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蘇寧被點名逃稅 你驚到沒有?

10月29日,財政部官網發佈《2018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在2017年度會計執法檢查中,共檢查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28968戶、會計師事務所1529戶。檢查發現,互聯網行業呈現輕資產運營、股權與債權投資相互交織、管理架構與法人實體分離、業務運營無疆域限制等突出特點,部分企業跨境轉移利潤、逃避繳納稅收等問題比較突出。在被點名的互聯網企業中,包括了小米、蘇寧易購、樂視網等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被點名存在逃避繳納稅收問題,尤其是小米、蘇寧易購在列,這確實是一件令人震驚的事情。畢竟象小米、蘇寧易購這種公司不論是在資本市場,還是在企業界,都堪稱是標杆公司,不僅是國人高度認同的公司,同時更是其他企業學習的榜樣。不料卻突然被財政部點名,存在逃避繳納稅收問題,這自然讓人大感意外。

小米、蘇寧被點名逃稅 你驚到沒有?

從財政部公佈的相關公司逃避繳納稅收的事實來看,小米、蘇寧易購等上市公司故意逃避稅的可能性不大。比如,被點名的小米的問題是,檢查發現,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存在部分費用攤銷核算錯誤、對外贈送商品未作為視同銷售行為申報繳稅、報銷發票管理不規範、費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問題。

又如,蘇寧易購的問題是,存在資產轉讓未同時結轉遞延收益531.89萬元、未充分完整披露售後回租事項所形成的收入對當年利潤的影響程度、重複申報研發費用加計扣除342.28萬元等問題。

再如三七互聯存在的問題是,會計核算不當、少計繳稅費、內控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其中:多計收入35.14萬元,少計繳企業所得稅11.69萬元。

因此,從財政部公佈的問題來看,小米、蘇寧易購等上市公司所存在的逃避稅問題確實算不上是什麼大問題,可以說是一些小問題,涉及到的逃避稅金額非常有限。故而很難認為這是公司方面的一種主觀故意。畢竟逃避稅的金額太小,對公司的利益幾乎不構成任何影響。而且就小米、蘇寧易購來說,也確實“不差錢”,根本不需要為十幾萬、幾十萬的稅款支付發愁。

並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是上市公司,如果真的有意為了逃避稅收問題而主觀造假的話,這就會引發出上市公司財報的弄虛作假問題。這個問題一經被查出,那麼其性質將是惡劣的,不僅上市公司面臨處罰,而且公司主要責任人也會因此受到查處。這是上市公司在進行造假時必須需要注意的問題。作為上市公司顯然不會為了逃避十幾萬元、幾十萬元的稅款而有意造假,其結果必然會是貪小便宜而吃大虧,而小米更是有可能影響到它的上市進程。

也正因如此,儘管小米、蘇寧易購被點名涉及到逃避繳納稅收問題,但總體說來,幾家上市公司主觀故意逃避稅的可能性很小。更大的可能是賬務處理上的差錯,尤其是小米,今年7月才在香港上市,之前並不是上市公司,賬務管理並不完全規範,所以出現一些財務上的差錯並非不可能。

但儘管如此,出現這種賬務上的差錯還是不應該的。畢竟小米在未上市之前,在國內也是一家關注度非常高的知名企業,而蘇寧易購更是老牌上市公司,在賬務處理上,尤其是在涉及到稅收問題上,不應該有絲毫的差錯。這是一種社會責任感問題,畢竟納稅是企業應盡的義務,尤其是作為上市公司,以及在業內關注度很高的知名企業,更應該成為依法納稅的典範,給其他公司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因此,在涉及到納稅的問題上絲毫馬虎不得,要杜絕一切差錯的出現。此次小米、蘇寧易購被點名,顯然有損於兩家標杆企業的形象。

所以,財政部這次對小米、蘇寧等上市公司的點名,是有警示意義的。雖然相關公司涉及到的逃避稅款金額不大,但將其點名,不僅可以給小米、蘇寧等公司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也是給更多的公司敲響警鐘。象小米、蘇寧這樣的上市公司,哪怕就是十幾萬的稅款都逃不過財政部的法眼,那麼,作為其他的公司來說,就更別抱有僥倖的心理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財政部對所有企業的會計執法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