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支持率僅54%,拿下“經濟總理”管用嗎?

毛開雲


韓國總統文在寅撤換了分管經濟工作的國務副總理金東兗。從表面上看,這是文在寅因為國內經濟持續低迷支持率迭停而找的“替罪羊”,畢竟這兩年經濟工作是金東兗具體負責的。畢竟,替罪羊也是“羊”。文在寅本想以此舉動緩解自己在國內的壓力,給民眾一個“交待”,或轉移民眾視線,以期提高自己的民意支持率。可是,事情絕非本身這般簡單,可從兩個方面解讀。

第一,從表象看,文在寅似在為抓經濟而動真格。

文在寅上臺執政近兩年來,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就業率很糟糕,民眾之怨聲很大,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文在寅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政治上,而輕視了或沒認真抓經濟工作——以清理積弊之名把兩個前總統朴槿惠與李明博送進了監獄,還有一大批朴槿惠政府的高官們,該抓的抓了該判的判了該報的仇也報了,他蹭著朴槿惠的網熱流量,賺足了民意,過足了心癮。但與之相反,國內經濟卻持續不見好轉,真正過入了寒冬;二是文在寅的經濟政策乏力,民眾懷疑他的經濟執政能力。文在寅上臺後,也出臺了一系列提振韓國經濟刺激就業的措施,可是有點牛頭不對馬嘴,民眾收入不升反降,幸福感在迭蕩。這次撤換副總理,看似要從根子上入手,要讓金東兗擔責,讓他為文在寅的過失買單。

其實,韓國是總統制的政體,政府總理只是執行政策而已,實權非常有限,而經濟政策大權握在總統文在寅手中,癥結卻在大財閥那兒,如果不從這兩點突破,換個把副總理也是枉然,是換湯不換藥,沒療效的。

第二,稍一深挖,文在寅醉翁之意還在於清理朴槿惠“殘餘”勢力。

最近,文在寅總統親自給憲法法院退休的5名法官頒發了獎章,還鞠躬致謝。謝啥呢?當然是2017年3月10日的那個歷史性時刻:8名法官投贊成票罷了朴槿惠的總統職務。這些法官是有“功”之臣。從此折射出了文在寅“清理積弊”運動還沒完,加之朴槿惠最近公開喊話,希望寬恕那些受她牽連者。文在寅本就心虛,窮追猛打朴槿惠勢力死灰復燃,防止朴槿惠的任何企圖,是他心頭始終緊繃的一根絲絃。

金東兗何許人也?他是李明博政府時期的企劃財政部高管,又是朴槿惠執政時的青瓦臺國務調整室長。看明白了吧?當朴槿惠政府閣員們幾乎全部淪陷時,金東兗為何還能當上副總理?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奇怪嗎?文在寅本是被迫啟用他的專長助其一臂之力,有點讓他“戴罪立功”的意思,因為文在寅在經濟方面確有天生“軟肋”。誰知兩年下來一團糟,糟透了。於是名正言順擼了他,其實質是清理朴槿惠的殘餘“勢力”。也有人說,金東兗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故意將經濟搞得一塌糊塗,出文在寅的醜,讓文在寅的民意支持率迭停。看來,朴槿惠才真正成了文在寅心頭的惡夢,成也朴槿惠,敗也朴槿惠。

無論如何,韓國經濟要走出低谷,疊加因素固然很多,但關鍵還在兩點:一是政府決策正確,二是財閥們的認知態度。二者如能有機結合,方可見效;否則,一切也是白搭,一個副總理的下臺,從根子上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書中有毒


文在寅因為朴槿惠不聽美國人的話,被提前下臺了;

文在寅因為韓朝關係解凍,如今兩兄弟似乎要″同吃一鍋飯"了,讓文在寅的支持率持續維持一個很高水平上。

但是現在因為朝美又有了新的矛盾了,"曙光"又在變暗,讓韓國人心裡又有了新的陰影,韓國人突然覺得"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了,

