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綠皮火車上可以熱水沖泡方便麵,高鐵動車上只供盒飯?

金陵倦風


特別像問一下這個題主,你是21世紀之後就沒出過門兒是麼?

另外也想問問那些對題目阿諛奉承的答主,也是都沒出過門兒嗎?

第一,誰跟你說綠皮火車可以向列車員要熱水的?車廂的交接處都有熱水,不會自己去打嗎?

第二,誰說動車沒有泡麵的?又是誰說動車只供應盒飯和炒菜,動車也賣泡麵,也有熱水,怎麼不能吃泡麵了?


而且火車也不是隻有兩種啊,足足有十幾種好吧

綠皮火車是最慢了,車次通常是四個數字,除此外還有K(空調快車),T(空調特塊),D(動車組),G(高鐵),C(城鐵),Z(直達),N(管內快旅),L(臨客),Y(遊旅)。

現在常見的就是K、T、Z、D、G這五個字頭的火車,最差的已經是空調車了,那種老式的綠皮車現存非常至少,有很多都成了旅遊資源了。

而且,這種綠皮車目前主要用於通勤,功能和公交車差不多。

不過現在倒是有新式的綠皮車,一般是T字頭和Z字頭,長下圖那樣。

和老式的相比,優點就是在於裡面新,都是空調車,速度也不慢,能開窗通風。

然而,不管什麼車,都不管你吃泡麵的好伐

動車、高鐵照樣有人吃。

雖然泡麵氣味這個問題有待探討,但是吃不吃泡麵跟素質有什麼關係?

素質高的人就不吃泡麵了?大學教授連泡麵都不能吃了?還是說一年賺幾百萬就不能吃泡麵了?那下面這位一年賺幾十個億的怎麼說?

還有人說坐高鐵動車的都是中收入和高收入,雖然中收入這個詞筆者第一次見,咱們也不用討論,就想問一個問題,多花個幾百塊錢就覺得自己高級了?現在誰差那幾百塊錢?

還說什麼農民工座綠皮車的,人家未必比你賺的少好伐?

吃什麼,是一個人的選擇,動車高鐵不是吃泡麵的少,是吃飯的都少,動車高鐵要的是效率,痛痛快快到地方,想吃什麼就吃了。

有的長途車一座坐十幾個小時的,你看有沒有人吃泡麵,吃韭菜盒子的都有。

而普通列車組主要是長途,有的甚至要坐一天以上,餓了吃什麼,省事兒的就買盒飯了,不喜歡吃盒飯的,就買泡麵泡熱水了,有什麼好奇怪的。


最後說一句,凡事就事論事,要尊重客觀事實,怎麼就有人非得睜著眼睛胡說八道呢?


小言詹詹


大家都知道,在綠皮火車上是可以要到熱水來沖泡面的,但是現在的高鐵🚄供應更多的是我們熟知的盒飯。我覺得至少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至少可以從五個角度來考慮。

綠皮火車和高鐵🚄的排氣系統差異原因



我們都知道綠皮火車基本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停止運行了,當然也有部分地區目前還在運行,可以看以下圖,這是2017的部分數據。


可以說綠皮火車是我們爺爺那一輩人時期的產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綠皮火車在我國的輝煌時期,隨著綠皮火車多數淘汰,現在的人也難以體驗一番坐綠皮火車的樂趣了。其實我感覺坐綠皮火車就像坐摩托車一樣,因為它的窗戶是可以打開的,它沒有多麼複雜的排氣系統,可以自由呼吸著窗外的新鮮空氣。所以說即使在車廂內吃一些口味重,氣味濃的食物也是無關緊要的,打開窗戶,空氣可以馬上更新。而高鐵🚄作為新時代的產物,排氣系統較為複雜,它的排氣機機制類似於空調,窗戶不可打開,它的作用僅限於通光,觀景。以下是其原理示意圖:

這就導致高鐵車廂內通風沒那麼好,換氣要一定時間,汙濁的空氣不能馬上排出更新新鮮空氣,所以對於在高鐵上吃泡麵其實是不建議的。

乘車時間及利潤差異的原因。

高鐵🚄與綠皮火車的速度相差不是一點點,以前坐個綠皮火車動不動就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小時,而如今的高鐵可以說是日行萬里,多數人的乘車時間都在幾個小時內,可能有些只要十幾分鍾就到達目的地了,所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肚子再餓又能餓到什麼程度呢?堅持一下就到了,很多情況下根本沒有必要在列車上吃東西的必要。再加上泡麵的利潤哪有盒飯來的快?價格相差好幾倍,與其薄利多銷,還不如只銷高利潤的,反正也是我算了算,你們愛吃不吃!!!


