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那麼明年該種大豆還是玉米?

微塵微視界


2018年黑龍江玉米補貼標準為25元/畝,明年將沒有該項種植補貼,而大豆為320元/畝,該選擇種大豆還是玉米?

朋友們大家好,今年黑龍江省玉米每畝補貼25元的消息,確實讓很多人感覺意外,並且和大豆的320元補貼一超發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並且從跡象上看,明年的玉米補貼有還是沒有還是未知數。但從大豆補貼的額度來看,明年補貼的額度還少不了,在這種情況下,明年是種玉米還是種大豆,確實讓大家感覺很糾結。不過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看,明年考慮補貼因素,兩種作物的效益差不多,至於到底種什麼好,我們認為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一、先做一些今年種植玉米大豆兩種作物的效益分析。以黑龍江綏化這為例,轉包一公頃旱田大約在5500元左右,而種植一公頃玉米的費用大約在6500元左右,以每公頃產量20000斤計算,每斤按0.8元計算,毛收入1.6萬元,加上一公頃種植補貼375元,利潤在4375元左右;而種植大豆種植投入一般在3500元左右,按照每公頃產量5000斤、單價1.7元計算,毛收入8500元,去掉租地錢和生產投入錢,一分錢沒賺,但是一公頃補貼卻有4800元,總的收益看高於種植玉米。

一、如果你今年種植的是玉米,我認為明年種大豆比合適。如果是在大豆補貼省份內,看今年大豆種植者補貼標準,估計明年大豆補貼數額還是比較樂觀的,所以明年種植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二、如果今年種植的是大豆,我感覺明年可以調茬種玉米。這種方式主要適合有玉米大豆輪作補貼的地區,明年種植玉米即使沒有種植者補貼,也會有每畝150元的輪作補貼,同時還能調換茬口,避免連續種植大豆,因為重茬造成減產的危害。此外由於明年庫存玉米7000萬噸左右,對玉米價格影響有限,對2019年玉米價格還是充滿期待的。

三、如果你不是在大豆補貼的省份,還應該種植玉米。如果您所在的地方沒有大豆種植者補貼,個人認為明年種植玉米的效益還是要好於種植大豆的。因為從大豆行情來看,年大豆價格也看不出有多大上漲空,而對於2019年玉米的價格,我們還是持樂觀態度。



總之,在這裡不能確定的說種植大豆好、還是種植玉米好,根據自己的生產情況,結合國家政策導向,來確定自己的種植計劃。


三農廣訊


個人以為,雖然昨天正式公佈的玉米和大豆補貼標準相差近300元,但是對於大多數黑龍江地區農民來說,明年種植玉米依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具體來說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首先,明年的玉米種植效益和今年相比只會高不會低,而且依舊會高於大豆。
  2. 其次,明年的大豆種植成本將會提高,特別是土地租金,將會削弱大家種豆的效益。

整體來講,對於黑龍江大多數玉米種植戶而言,明年繼續保持穩定的玉米種植面積,保證足夠的優質玉米供給量才是根本。不過如果有少量農民想改種玉米為大豆的話,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2019年玉米行情好於今年

雖然現在還只是2018年十一月初,距離東北地區的春耕有半年之久,距離明年的新糧上市更是有一年整的時間,不過有一點已經可以確定,那就是明年國內玉米行情要明顯好於今年,市場價格表現也會更加的出色。

究其原因,還是根本性的供需關係改善。經過了此前三年的玉米種植結構調整加上玉米去庫存力度空前,國內玉米深加工產能也創歷史新高,所以,明年國內玉米供需形勢更加嚴峻,缺糧情況更加嚴重,玉米價格自然也就更高一些。

2019年大豆種植效益存疑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種豆是很難可以賺錢的一件事,特別是在東北地區,種地成本高,市場價格低,自然災害也比較頻發,如果不是有國家補貼作為支撐,東北地區的大豆種植面積將會進一步萎縮。


而今年,東北地區大豆生產者補貼較去年普遍提高不少,農民種植效益提高,明年的種植積極性將會大漲,屆時,各地的土地租金也會進一步的增加,讓農民的種植收益面臨諸多不可控因素。

明年的玉米價格肯定會比今年高,種植成本有可能不升反降。

而明年的大豆價格難改低迷,而且種植成本很有可能明顯增加。

種玉米還是種大豆,關鍵還是看效益!


