外子線的長度也要比其季節用的短。

關於浮漂的選擇和調釣,選擇吃鉛量在1,2克到2,0克都可以,要根據水深選擇。調釣很關鍵,個人認為,冬天的調釣不可以採用調五釣二,這種類型的調法,帶餌調平水,調幾目,釣幾目都可以,或調四目釣三目,在魚鉤和浮漂這個距離整個釣線垂直的情況下,減少浮漂的上牽力,是提高浮漂動作的有效方法。此方法只適合野釣,不合適黑坑,黑坑鯽魚和野生鯽魚進食習性是不太一樣的。

決定要用細線,小漂,減少浮漂的上牽力的主要因素,就是因為魚的活性與其它季節相比,下降了太多太多。魚吸食餌料的力度,只剩下了夏天的一半左右,而這個原因直接導致了,漂像不明顯,口輕一系列原因。


大鬍子143226637


一、冬季魚的活性低,魚口非常輕,有時候就算將餌料吃到嘴裡,也不一定立刻就走,所以看不清。

二、冬季基本上野外釣魚風比較大,這一定大多數人沒考慮到,都說小漂細線,這個不假,但也要因地制宜,風很大的時候用小漂就不合適了。

三,水比較深,有時候因為水壓、線組浮漂的搭配有問題,因此信號反應到漂上有個時間差,所以造成漏口。

四、有可能你根本就沒找到魚窩,沒魚的情況下信號肯定是弱的。

五、解決辦法:冬天野釣不管深水淺水,出釣還是把握時間段,早上十點以後,下午四點以前,另外找有水下有暗草的地方,這是魚的聚集地,口相對多些。


小莊釣魚


很高興能幫您回答這個問題。就我個人經驗而言,冬天深水釣鯽魚 ,浮漂動作之所以不明顯,有四方面原因:一是魚的生活習性問題,到了冬季,鯽魚的活性降低,開口就餌的幅度較小,反應在漂相上的動作比較小,二是外部自然的因素,如大風、大浪、陽光反射等,導致釣魚人很難觀察漂相;三是線組問題,冬季如果使用線組過大,結果魚口又輕,反應在漂相上就特別不明顯;四是水壓問題,水越深壓力越大,作用在線組上的壓力就越大,從而導致魚的吃口反應在漂相上的動作受阻,所以漂相也會不明顯。因此在冬季釣鯽魚,在天氣較好的環境下,建議使用小線組進行垂釣相對要好些,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釣魚方面的知識請點擊關注我,謝謝


滄海一生釣


1.線粗了,鯽魚雖然比鯉魚抗寒,但是冬天的時候由於水溫低,魚的活性低,簡單說就是不願意動。覓食慾望你強烈,因此吃口輕,漂相不明顯,這個時候應該使用更細的子線。比如你用0.8的子線覺得不明顯,就換0.4的。越細的子線就越軟,越不擋嘴。

2.漂用大了。根據水溫和水深選擇魚漂。通常越深的水,就要用越長的漂。那麼漂長了,就得選擇小號的,或者細漂身長漂尾的,這樣雖然穩定性漂尾差那麼一點點,但是靈敏度提高了。


最愛de鍋包肉


除了魚口輕之外,主要的還是小雜魚鬧鉤所致。

相比鯽魚鯉魚而言,小雜魚在低溫的情勢下,攝食慾望相對強烈一些,“聞風而動”的反應更為迅速。於是,小雜魚提前到達釣鉤處搶食,形成鬧窩態勢。但釣鉤較大,很難吃進,就反覆啄食,這就是漂相雜亂的起因。

如何解決呢?雙鉛短子線,釣餌不要過於偏腥。至於雙鉛如何調漂,之前已有介紹,不再贅言。


高也飛


冬天以釣鯽魚為主,低溫口輕,宜選用瘦身細硬尾為好。瘦身的特點在漂下行或鬆浮時阻力變小,細硬尾可使浮漂的剩餘浮力大大減小,兩個特點可以使浮漂的動作幅度加大,方便提魚。遇有風可選擇長腳漂。


85後記錄生活


冬天鯽魚活性低加上水深,吃口輕反映到漂的動作就小,所以冬天釣鯽魚深水只要有動作就逮,但是儘量選擇淺水,因為魚會靠邊到淺水找吃的


銀花湖松花蛋


簡單來說就幾點。線組太粗,魚鉤太大,魚漂吃鉛太多。天冷適當把餌料配的偏腥。換0.8主。0.4子,二號袖鉤,吃鉛1克的漂。


吱吱吱Z


餌料狀態不對,線組過大,鉤過大,浮漂太大


野釣大祥子


漂象不明顯?1⃣️餌料是不是拉絲粉太重了擋口2⃣️浮漂吃鉛太大調的太靈了3⃣️鉤子大魚小了。推薦酒米打窩朝天鉤蚯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