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沙艦看中國海軍實戰化訓練

从长沙舰看中国海军实战化训练

導彈驅逐艦長沙艦。曾行賤 攝

从长沙舰看中国海军实战化训练

刊於《解放軍報》2018年11月15日第五版

從長沙艦看中國海軍實戰化訓練

■記者陳國全 段江山 孫偉帥

黎聯社是長沙艦上為數不多的幾個“70後”。因為年紀最長、兵齡最長,大家都稱他為“黎叔”。

這位和年輕士兵沒有代溝的老士官,是“最不像70後”的“70後”老水兵。他親眼看著自己腳下的軍艦越來越大,越來越先進,親眼目睹了海水的顏色從土黃變成深藍,親身經歷從“經常靠在岸上”到“長期漂在海上”的變遷。

在黎聯社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中國海軍裝備的更迭,更能看到中國海軍實戰化訓練的鏗鏘腳步。

黎聯社所在的長沙艦,現在“幾乎很少靠岸”。2018年春節還未到來,長沙艦編隊就開始了“湛藍-2018”遠海訓練任務;春暖花開時,長沙艦遠航歸來,便參與了南海大閱兵;閱兵剛剛結束,長沙艦馬上起航,赴印度尼西亞參加“科莫多-2018”多國聯合軍演……用長沙艦官兵的話說,他們“不是在海上訓練,就是在去訓練的航程上”。

放眼中國海軍,忙碌的又豈止是長沙艦?這些年來,在蔚藍的大洋之上,中國海軍的曝光度越來越高,實戰化的航跡也越來越遠。

東出第一島鏈、南下印度洋、西行亞丁灣……中國海軍兵力運用逐漸多元化、遠洋化、常態化。吸引外界關注的,除了中國海軍走向深藍“頻率”的加快,還有“頻道”的轉換——2013年“機動-5號”海上演習硝煙還未散盡,英國《簡氏防務週刊》就發文稱:“這次演習最讓外界關注的不是新裝備的集中亮相,而是中國海軍展示出的全新訓練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軍艦機部隊一次次突破島鏈、大洋礪劍,訓練兵力向合同作戰編組拓展,訓練海域向遠海大洋延伸,訓練方式向實戰背景下體系對抗拓展,走出了一條戰訓融合、遠海練兵之路:

“體系練兵”背靠背對抗成常態——連續13年組織複雜戰場環境下戰法訓練演練,深化核心作戰能力專攻精練,大幅提升了部隊實戰化能力。

“出島鏈”遠海訓練成常態——不斷加大遠海訓練力度,組織“機動”系列遠海實兵對抗演習,先後有數百艘次艦艇、百餘架次飛機出島鏈遠海訓練。

“海上維權”戰備巡邏成常態——持續強化對當面海區的管控,平均每年組織戰備巡邏艦艇數百艘次、飛機數百架次,跟蹤監視外軍艦艇數百艘次、飛機數百架次,基本實現了對重要海域的常態化管控。

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曾在2017年公佈過這樣一組數據:2016年退役的老式驅逐艦服役30多年,累計航程17萬海里,年平均出海僅30天,航程不足6000海里;而入列僅3年的某新型驅逐艦,年平均出海200余天,每年航程都超過了3萬海里。

透過數據,我們彷彿能看到中國海軍戰艦乘風破浪的威武身影。這一切,正是中國海軍實戰化訓練的有力“註腳”。

今年中秋節,黎聯社在支隊安排下進行療養。療養日期還未過半,他就待不住了,他“想出海,想和戰友們一起戰風斗浪”。他開玩笑說:“療養的生活,耳根子太清靜。長沙艦上頻繁響起的戰鬥警報,才是我生活的主旋律!”

黎聯社常常想,如果自己能夠回到20歲該多好。他慶幸自己親眼見證了中國海軍幾十年的大發展,但他更想在中國海軍實戰化步伐越來越快的今天“磨利劍,闖出一個新天地”!

从长沙舰看中国海军实战化训练

航行中的長沙艦

牢記領袖囑託鍛造深藍利劍

■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政委 胡姣明

南海大閱兵,習主席視察檢閱部隊,明確強調,要堅定不移加快海軍現代化進程,善於創新,勇於超越,努力把人民海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

面對領袖的囑託,我們這一代海軍官兵必須牢記肩上的使命,努力在大風大浪、遠海大洋中將部隊錘鍊成攻必克、守必固的海上勁旅,持續推動海軍轉型建設的偉大實踐往深處走、向實處落。

牢記領袖囑託,鍛造深藍利劍。對於軍人而言,打仗就是本職,打贏就是本事,不謀戰就是瀆職,不善戰就是失職。習主席指出,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鬥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能打仗、打勝仗,一個“能”字、一個“勝”字,為全軍部隊標定了“能力閾值”,對練兵備戰提出了目標要求。

“守不忘戰,將之任也;訓練有備,兵之事也”。軍隊因戰而生,軍人為戰而練。部隊的工作有千條萬條,但備戰打仗始終是“第一條”,處於中心地位,是根本職能、主業主責,是剛性指標、硬性要求。近年來,我們執行多樣化任務愈加頻繁,任務追加、任務疊加,高強用兵、分佈動散逐漸成為新常態,為部隊官兵學打仗、謀打仗、練打仗提供了良好的客觀條件和實踐基礎,更需要我們充分依託任務實踐,緊緊扭住“五個不會”短板狠抓練將練兵,不斷蓄積部隊練得精、備得實、拉得出、打得贏的硬實力。

裝備越新越要擦亮勝戰之刃。習主席深刻指出,我軍歷來是打精氣神的,過去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世界戰爭史反覆證明,無論戰爭形態演進到哪個階段,戰場都不僅僅是武器裝備的對抗,更是血性勇氣的較量。

近幾年,新型艦艇陸續入列,武器裝備接茬換代的週期逐漸縮短,但我們始終都在強化戰鬥精神的培育。2015年,超強颱風“彩虹”正面襲擊湛江,支隊海口艦官兵在錨鏈斷裂、港內數艘艦船走錨、局面一片混亂的情況下,頂著17級大風、傾盆大雨,堅持奮戰近4個小時。雖然近半數艦員幾近虛脫,但無一人畏難,無一人叫苦,彰顯了支隊官兵“不怕狂風惡浪、不怕流血犧牲、不怕任何敵人”的戰鬥精神。

血性歷來是勝戰的刀鋒。裝備再先進,都無法代替人的戰鬥意志所激發出的偉大力量。我們將繼續充分運用海軍光榮歷史和輝煌戰例、依託重大任務平臺,著力鍛造臨危不懼、處變不驚、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大力培塑逢敵亮劍、敢打必勝的英雄氣概,融入血脈,賡續傳承。

从长沙舰看中国海军实战化训练

推薦關注

監 制 | 陳國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