現在韓國經濟形勢一直疲軟,儘管文在寅政府想盡了一切辦法,可仍然前景不妙,讓韓國人民心中疑慮了,

所以就有了文在寅的支持率短期內下降了。不過我認為這很正常,也在一個允許值內。

如果繼續往下跌落,到了30%或者20%

文在寅就真的麻煩了,是否又會提前下課也是一個未知數。


南海艦隊原老兵


因為得利於朴槿惠遭彈劾下臺,文在寅不僅當上了韓國總統,而且支持率一直高企,最高時達到84%。今年以來,文在寅支持率起起落落、沉沉浮浮,在6月地方選舉大獲全勝之後,支持率曾高達79%。但最近一段時間來,文在寅支持率屢創新低:先是跌破60%大關,僅有58%;然後繼續下跌,僅有56%;這次僅有45%。可見文在寅到了危險的時候。

文在寅支持率不斷創造歷史新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一個就是韓國經濟乏力。然而,韓國當地時間11月9日,文在寅提名現任國務調整室長洪楠基,接替金東兗擔任新一任主管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長部長。這預示著上任以來在經濟政策問題上一直與文在寅政權顯得格格不入的金東兗正式下課。那麼,文在寅拿下“經濟總理”管用嗎?能提高支持率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方面,金東兗被認為是韓國經濟政策的“第一人”,文在寅之所以拿下他,主要是因為他的政見與文在寅不同,而不是在提振經濟上不得力。如果文在寅給夠給足金東兗的經濟權力,也許韓國經濟會是另一番景象。據報道,11月7日,金東兗出席韓國國會會議時,自由韓國黨議員向他提問:你認為韓國經濟目前是危機狀態嗎?金東兗回答稱,與其說經濟危機,不如說是對於經濟的政治決策面臨危機。很顯然,金東兗的矛頭直指文在寅政權,這或許是文在寅拿下金東兗的最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文在寅拿下金東兗,暴露文在寅很多軟肋:一者,聽不進意見,容不得異己。文在寅學法律出身,對經濟肯定沒有金東兗懂,既然任命金東兗為主管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長部長,為啥不充分相信他呢?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文在寅犯了用人大忌。二者,韓國經濟不振,目前正是需要經濟人才的時候,而不是排擠經濟人才的時候,文在寅此時拿下韓國經濟政策的“第一人”,不僅對提振韓國經濟不利,反而打擊經濟人才的積極性。文在寅提洪楠基接替金東兗,洪楠基會不會想到自己遲早會有這一天而出工不出力呢?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文在寅所在的執政黨——共同民主黨一位德高望重的議員說得好:金東兗非常瞭解文在寅政府的國政哲學,又是經濟專家、學者,不能將此人趕到“敵人”陣容,而應該重用此人。由於金東兗曾在李明博時期擔任過企劃財政部第二副部長、朴槿惠時期擔任過青瓦臺國務調整室長,文在寅不如讓金東兗擔任青瓦臺政策室長。文在寅聽得進這話嗎?

支持率有沉浮起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跌跌不休”。54%的支持率尚未可拯救範圍,如果下降到30%的臨界值以下,甚至像朴槿惠一樣下降到下臺前後僅有的4%的支持率,文在寅真的只能“回老家”了。只有知恥而後勇,文在寅才有可能提高支持率,繼續掌舵韓國這艘航船。


毛開雲


根據韓國民意機構蓋洛普從10月6日起,進行為期3天的民調結果顯示,總統文在寅的國政執行支持率為54%,連續四周下跌,民調給予否定的評價價原因有經濟,民生問題解決不順利,對朝關係等。對於新一年的經濟展望,53%的受訪者認為會變差,僅16%的人認為會變好。對於失業者人數的預估,56%受訪者認為會增加,僅15%認為會減少。此外51%的愛訪者認為,未來一年勞資糾紛將呈現增多。



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2017年6月初,"蓋洛普"對剛剛就任總統履職情況首次民調顯示,文在寅的支持率那可是明星級的,高達84%,居歷屆韓國總統之首,其所在的執政黨共同民主黨的支持率也創下了51%支持率的新高,然而20個月不到的時間裡,文在寅便從國民交口稱讚的人氣爆棚明星,淪落到眾人不看好的過氣明星,的確是令人驚訝與驚歎!


而對此深受感受的文在寅也採取行動了,並且使出了自己的大“殺招”,用國務調整室長洪楠基接替主管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長部長金東兗,文在寅此舉表明,一直不太配合自己的金東兗終於被他拋棄了。但令人不解的是,下臺的金東兗不僅沒有"灰頭灰臉”,反而是人氣暴漲,並且難得被韓國最大的在野黨,自由韓國黨認為金東兗完全有可能成為下屆總統人選。而金東兗認為目前韓國的經濟現狀主要是由政府決策失誤造成的!