鍾情三農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題主說的沒錯,11月7日黑龍江公佈了今年黑龍江地區關注大豆及玉米的相關補貼信息,根據今年的計劃安排大都不補貼每畝320元,而玉米補貼25元。在這種情況下,毫無疑問將會刺激更多的農民參加到大豆種植行列當中。不過科學興農在此倒是有一個擔心,今年的大豆補貼額度雖高,但是明年還能否維持如此高額度呢?這是個問題,科學興農倒認為明年種植大豆的話風險還是比較高的,也不見得就比玉米效益更好。

根據2017年的一份數據看種植大豆的畝生產淨效益為320元每畝,而玉米的畝生產效益則為530元。那麼在今年大豆補貼額度大幅度提升之後,大豆的畝生產效益可以說已經超過了玉米。而根據今年的情況看,玉米價位相對而言有所提高,從目前行情看比去年大致上漲每斤0.15元的幅度,也就是說玉米每畝的收益增加了150元,但是大豆補貼方面就提高了320元,而且如果以今年大豆每斤上漲1毛算,今年大豆效益就增加350元左右。即便是之前大豆效益比玉米低了200元,但是在今年來說大豆的生產效益也要比玉米高出100-200元了。

很顯然,就今年的情況來說,黑龍江地區的大豆生產效益是要好於玉米的,如果在接下來該政策如果能夠繼續保持的話,顯然種植大豆是要比玉米更為划算的,但是科學興農對此卻是有所疑問的。

今年大幅度提高大豆補貼的背景大家應該也都比較清楚,由於美國大豆進口受阻,我國不得不大幅度提高國產大豆生產產能,一方面積極擴增大豆種植面積,另一方面則大幅度提高大豆種植補貼。從而兩方面提高國產大豆的供給能力。

可以預見的是由於今年大豆補貼額度的大幅度提高,玉米補貼額度的大幅度下降,明年大豆種植面積還將繼續增加。而明年一旦大豆種植面積大幅度擴增的話,補貼能否繼續維持呢?這也是需要關注的事,此外,在大豆種植面積大幅度提高之後,國產大豆的價位會否下滑呢?而且當前中美關係已有緩解趨勢,一旦中美貿易恢復正常美國大豆順利進來,那麼屆時急劇擴增的國產大豆會否價位大幅度走低呢?

綜上來說,明年種植玉米還是大豆的關鍵還是看國家政策的導向以及中美關係的動態,今年大豆效益是不錯,但是市場瞬息萬變,而且每年補貼額度方面並沒有定額,一旦明年重新調整補貼的話,那麼玉米和大豆孰高孰低還真不好說。


科學興農


黑龍江玉米種植補貼只有25元/畝,大豆為220元/畝,那麼明年該種大豆還是玉米?

2018年的大豆補貼的確挺給力,大豆種植戶可以過個好年了。反觀玉米種植戶有些哭笑不得,25元的補貼?那麼明年是種植大豆還是玉米呢?

我個人建議還是以玉米為主。因為現在還不知道明天的大豆補貼,但是明年的大豆行情我感覺不太好。畢竟中糧集團又開始大量進口轉基因大豆,對國內大豆的行情無形又是一個打擊。


而對於種植方面來說,玉米也遠比大豆的抗風險性要高。比如說今年9月初的早霜,就對黑河、大興安嶺地區的大豆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而對於玉米來說,抗早霜的能力明顯要優於大豆。並且,玉米對於乾旱、洪澇的抗性也要比大豆要好一些。

