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相聲真的比姜昆的相聲好嗎?

MTMCar


論相聲誰說的好,有愛孫猴也有愛八戒的,喜歡誰都對。作為普通觀眾來說喜歡郭德綱的更多一些,因為郭德綱的相聲更接地氣。論相聲基本功、論作品、論對相聲的貢獻與傳承等郭德綱遙遙領先。論誰官大、誰會議多、誰的關係與人脈廣顯然姜昆遙遙領先,這就是根本的區別。當然了有部分專家教授批評郭德綱相聲“低俗”,這些專家從來不談郭德綱對傳統藝術的貢獻,也不談90年代相聲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其實這就是一種選擇性批評。郭德綱說過:相聲分兩種,一種是會說相聲的(觀眾說了算)。一種是不會說相聲的(但領導說了算)。



相聲曲藝迴歸市場,才能體現價值,也符合市場經濟的大潮。郭德綱不但引領相聲迴歸劇場,還帶火了戲曲、評書等曲藝逐步迴歸劇場,很多專業京劇演員也是望塵莫及。單田芳老師曾對評書迴歸劇場一事坦言道:“不可能,時代背景不允許了。”可郭德綱就是在不可能的情況下,每年都有評書專場,他的徒弟閻鶴祥也緊隨其後,將評書藝術成功引領回歸劇場。下圖為郭德綱京劇專場,與專業京劇演員專場對比圖(郭德綱相當於京劇名家的角兒)這就是市場決定的。再看姜昆對曲藝的貢獻是什麼?尤其對相聲做了什麼?總給人感覺他退出相聲曲藝界才是對相聲的最大貢獻。



郭德綱認為有兩種相聲,會說和不會說相聲。筆者認為也有兩種相聲:真相聲和假相聲。劇場相聲就是真相聲,觀眾的笑全是發自內心的真笑,不好笑就不鼓掌,沒人控制。反觀假相聲(電視相聲):例如:《週末喜相逢》中的相聲明明不好笑,但觀眾卻笑得前仰後合?甚至笑岔氣?其實說到這大家也都明白,這是後期剪輯進去的假笑,綜藝節目都會提前錄製一些效果,或補錄等,要麼用一些“託”當觀眾,這就是十足的“假相聲”。因為沒有真實的觀眾反饋,說的好不好自己也不知道。時間久了臺上的相聲演員真以為自己就是大師了,實際放到劇場什麼都不是。
這也是郭德綱與姜昆的區別,話說姜昆每年200多場演出,筆者仔細查詢2018相聲專場售票網站(8、9、10、11月份的),奇了怪了?誰的專場都有,就是沒姜昆的?難道是秘密售票不成?下圖1:為郭德綱國內專場與今年加拿大11月份專場。圖2為姜昆2018珠海專場(無任何售票信息):

圖1:郭德綱專場。


圖2:姜昆專場。


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相聲好不好劇場就是試金石。主流相聲只能在電視上演“假相聲”回到劇場水土不服,例如:近期郭德綱同門師兄陳寒柏,號稱:乾爹比段子多的主流相聲演員,與徒弟姜涵翰(《相聲有新人》中賠了400萬那位)的大連專場可謂慘淡。雖然陳寒柏名氣不小,但缺乏真正的市場鍛鍊,雖然宣傳圖將陳寒柏的圖像印刷的很大,但原本網站上30元的票價,直接特價票降至11.11元,但售票網站顯示依然有很多空位。


筆者認為:老一輩相聲演員之所以稱為大師,就是因為他們有著深厚的劇場經驗,和街頭賣藝經驗,例如:侯寶林、馬三立等。姜昆20多歲才開始學相聲,沒經歷過市場的考驗,一直在體制內表演。所以對相聲的理解與前輩們完全不同(經歷不同),也談不上自己的風格,就是照貓畫虎學學皮毛,一味地追求高雅,反而不接地氣了。改革開放之初覺得還可以,到了90年代末,包括姜昆在內的一批相聲演員水平急轉直下,因為沒有市場支撐(等於沒了養分),他們這些人不在自身找毛病,卻把責任歸咎於觀眾笑點提高了(其實就是不好糊弄了)。觀眾不是相聲專家,只是覺得誰說的相聲好就花錢聽誰的,誰說的相聲不好贈票都懶得去聽。

筆者認為:無論從相聲的基本功和對相聲的理解,郭德綱均高過姜昆。只要姜昆不再打壓民間相聲藝人,也就算是對相聲的最大貢獻吧。不知大家是如何看的呢?