而在本人看來,文在寅之所以走到今天,也完全是由他那失敗的“三板斧“造成的,因為他這“三板爺”可以說是招招落空。

而他上任後的“三板斧"主要是以下三點。

一;清算積弊。

不能不說文在寅把朴槿惠和李明博積弊清算的十分徹底,完全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網羅罪名。而對自己的親信則完全是偏袒包庇的態度,令韓國囯民大失所望。

二`重視就業。

三:推進經濟政策。

這兩項政策也基本上都是失敗了。

現在的文在寅所推行的“均衡外交",雖然在韓朝對話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他此舉不但惹得特朗普政府不高興,反而引發了國內反對派的嚴重質疑,認為他此舉是違憲行為。而文在寅依靠大財團支撐就業和拉動就業的模式,也因為韓國大財團的不景氣而嚴重受挫,因此說,如果文在寅不改變自己經濟的內外政策,既使再換經濟總理,也是無劑於事的。如果文在寅在以後的執政生崖中,在就業和經濟改革方面無所起色,那他的支持率也只能是越來越低了。


相忘江湖71941665




永遠是學者


文在寅支持率僅54%,拿下“經濟總理”管用嗎?

文在寅目前支持率下降,的確與韓國經濟哀退,失業率上升有不開擺脫的關係。

據韓聯社10月14日報道:韓國統計局公佈了第三季度韓國國民經濟及失業率人數數據顯示:韓國月均失業人數為106.5萬人,創1999年以來最高值,時隔19年再次超過百萬。不僅是失業人數創高新,更為就業率呈現下滑趨勢漸增。是首次韓國失業率創低,8月份失業率就已經上升為4.2%,突破2010年以來最高水平。

經濟哀退,失業率增加,就業率低下,無不給韓民帶來正常生活影響,也不得不對文在寅執政能力質疑,這個實屬民意關心正常生活動態。

本來,韓國經濟是進入全球11大經濟發展體,屬亞洲第4經濟發展體,但近期國內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失業率上升,收入差距在持續施展,意味著文在寅施政方案得不到有效的施展。

針對遲遲沒有辦法改善經濟的情況,面臨韓國深陷經濟困境,在這個關健時刻,韓國總統就拿財政部長和經濟政策研究官長開刀。

11月9日,文在寅宣佈解僱兩名經濟官員,辭去財政部長金東妍和青瓦臺政策研究室長張夏成!提任現任總理辦公窒政府政採協調辦公窒負責人洪南基將擔任新財政部長,高級社會事務秘書金秀賢將出任青瓦臺經濟政系研究室長。

但此舉能否力挽狂瀾,迅速改善韓國現在存在經濟哀退實況?綜合第三季度全球經濟趨勢走向和亞洲國家經濟數據顯示,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東盟經濟景氣高已過,韓國經濟景氣下行,在目前國際經濟強者崛起的時代,對上臺不久的文在寅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文筆緣


經濟、民生是大問題,需要力抓,拿下“經濟總理”也是一種嘗試,但僅僅是換了人而沒有有效的策略,即使有用,也是收效甚微。



文在寅上臺以來的18個月,每提到南北問題,對美、對日外交政策,都會贏得很多國內支持者的“大拇指”。因此,每每這些問題取得一些成效,無論是實質成效還是輿論成效,都會給文在寅支持率加不少分,這些事件相應的時期,支持率居高不下,70%上下是常有的事。例如:被視為盧武鉉影子的文在寅在南北統一問題上的確得到了一些實質性的突破,促成雙方會談,南北交流走動等等。近期向美國爭取戰時軍隊指揮權事宜。對日協調慰安婦協定等等。雖大都是以往政府一貫重視的問題,但不得不說在文在寅這裡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但是這些成績並不能掩蓋住韓國經濟及民生疲軟發展的問題,“偏科生”需要強補弱項,那麼這次拿下“經濟總理”也算是為此做出了行動。

韓國統計廳9月份發佈的數據顯示,韓國失業率創8年來新高,第二、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為0.6%,成績平平,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前任兩名經濟主官金東兗和張夏成本就傳言不和,制定的一些政策措施收效甚微,進展遲緩。例如在文在寅力推的提高國民收入帶動經濟增長的策略上兩者就背道而馳,衝突不斷。上層不統一,談何去執行?