由於2018年的大豆補貼過於喜人,2019年的大豆種植面積一定會大面積增加。如果種植面積大幅增加,那麼明年的補貼是否會下降也很難說。那麼如果補貼力度減小了,很可能又會出現不盈利的情況,我個人認為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率比較大。

雖然說國家現在想振興國內的大豆產業,可是確又連年大量進口大豆,這不免有些相悖啊。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當然,前提是2019年的大豆補貼不會低於320元/畝的標準!有這麼幾個理由:

一方面,今年的大豆補貼320元/畝,相當於每斤大豆補貼了1塊錢。按照最近兩年大豆價格在1.6-1.9元/斤的幅度(最新消息,東北的中儲糧大豆輪入收購價格定位1.85元/斤),相當於大豆的實際出售價格在2.6元/斤以上,這已經高於了早幾年的臨儲收購價格及目標價格。而且,補貼的費用,是實實在在打到了種植戶的存摺上的。

另一方面,輪作大豆本身對耕地是有好處的,相信農民朋友都很清楚,大豆的根瘤菌等有利於土壤肥力提高。

再者,儘管中美貿易關係還存在變數,但對於明年美國種植戶的大豆播種面積預期是減的,雖然可能其他國家因為中國的大豆需求,會增加大豆種植,但與傳統的生產大國——美國比起來,短期內國際大豆供應端有改觀還是難度很大的。所以,下個年度,即使中美貿易關係緩和,估計國際大豆的價格也很難有較大幅度下降。

從目前的價格水平來看,南美進口大豆到中國港口的分銷價格,與國產大豆在產區的收購價格已經基本持平了,如11月8日,牡丹江地區新產三等大豆收購價3500元/噸,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00元/噸;天津港、青島港的南美產進口普通大豆港口分銷價3550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10-130元/噸。受此帶動,儘管產區國產大豆價格難有明顯上漲,但下跌的空間也不大。

綜上所述,儘管2019年度國內玉米價格走勢也是看漲,但上漲的空間也面臨著國內玉米播種面積的增加幅度、中美貿易關係迴歸正常之後的進口量、臨儲陳玉米庫存消化等方面的壓力,綜合對比下來,雖然黑龍江地區大豆在出售季節可能銷售上會有點困難,但補貼320元/畝的標準,對農民來說吸引力是實實在在的,再加上輪作一年也有利於耕地,所以明年選擇種大豆糧小咖覺得相對更靠譜一些。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糧小咖


我認為還是玉米,玉米的產量高是大豆產量的4倍以上,所以大豆價格也應該玉米價格的4倍,玉米就算6毛,那麼大豆價格在2塊4才能持平,明顯大豆價格太不合理,玉米經濟效益好。


北方的天空255870293


大豆和玉米的種植面積的選擇,補貼絕對不是唯一考量。

就大豆這個品種的特點來看,也不適合連年種植。重茬大豆的產量降幅要比重茬玉米降幅要大得多。也就是說去年種玉米的田地,今年種大豆的可能性要大一些。而去年種大豆的土地,今年種玉米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而且就今年的玉米價格,相對去年價格也高一些。玉米新品種的增產幅度,也要好於大豆新品種增產幅度。

但是從種種跡象來看,在國家的補貼政策刺激下,2019的大豆種植面積會有一定幅度增加,但不會長久。2020年到2021年以後就會馬上回落。

按正常情況,除了水稻不用調茬以外。旱田的倆大作物一樣一半來回輪做最為合理。有一些自然規律,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所需要做的是平衡倆大作物的收入平衡,增加大豆新品種的研發力度,切實穩定地提高大豆種植單產。這樣就會更有效地保證我國大豆持續有效的供應。

所以我的回答是,來年大豆玉米都種,種植面積稍微有些變化而已。


東北老農



配奎


建議以大豆為主。今年全國大多黃豆滅產或絕收,明年應該換茬了,再說畝產三百斤黃豆加補註325元肯定超玉米。


手機用戶52598290815


一般每家20畝左右就這點錢還不夠東北幾個月房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