生活品質不可同日而語!

乘綠皮火車那個年代與現在相比,可以說我們社會,經濟等各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吃一包泡麵香噴噴得不得了,那種氣味真是令人神往!那個年代如果有人告訴你,方便麵是垃圾食品的話,他會一臉納悶,然後說你是傻子吧!而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更豐富健全的生活常識,認為方便麵還是少吃為好,畢竟我們追求的是高品質,健康有益的生活。有個數據顯示,2817年我國泡麵銷量首次出現下降,這也說明了這方面的問題。


高鐵🚄的性質與定位不同於綠皮火車。

雖然說現在高鐵普及很快,國家也正在開始建設八縱八橫高鐵線路網絡了,可是畢竟高鐵的價格還不是那麼親民,如果沒什麼急事的話,我想,對於月收入幾千的工薪一族來說,還是更寧願選擇坐普通火車的,有時候高鐵的價格甚至比坐飛機還貴,所以高鐵更多的定位於中等階層或者中下階層以上的群體,年收入幾千的農民捨得坐高鐵嗎?既然服務對象有出入,那麼在高鐵上的服務也要追求高大上一點咯!


人民的素質提高了

以前老百姓在公共場所抽抽菸,扔點果皮紙屑的不算什麼,打個電話,管你說什麼,管你說多大聲,大家開心就好,這可不是個別現象,在缺衣少食,老百姓的素養不高的年代,這些行為根本不算什麼,國家也還不發達,公共服務水平也不高,所以在綠皮火車上吃泡麵在幾十年前是家常便飯的事!而如今大家的素質提高了,我們都認為在公共場所要考慮大家的感受,不能太自私自利!所以即使在高鐵上有泡麵出售,我想素質高點的人都不會輕易吃的,因為影響了他人。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官方的說法,高鐵上並沒有規定不可以吃泡麵,即使你非要吃,也沒有什麼法律法規來約束你,更多靠的是道德層面的限制。

謝謝閱讀,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自由小帆


高鐵動車上是可以吃泡麵的。沒有明確規定禁止旅客不準在高鐵上

方便麵的。人民鐵路為人民!



高鐵上與綠皮火車上一樣都設有熱水器,可以打開水,泡麵、泡茶用很方便的。若不清楚,可詢問列車員。

然而,動車和普通的列車通風結構不一樣,它是全封閉的。車廂裡每個窗口都打不開,車內通過機械設備循環流通空氣。因而在車內吃方便麵,臭豆腐等有刺激鼻覺的食物,其味道會散佈至整列車廂。 為

避免給其他旅客帶來不適感,鐵路部門不主張動車旅客在車上吃諸如榴蓮、包子、鹹魚、臭豆腐等味道較重的食物。 實際上動車上對泡麵是不禁止的,我坐動車經常看見有旅客吃泡麵,沒感到有什麼特別不適應。

有不少旅客往往上車前事多慌忙,顧不上吃飯,在車上吃自己帶的食物,司空見慣,表示理解。有的長途動車行車時間長達六、七個小時之上,比如北廣、北滬等高鐵線很長,不讓吃東西,也不夠人性化。但希望旅客帶食進食儘量剋制,文明吃飯,避免影響她人。