明辨是非123


郭德綱的相聲和姜昆的相聲誰好,誰壞,這還用說嗎?姜昆的作品《詩、歌與愛情》、《鼻子的故事》、《看電視》、《虎口遐想》、《特大新聞》、《電梯奇遇》、《著急》等。代表作:《如此照相》、《虎口遐想》、《電梯風波》多經典,每次吃飽了撐得慌我就聽聽姜昆的相聲,胃裡好受多了。


按照姜昆的說法,每年都有200多場演出,每場演出算300人,一人發4個雞蛋,每年送出24萬個雞蛋,這是真正的送溫暖,實實在在的為百姓演出,這才是主流相聲界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相聲大師,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姜昆2018年在春晚的舞臺上,姜昆的相聲《新虎口遐想》,2019年《新虎口再遐想》,2020年《新虎口還遐想》......每段作品都膾炙人口,這麼有藝術水準的老藝術家,能不讓人喜愛嗎?


相也聲也


郭德綱這輩子也比不過姜昆。

不知道從何時起,姜昆這個相聲界的泰斗,中國相聲第一人被廣大網友所誤解,網絡上到處充斥著姜昆不配說相聲,姜昆滾出相聲圈等言論,今天我要為姜昆老師洗刷冤屈,你們永遠都不知道,姜昆老師到底揹負了多少。



在遙遠的宇宙那頭,有一顆星球,那裡充斥著各種三俗段子,星球上有一個人在經過對段子漫長的探索和研究之後發明了相聲,這是一種聲波武器,能夠引發生物張嘴大笑,引起共鳴,從而給生物洗腦,讓他們聽從自己的命令,發明這種武器的人暗地裡集結了一大幫人,發動了侵略,佔領了整顆星球,他們叫自己為“老和部隊”。老和部隊在佔領星球之後發明了一種大功率雷達,可以探索宇宙深處的三俗段子能量,併發明瞭一種武器“三俗箔”,能夠改變其他星球的三俗段子能量頻率,變成和自己相同的頻率,從而達到佔領其他星球的目的。



姜昆老師天賦異稟,在早年說相聲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三俗段子能量,他雖然不知道老和部隊對宇宙中其他星球虎視眈眈,但是他冥冥之中感覺到這種能量在與宇宙深處的某一個地方呼應著,未知即為恐懼,姜昆老師知道了自己的職責所在,他勵志不說三俗段子,並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曲協主席,用自己的影響力改變大家對三俗段子的認知,姜昆老師每次演出必定要讓底下的觀眾冷場,抱著相聲不死我不成人的想法,揹負著整個世界的命運,在所有人鄙視厭惡的目光中獨自前行。

對於這麼偉大的姜昆老師,你們居然還拿老和部隊打入地球的入侵者郭德綱來和他對比,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嘛!



面對三俗相聲的不斷擴張,姜昆老師殫精竭慮,一方面把有相聲天賦的演員招入自己的陣營,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推廣不能引起大家共鳴的主流相聲,郭德綱這個三俗相聲的代言人,這個讓大家哈哈大笑來佔領地球的老和部隊先驅者憑什麼和姜昆老師比。

喜歡我你就關注我,討厭我那就評論我,都不幹也請點個贊。


淇淇飼養員


說實話不太想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痛快一下嘴很容易,想平心靜氣探討一些問題就太難了。

在北京,德雲社一家獨大,從無抗手,不用說。天津是老郭的家鄉,也是傳說中的相聲窩子,可這個窩子裡的某些相聲從業者至今不能接受老郭這個津門子弟。究其原因,馮驥才先生的《神鞭》便影射出來一點:俗話說不服能人有罪,但是從混混到洋人,從惡霸到武林耄宿,都對傻二看不過去,為什麼?因為傻二太獨立,太醒目,太有能耐,不依靠任何一方,違背了他們以往的一切習慣認知,實在是扎眼得厲害,不收拾他,讓這些混街頭、唬百姓、靠勢力、抱洋人的怎麼有臉活?就比如煎餅果子,人人都愛吃。後來煎餅攤改國營,大夥人心懶了,手藝潮了,吃煎餅的越來越少。有一個不信邪的小夥子,跳出國營單位,拾起祖傳的手藝,研究食客的口味,幹成個體戶了,買賣越發興隆。那些依舊幹國營的、也下海賣煎餅但手藝差點的、堅持老口味不知改進的老師傅,當然還有靠撰寫《中國煎餅果子史》專門研究考證這一路小吃的作家們,頓時覺得此人礙眼起來。國營攤位的妒其收入豐厚,手藝不行的愧恨交加,老師傅認為此輩偷學了自己手藝,作家更是認為此人離經叛道,活該批判打倒。因為小夥子的煎餅不但有雜麵,有白麵,有紫薯面,有油條,有排叉,有果篦,有各種面和調料,專為迎合食客口味而來,就被以上這些人斥罵為“三無產品”,拼命鼓吹取締,難道我們食客想吃個愛吃的煎餅就這麼難?你們就不想想,等老百姓真滴厭棄乃至忘卻了中國還有煎餅果子這種美味,整日以熱狗漢堡充口的時候,那才是你們這些人的死期!


