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大、四五六、鐵公機、1+3,看四川省委書記在香港致辭全文

三九大、四五六、鐵公機、1+3,看四川省委書記在香港致辭全文

“我準備用三九大、四五六、鐵公機、1+3這四組關鍵詞來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四川,希望能讓大家對四川有一個初步印象。”

11月8日,“川港澳合作周·走進香港”經貿合作論壇在香港舉行。本次論壇是四川代表團在香港舉辦的一場重要活動,旨在落實川港合作會議機制,進一步宣傳四川推介四川,增進香港各方面對四川的瞭解,加強各領域交流合作。香港政商界知名人士以及工商界、專業界代表,共計500多人參加論壇。

彭清華在致辭中現場向與會嘉賓推介四川,娓娓道來、生動風趣、故事精彩,全場掌聲笑聲不斷。

彭清華書記到底講了啥?致辭全文如下——

彭清華書記在“川港澳合作周·走進香港”

經貿合作論壇上的致辭

(2018年11月8日)

三九大、四五六、鐵公機、1+3,看四川省委書記在香港致辭全文

尊敬的董建華副主席、林鄭月娥特首、王志民主任、謝鋒特派員、譚本宏司令員、黃柳權副主任,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時隔幾年,回到香港,見到這麼多的新老朋友,我感到非常高興,也非常親切。

我曾經在香港中聯辦工作了九年,與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六年多以前,在我離開香港到廣西工作的時候,來不及一一登門給各位道別,就在香港的媒體上發了一封簡短的辭行信,上面用兩句話來表達我的心聲,即“九年風雨路,一世香江情”。

現在,我又從廣西調到四川工作。雖然離開香港六年多了,但是對香港的感情,對香港各位朋友的感情,非但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衰減,反而愈發濃厚,這種友誼歷久彌堅,這對我在不同崗位的工作都是很大的激勵和動力,我要衷心感謝各界朋友對我的關心、支持和幫助。

香港和四川相距千里,但聯繫密切、感情深厚。我想了一下,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四川是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一國兩制”偉大事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鄧小平的家鄉。小平同志深受香港人民衷心敬仰和愛戴,這種感情已轉化成為了兩地同胞的深厚情誼。

第二,中央政府贈送香港的兩對大熊貓都來自四川,已成為川港兩地人民友誼的一條特殊紐帶。臥龍大熊貓基地和都江堰大熊貓救護與疾病防控中心等都是由香港特區政府援建的。

第三,香港特區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四川發生汶川特大地震的危急時刻伸出援手,我當時在香港中聯辦工作,我清楚記得,不僅特區政府派出救護隊千里馳援,工商界慷慨解囊,普通市民也把節衣縮食的錢用來捐給災區,時任發展局局長、後來擔任政務司司長、現在是香港特首的林鄭月娥女士10年間10次到四川,協調推進災後重建工作,許多香港人士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這種感情是患難之情、骨肉之情。

這裡要告訴大家的是,香港援建的分佈在四川60個受災縣的190個項目已經全部建成併發揮作用,惠及2000多萬民眾。四川人民對香港同胞的無疆大愛念念不忘。

正是因為這種特殊聯繫,今年5月,林鄭特首率領了一個很大的代表團,專門到四川參加汶川地震十週年的紀念活動,同時和四川省政府建立了川港合作機制。目前與香港在政府層面建立合作機制的內地省市,有北京、上海、廣東、福建,四川是第五家,這也反映四川與香港的關係非同一般。

俗話說,到什麼山唱什麼歌。我在香港的時候唱的是“東方之珠”,到了廣西唱“劉三姐”,到了四川唱什麼呢?要唱“天府之歌”。因為四川歷來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我們在座的各位朋友,有的到過四川甚至去過多次,有的還沒有去過,但是不管是去過還是沒有去過,我作為在四川工作了近8個月的一名地方負責人,想給大家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這裡,我想用“三九大”“四五六”“鐵公機”“1+3”這四組關鍵詞來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四川,希望能讓大家對四川有一個粗略印象。

什麼是“三九大”?

三是三星堆,九是九寨溝,大是大熊貓。這是四川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資源稟賦的集中體現。

三星堆以及成都的金沙遺址,尚未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因為這個文明怎麼來的、怎麼走的,現在仍是個謎,對此學術界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但是,大家較為一致的看法是,三星堆是神秘而又發達的古蜀文明的一個集中載體,是中華文明尤其是長江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四川的歷史文化遺產比比皆是,像大家熟悉的峨眉山、樂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等等,都是世界級的。四川確實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十分豐厚的地方。

講到九寨溝,被稱為“童話世界”。由於去年發生了九寨溝地震對山體造成一定影響,最近我們正在進行保護和修復工作,既是為了確保遊客安全,也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景區品質,預計不用太長時間,會以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同時也要告訴大家,離九寨溝不遠有個地方叫黃龍,它的光芒一度被九寨溝遮掩了,實際上黃龍這個地方也是世界自然遺產,被稱為“人間瑤池”。我不久前去看災後重建,觸景而發,脫口講了兩句話,“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何來黃龍池?”在我們的地球上還有這麼漂亮的地方,真的令人難以置信。九寨溝與黃龍池日月輝映,希望大家去九寨溝的時候別忘了到黃龍看一看。

大熊貓我不用多介紹,是我們的國寶,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但我還要給大家介紹兩個數字:一個是根據2013年的普查結果,現在全世界野生和人工馴養的大熊貓總共有2382只,其中1838只生活在四川;另一個是,大熊貓作為一個活化石,在地球上生存了800多萬年。我們想一想,一個能讓這麼一個珍稀物種繁衍生息800多萬年的地方,一定不是一般的地方。

什麼是“四五六”?