最近網傳在動車上吃泡麵的視頻,一女士對吃泡麵男士破口大罵的場景,母老🐯真可謂厲害,罵便天下無敵手。有傷風化。

不要說動車了,飛機超過1個半小時以上航距的也免費供餐或方便食品的。也會有有大的氣味的。所以在動車上,大家在吃飯時儘量去餐廳或過車廂過道處,以免影響他人。

文明的言行在一點一滴中,潤物細無聲。



大漠雄鷹大V


為什麼高鐵上不賣泡麵,高鐵設計師楊國偉為你揭開謎題。

高鐵上為了提提高旅客舒適度,在列車上安裝了空調裝置、冷卻系統和換氣系統,就需要佈置進、排風口位置,讓新風進入,舊風和空調冷凝水順利排出,否則因無風冷卻而導致溫度過高,使空調等電器設備無法正常工作。理想狀態是進風口布置在正壓區,排風口布置在負壓區。但由於高速列車採用雙向運動模式,即頭尾車都是駕駛室,無需掉頭, 只要駕駛員從頭車交換到尾車即可。這樣進、排風口位置的壓力方向會隨迎風面和背風面而變,風口位置只能佈置在列車表面壓力比較穩定的區域, 造成高速列車比火車新風交換能力弱。加上為了隔離車外噪聲的傳入,滿足噪聲規範的要求,高鐵車廂氣密性好,各種氣味不易散發出去,只能通過排風口排除。因此,為了旅客的乘坐舒適,高鐵上不售賣方便麵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綠皮車是沒有空調的,車廂的通風是通過可打開的窗戶完成的。綠皮車的出現時間是上個世紀的50年代,那個時候生活水平還不是很好,有的吃就不錯了,還有人會嫌棄泡麵的味道,想聞都不一定聞得到。泡麵在綠皮車上的銷售量很大,效益很好,所以那時候鐵路也不可能禁止賣泡麵的。

而一個習慣一旦養成,想要改變是很難的,大家都習慣了在火車上吃泡麵,所以即使高鐵上沒有賣泡麵,但也不阻止旅客自己帶泡麵吃。



奮鬥的向陽草


“泡麵瓜子火腿腸,啤酒飲料礦泉水”做過綠皮火車的都應該熟悉這句話。在綠皮火車上,售貨員一趟趟的轉悠吆喝。想不熟悉都不行。綠皮火車上賣的是有方便麵的。

動車上為啥沒有方便麵賣呢?也許有的網友會說:動車的設計師說了,動車的密閉性好,方便麵氣味大不容易散發,所以不賣。

我認為這都是瞎說。說動車的密閉性比綠皮火車好一點是可能的,說氣味不容易散發那就不可能了。動車的密閉性好,可是排氣系統也應該比綠皮火車好啊!綠皮火車上吃啥的都有,也沒聞到有多大氣味。如果動車的排氣系統還不如綠皮火車,那就是設計師的失敗!




之所以動車上不賣方便,我認為是檔次問題。動車是高檔次的客車。票價都趕上飛機了,做動車的大部分應該是做飛機的那波人。在動車上賣方便麵估計銷量不會大了,再說方便麵哪有盒飯利潤大啊!所以沒有方便麵賣。


逸風8014


這個問題。。。。。

高鐵速度快,相對普通車次來說運行時間很短。超過6個小時算是比較長的了。所以很多乘客也幾乎不怎麼在高鐵上吃飯,包括吃泡麵。到達終點後再大快朵頤也不錯,即使晚正常飯點一兩個小時也無所謂。

但普通車次就不同了,運行速度慢,慢的時速也不過70公里,不超過6個小時的就算短途了,動輒就十幾二十幾個小時。不吃飯肯定不行了,所以便於攜帶的方便麵最受歡迎了。

普通車次不但有盒飯賣也賣方便麵。但高鐵只賣盒飯,不賣方便麵。最近高鐵的方便麵事件引發各方關注,也有官方出來澄清說高鐵密封性如何如何好,氣味如何如何不容易散失云云,方便麵確實有味道,所以高鐵上不賣方便麵。

我不怎麼認同這個說法。不管什麼食物,總有人不喜歡甚至厭惡。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吃什麼或者都不準吃什麼。況且,方便麵的味道也沒那麼誇張。要不方便麵這個行業也早就完蛋了。

經常坐火車的人都有自己解決吃飯的方式,最常見的就是上車前從超市買方便麵,到了飯點在車上吃。我估計火車上方便麵的銷量不怎麼好。方便麵這東西佔空間也大,不方便運輸。價錢嘛,普通碗麵也就比市面上多1塊錢,前段時間不是火車上賣7塊一個碗麵被通報處分了嗎,可見碗麵的利潤也不高。

然鵝盒飯呢?大家都明白,普通車次上10--15元一份,高鐵上40元一份。自己在家做飯的都知道這成本大概多少。說到這裡咱也就別藏著掖著了,高鐵只賣盒飯不就是利潤高嗎,別不好意思明說。如果高鐵上也賣方便麵那盒飯還有的賣嗎?


