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10億包裹!揭祕菜鳥、京東物流、順豐、三通一達的技術實力

“雙十一”成就了1天2135億的銷售額,也成就了物流快遞的搖身一變。23小時18分09秒,物流訂單超10億,當天就有4億包裹在路上。相比十年前26萬包裹爆倉,10億的物流訂單量增長了4000倍,但“爆倉”一詞卻已消失。

“經過十年生長,科技、智能成為物流快遞業的關鍵詞。”

1天10億包裹!揭秘菜鳥、京東物流、順豐、三通一達的技術實力

那麼,從26萬爆倉到一天10億的平穩運行,電商和物流企業是如何做到的?快遞物流行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又積蓄了怎樣的能量?

物流基礎設施與技術轉型

對於很多人來講,或許只知道下單之後,包裹很短時間內就能送到家裡,但是卻不知道背後的曲折。

1天10億包裹!揭秘菜鳥、京東物流、順豐、三通一達的技術實力

早年前,由於物流行業對於物流追蹤、倉儲等信息化幾乎為零,所以遇上雙11這種突發洪峰,大量包裹積壓、以致爆倉。

現如今,先是智能倉儲在中國的使用已經遠遠領先於除Amazon之外的全球其他國家。自動化轉運中心、自動分揀,機器人分撥、無人倉,以及無人車、無人機、智能打包機、智能運籌系統等技術在今年雙11期間廣泛應用,智慧化物流正在一步步解放人力、提升效率。

據瞭解,在圓通蕭山分撥中心內,2000平方米的場地內,350臺菜鳥“小藍人”晝夜作業,每天可分揀超過50萬個包裹,機器人三天的行駛里程足以繞地球赤道一圈。而廣東省大型快件分撥中心的合計處理能力已超過1.2億件/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雙十一”,物聯網技術從物流園區管理、商品的存儲揀選調撥、幹線運輸、網點管理以及末端配送,端到端落地應用。

雙11前夕,菜鳥 與德邦、中通、圓通、申通、百世、韻達等快遞合作伙伴一道宣佈正式上線基於物流IoT、被稱為“物流天眼”的視頻雲監控系統。這意味著全國各類物流場站內的百萬個攝像頭,將從簡單的監控回溯設施,升級為智能感知設備,能夠識別車位是不是空閒、卸車裝車作業是否正常進行,以及場站內堆積度是否飽和,通道有沒有被堵塞。

其次,現在遍地的智能物流櫃也讓最後一公里配送成為現實,推動著快遞行業快速高發展。

最後,電子面單的普及為數據化提供基礎設施。可以說,電子面單就是包裹的“身份證”。還有小哥用的手持智能終端,比如順豐的巴槍、菜鳥的智能語音助手都在提升著快遞的速度和時效。

正如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所言,快遞企業唯有數字化、智能化才能應對持續攀升的業務規模。如今,科技、智能成為物流快遞業的關鍵詞。

當然,這些都離不開阿里、京東等電商物流及快遞企業在基礎設施上的提前佈局。

2011年1月,馬雲宣佈阿里將領銜集資千億元投資建設為電子商務配套的現代物流體系,以推動社會化物流平臺的建設。到2013年5月,菜鳥網絡正式亮相。見天,“智能物流骨幹網”項目正在通過智慧、協作的方式,改變傳統人力。

2018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馬雲宣佈未來將會投入上千億,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菜鳥也表示,要用技術連接物流的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實現人、車、貨、倉、店等物流全要素的數字化和智能化。

京東自2007年開始,陸續自建倉庫、物流配送中心並向社會開放。同時無人機項目、無人倉、個人快遞、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GSSC)、航空接連而上。

另一邊快遞行業,順豐、三通一達及百世也在2016年,快遞企業迎來了數字化、智能化時代。且在2016年到2017年初,密集登陸資本市場,紛紛開啟了航空運輸、高鐵運輸等新的運力資源。

計算與互聯網基礎設施

此次雙11,不僅是對行業物流技術的一次大考,也是對阿里網絡技術的一次大考。

首先,是計算能力。

僅11日當天,10億包裹, 2135億的成交額! 阿里形容“這是一次對計算能力的“脈衝”挑戰。”

據阿里雲統計,今年雙11期間,阿里雲上新增調用的彈性計算能力累計超過1000萬核,相當於10座大型數據中心創造了“脈衝計算”的新紀錄。

1天10億包裹!揭秘菜鳥、京東物流、順豐、三通一達的技術實力

然後,互聯網基礎設施能力。

當下,中國在電商的滲透方面遠遠高於全世界其他國家。就連美國電商巨頭Amazon也在學習阿里推Prime Day。

但相較而言,亞馬遜的Prime Day就顯得比較尷尬。今年,Amazon效仿雙阿里十一搞得的Prime Day 36個小時的銷售總和42億美元。而阿里雙11,10分鐘之內,就已經超過了300億。

不僅如此,今年的Prime Day Amazon很多頁面,很多服務直接down了。顧客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狗狗。(amazon錯誤頁面顯示狗)。

1天10億包裹!揭秘菜鳥、京東物流、順豐、三通一達的技術實力

反之,面對雙十一這種突發流量,天貓雙11則平穩運營。

對此,有行業人士表示,雖然Amazon的AWS遠遠領先於阿里雲,但是在電商銷售這塊,尤其是處理峰值流量這種特殊場景這塊,Amazon還需要再搞幾次Prime Day。

當然,這其中少不了互聯網基礎設施能力。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早前的“雙11”上海量的流量一下子就把把阿里的網站給沖垮了。用戶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網絡故障。

這是對阿里技術團隊的考驗。面臨前所未有的流量衝擊面前,網站架構、數據庫、限流、熔斷等等都是擺在面前的技術難題。為此,阿里請能請到最牛的人做最難的事情。當年google Spanner的論文剛出來,阿里就實現拿去做實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