這裡講的是基本省情。

首先說四。四川的戶籍人口是9100萬,在全國排第四位。正是因為這裡人口資源豐富,所以市場潛力巨大,教育科技比較發達,人才眾多。四川有119所大學,150多萬在校大學生,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是40多萬。這為各方面在四川創新創業提供了充足的優質人力資源保障。

再說五。四川的幅員面積是48.6萬平方公里,在全國排第五位。排在第一位的是新疆,接下來是西藏、內蒙古、青海。四川的特點在於不僅地方大,而且人口多,這兩條都佔了。四川是立體地形,也是立體氣候,海拔最高的地方與最低的地方相差7000多米,礦產和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

再看六。四川的經濟總量在全國排第六位,我們去年是近3.7萬億人民幣。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長8.1%,在全國經濟總量排前十位的省份裡屬於比較高的省份之一,預計今年能夠突破4萬億。4萬億,當然跟廣東比起來才是它的一半,我們沒有值得炫耀的地方。但是如果和自己相比,我要告訴大家,四川的經濟總量達到1萬億是2007年,如果從新中國成立算起,用了58年時間。接下來2011年2萬億,2015年3萬億,分別用了四年。如果今年達到4萬億,就意味著我們用三四年的時間大體可以增加以往需要半個多世紀才能達到的規模。這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取得巨大進步的一個縮影,我們沒有理由不充滿自信。

  什麼是“鐵公機”?

這是一個通俗的說法,一說大家都知道,鐵就是鐵路,公就是公路,機就是機場,也就是我們投資者最關心的基礎設施條件。

講鐵路,我要實話實說,在我看來,四川高鐵在全國不算較強的省份,全省高鐵通車裡程只有750公里,預計今年底可以達到800多公里。我們正在規劃建設一些新的重大項目,有的已經開工,有的即將開工。我們的目標是要構建一個“四向八廊”的鐵路大通道。最值得一提的是川藏鐵路。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已經宣佈將盡快啟動這一重大工程建設,我相信這將是人類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蹟,是前所未有的,這是我們國家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的一個重要標誌。我們還在規劃建設兩條350公里時速的高鐵大通道,一條向東從成都經南充、達州至萬州,北接鄭萬鐵路到北京,東接沿江鐵路到上海;另一條向南,從成都經自貢至宜賓至貴陽可達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灣經濟區,接渝昆高鐵到昆明。這樣,成都與我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區可形成6至8小時的高鐵圈。明年底,從成都經樂山至貴陽的一條高鐵線就可以通車了,屆時,從香港至成都乘高鐵可從現在的10來個小時降至7小時左右。我們還將著力打造西部地區出海大通道,通過北部灣港能夠和香港、新加坡等港口實現鐵海聯運。

公路。四川現在高速公路通車裡程6800公里,預計2020年達到8500公里,在成都平原和周邊地區可以基本形成全覆蓋高速公路網,形成30多條高速出川大通道,從根本上結束“蜀道難”的歷史。

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客流量今年可突破5000萬人次,排在全國第四位。我們正在建設天府國際機場,預計2020年,也就是後年,可以投入使用,成都將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

什麼是“1+3”?

講的是四川的戰略機遇。

“1”就是共建“一帶一路”。四川和“一帶一路”有什麼關係?四川往北向西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成都開行的蓉歐班列累計已突破2800列,約佔全國四分之一。四川往南,經過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灣出海,連接海上絲綢之路,所以四川是“一帶一路”的一個重要銜接點。

“3”是指三個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都與四川有關,可以說是政策優勢疊加。

一個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四川是西部地區的人口大省,也是西部地區經濟體量最大的省份。

再一個,是長江經濟帶發展。四川地處長江上游,我們講的萬里長江從哪裡開始呢?是從宜賓金沙江和岷江的交匯處開始算的,長江的零公里在宜賓市區,所以宜賓被稱為長江第一城。離零公里不遠的地方有一座橋,上面寫著“長江第一橋”,我經過那裡時對當地同志說,論規模你遠遠算不上,但是從地理位置上看,你打第一橋的牌子也不算吹牛。四川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搞好生態環境保護,確保長江生態安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

還有一個,就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嚴格地說,四川不屬於珠江流域,因為四川地處長江上游,黃河上游也流經阿壩地區,與珠江有點遠。為什麼四川在“9+2”的泛珠合作機制裡頭呢?我沒有深究,只能說四川與珠三角地區的經濟聯繫太密切了。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四川工作,今年2月來川視察時要求我們推動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打造立體全面開放格局,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省委作出了實施“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戰略部署,全力推動四川加快由內陸腹地向開放前沿轉變。香港是四川最大的外資來源地和第四大貿易伙伴,四川直接利用外資60%來自香港,近年來與香港貨物貿易額年均增長20%以上,毫無疑問香港是四川對外開放合作的首選之地。

這兩天,我們分別與香港的工商界、專業界、航空港口物流界、文化旅遊界,以及世界500強企業亞太地區負責人進行了廣泛接觸和交流,大家都紛紛看好川港合作前景。四川是天府之國,香港是東方之珠,川港合作可以說是珠聯璧合,我相信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我覺得“一見不如小住、小住不如常駐”。我們熱忱歡迎大家多到四川走一走看一看住一住,有條件的投資興業、開展合作,暫時不具備條件的可以觀光旅遊、考察交流,相信大家一定會愛上這片美麗神奇的土地。

川報觀察,一片藍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