在這裡有個預測,很快廠家就會推出沒有很大味道的方便麵。到時候高鐵上吃方便麵人越來越多。


一生何求一生求和


  綠紅藍白的火車記憶

墨綠色的綠皮車是我國鐵路綠色塗裝配黃條色帶的客運列車的俗稱,是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我國旅客列車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20世紀90年代之後,進入紅皮車時代,列車外觀塗裝主色調為橘紅色和白色相間,是空調客車。

  2000年左右,藍皮車登場,普遍用於特快和直快車次。


2007年開始,D字頭動車和G字頭高鐵列車開始陸續登上舞臺。

  2014年年底,中國多地鐵路局所轄的紅色、藍色、橙色客車車體又重新刷上綠色。以至於綠皮車又有老綠皮車與新綠皮車之分,後者均為空調列車且速度較快。

綠皮火車滿滿的情懷不光能泡麵,車廂連接的地方還能抽菸,高鐵就算了吧!


美食亮子



一對男女乘客的高鐵泡麵爭執,引發了泡麵輿論狂潮。

很多話,大家早已說過,我也說過好多次,這裡再換個角度說。

綠皮火車和高鐵的服務不同、餐飲供應不同,是有它的道理的。

綠皮火車車廂是開放的,隨便吃什麼,氣味很容易散發。

那時候,把車窗打開或關閉,都是由乘客操作,有的車窗玻璃有裂縫、門封不嚴、或者根本就關不上,火車飛馳時,車廂裡的風吹得呼呼地,哪還能存得住什麼異味?全是大自然的清新空氣。

高鐵車廂是密閉的,設計者為了保證安全、為了保持速度,只能捨棄一些東西。

綠皮火車時代,大家還在溫飽線上,有的人吃飯還有問題,有得吃就不錯,哪裡還講究?服務員也是普通人,當然會體恤大家,時常會拎個小壺,一個一個地給乘客們加水。

高鐵時代,不少人已進入小康生活,坐高鐵的人,遠不是綠皮車乘客的消費理念、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可比;

方便麵和盒飯的最大區別是,前者會有湯水,後者一般是乾的,這就使列車保潔的難度大不相同;

還有,方便麵會有很大氣味,這也是高鐵管理方和多數乘客不太歡迎的。

推測因為以上這些原因,使得綠皮火車和高鐵的服務方式、服務內容不同。


陳群律師


高鐵上有免費的開水供應,在每節車廂的兩頭。

  1. 高速鐵路,簡稱高鐵,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有不同規定。中國國家鐵路局將高速鐵路定義為:新建設計開行250公里/小時(含預留)及以上動車組列車、初期運營速度不小於200公里/小時的客運專線鐵路。

  2. 歐洲早期組織即國際鐵路聯盟,1962年將舊線改造時速達200公里、新建時速達250~300公里的鐵路定為高鐵;1985年日內瓦協議做出新規定:新建客貨共線型高鐵時速為250公里以上,新建客運專線型高鐵時速為350公里以上。

  3. 高速鐵路,就是鐵路設計速度高、能讓火車高速運行的鐵路系統。世界上第一條正式的高速鐵路系統是1964年建成通車的日本新幹線,設計速度200km/h,所以高速鐵路的初期速度標準就是200km/h。後來隨著技術進步,火車速度更快,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就對高速鐵路有了不同定義,並根據本國情況規定了各自的高速鐵路級別的詳細技術標準,涉及的列車速度、鐵路類型等就不盡相同。


可樂和雪碧1573


近幾年,高鐵延伸向四面八方,越來越多的城市都開通了高鐵,讓我們的出行變得更加方便了。也許是高鐵已經見怪不怪了,印象中的綠皮火車已經越來越模糊。


在經濟水平穩步提升和國民收入逐步增長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更注重出行速度和舒適度。高鐵以其速度快,運行穩,到發準,服務好,本人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像火車一樣太擁擠,從而使其內部環境上存在了較大差異!幾十年來,桶裝方便麵和成堆的自備食品似乎成了火車上漫漫旅途的必然景象,列車員每到一站便需清理無數袋垃圾,其中桶面的湯湯水水別說列車員了就我們旁人看了也覺得鬧心。相比較乾淨衛生的盒飯更適合高鐵封閉式環境和舒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