天罡兄


姜昆被妖魔化得有點過分了。姜昆有體制內身份,這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醜事,既然是國家曲藝協會的領導,好像還是全國政協代表吧,那麼提倡主旋律很正常,何況像是郭德綱拿于謙老爹老婆開涮也不是一回兩回了,這不是三俗是什麼?能逗觀眾發笑的包袱都是好包袱嗎?未必吧。群眾喜聞樂見的未必都是正面的,好多農村地區辦喪事請草臺班子跳脫衣舞,臺下的群眾看得很開心啊,合適嗎?還有網絡上時不時曝光的各種鬧婚,鬧的人很開心啊,合適嗎?我覺得一個社會提倡點高雅點的、正能量的東西,這總是件好事吧。說回相聲,多年前牛群馮鞏說的《小偷公司》辛辣地諷刺了官僚主義,郭德綱說過類似水平的段子嗎?郭德綱敢對社會上的不良現象進行諷刺嗎?


與狼共舞40777


綱綱的黃色笑話超過所有前輩!



生活亮亮眼


郭德綱的相聲無法與姜昆相聲同日而語。一個是下九流,一個是高大上;一個是雜耍,一個是藝術;一個是逗普通人樂的沒有思想沒有品味,一個是讓領導笑的既有內涵又有境界。我是多麼希望自己有點層次追隨在姜昆那朗朗笑聲的氛圍之中,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情操的觀眾,遺憾的是,郭德綱那俗不可耐的逗樂,把我迷惑得失去了方向,滑落向深淵,至今不知何以自救。

唉!曾經誤入歧途,如今悔之晚矣!


我佛在我心中


升斗小民,我更喜歡老郭一些,但就兩人的好與更好不好評論,姜在體制內,這注定了要承擔一些東西,比如需要寓教於樂,比如需要與當前的社會主流意識保持高度一致,必定多一些束縛,老郭遠在江湖之中,海闊天空,任意翱翔,揮灑自如很多,老郭曾說過相聲不一定要有什麼寓教於樂的教育意義,個人覺得有算錦上添花,沒有也無傷大雅,畢竟相聲本身就是逗個樂子,放鬆下心情,假設他們互換位置,老郭如果進入體制內,姜處江湖之中,人們選擇的就可能不一樣,前段時間看一段小說:2個國家的2個軍事統帥,無論是格局,眼界,謀略都是旗鼓相當,難分難解,便有了譬如“北喬峰,南慕容”的名號,某天,一國皇帝為太子人選把一個和太子同母的公主嫁給了將軍的兒子,將軍說:自今日始,我不如他也,旁人問何故,將軍說:他如果在我現在的位置他必然不如我,同理。其實人們多數在意的不是姜與老郭的好或者更好,而是兩人的正位之爭,主流的就不是相聲?未必,傳統的就低俗?也不盡然,受眾不同而已


奇琦11


若論養家餬口賺錢的本事,郭明顯高出一籌,首先會太平歌詞,畫一圈子,來段太平歌詞開場與耍猴的敲鑼吆喝有異曲同工之妙,馬上就會圍攏一圈閒人,這個姜不會;第二郭有一好搭檔於,可以互損,從老婆孩子到祖宗十九代都可以拿來說事,貶損一番,玩笑一下,於不會惱火的,表演嘛,這個姜也不行,先前捧哏的李文華、唐傑忠年高輩大得敬著,後來的是小輩又是正統文工團出來的也不行,這一點姜再輸一陣;最後郭的段子在小劇場、茶館裡說,面對的是喜好家長裡短的閒瑕人等,葷的素的來點搞笑就行,你笑了,他才能掙錢,你下次還會來看,他接著賺錢也是皆大歡喜,姜是文藝團體出身,拿的是國家工資,演出任務不是上山慰問軍人,就是一線工人和老區農民乃至各級領導,相聲作品得和時代結合,得在笑聲中傳播正能量,和錢無關,而春晚上面對全國老少觀眾,更是得三觀端正,還得有笑點;好像郭也登過一回春晚,反響平平,至今也沒幾人記得說了些什麼;綜上是二人本質上的區別,與說相聲的基本功無關,因為雖然都是說相聲,其實根本就不是一條道上的人,你如果讓德雲社的演員走基層下鄉村去慰問演出不賣票賺錢估計不會去,他得掙錢吃飯不能白乾,文工團這些就不一樣了,他有單位發工資啊,鐵路上的你得去基層演出,煤礦上的你得下礦演出,部隊的你得為官兵演出啊!這些個師勝傑老先生看得清楚,什麼主流非主流,諷刺和褒貶,無非是圈子裡架秧子起鬨內鬥罷了。


洪山弓長


郭德綱是說相聲裡商演最成功的。何為商演?讓人心甘情願花時間花錢去現場聽你的相聲。郭德綱相聲如果不好,不可能動輒大幾千上萬人去現場聽。

姜昆是搞仕途的裡面講笑話的佼佼者,笑話說的不錯。但是,一位是說相聲的、一個是講笑話的,行業不一樣,無法比較誰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