這樣以來文在寅也只好選擇換人。新提名的兩位經濟主官,一位是財政企劃專家洪楠基,一位是民生專家金秀顯。經濟和民生強強結合,可見,文在寅在經濟、民生問題上亟待取得突破。

(洪楠基)

(金秀顯)


但人事大換血的同時目前還沒有改變經濟政策的動向,文在寅在提名新人後能否在經濟上取得成績還有待於用事實成績去檢驗。


四音青年


其實在彈劾朴槿惠之後,文在寅勝利當選,支持率高達84%,韓國人又犯了老毛病了,美好的願望始終如一,但無奈韓國的經濟每況愈下,百姓需求與實際完全不相符合,文在寅也無能為力。

國際大環境如此,特別是特朗普上臺後,推行美國優先考慮,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大背景下,對韓國的貿易順差進行了限制。這對韓國外向型經濟體為主的國家,始終是不詳的預期中。

因為薩德系統的佈署,使中韓關係遇冷,韓國人應該明白,中美兩國是韓國貿易出口的關鍵性國家,一但貿易遇冷,韓國經濟必然遇冷。

就算撤換了財長金東兗,在國際經濟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依然是無法扭轉窘境,大不了找了個替罪羊,純屬瞎折騰吧。

韓國出口一但遇冷,外向型經濟,將使韓國經濟出現渾身難受,產業鏈延伸上也會受阻,整個國家經濟將出現寒潮。

每當經濟每況愈下,失業率就會增加,支持率自然就會下降,百姓的希望越高,失望也越大。這不是文在寅個人能扭轉的局面。也無能力。隨便那個當總統均是如此。


隨雨飄渺


文在寅支持率為54%,拿下經濟部長管用嗎?

回答是不管用。一個國家的興衰貧富,不是靠某個人的能力大小來決定的,而是靠智庫團隊的通力合作,根據國內國外的客觀條件和自身實際,經過精心的研究,才能制定或調整出符合本國利益的方針政策。總統的職能是把握人事的任免和豎立國家的名譽好醜。

不是麼?根據目前韓國的國內外情況:(l)政商勾結的局面尚未改變。(2)俄國因受薩德系統的威脅而對韓國經濟的報復尚未停止。(3)美國的全球貿易戰。(4)朝鮮軍事實力對韓國家安全的威脅,迫使韓國越來越離不開美軍的保護。(5)國家的安全(需要美盟)和經濟的發展(需要中俄等),在大國的較量中,韓國的智庫團隊欲制定出經濟和安全都能向上發展的政策是較難的。(6)文在寅對樸謹惠和李明搏集團的大清洗,讓很多有才的人沒能進入智庫團隊。同時也因此讓文的智庫團隊靠拍馬屁而生存,為錢而工作。

總之,雖然韓國國內現出反美的聲音和與朝鮮和解的行動,但是,在國際風雲變化莫測的環境下,文在寅拿下一個經濟總理是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拉昇自己的支持率的。弄不好,文在寅也有下課入獄的可能。


楊二慶68


文在寅支持率下跌,是因為文在寅的一系列政策,包括他本人的一系列表現造成的,是針對文在寅本人,換了總理本人還在臺上沒什麼用處,除非在換人後立即改變文在寅的政策和水平,才能把鍋甩給總理。

韓國是以總統為主導權的國家,國土狹小,任何官員的職責都是以總統為中心的。任何官員都聽命於總統,假如某個成員不聽命於總統,那也只是總統看走眼了,說明總統識人不明,在任命之前不是先和看中的人溝通嗎?如果不一致何必任命。

一個成員和總統的意見不合,那意味著上臺後和總統必然協調不力,這樣的官員留著何用,文在寅還用了,那麼損失只能是文在寅承擔,而不是被撤換的總理。

所有的人員任命,要盡職盡責,專業對口,這樣才能發揮總統為首的班子的效率,如果不信任某位成員,何必任命呢?官員不是用來作花瓶的,更不是用來做擦腳布的,用完或者不順手就扔掉。

即使某個官員真的有錯,那也是文在寅的錯,為什麼因為文在寅是最後的決策者,在很多人的眼裡,文在寅才是負責者,沒有文在寅的拍板敢自己自行處置嗎?最後所有的錯都會歸於文在寅。這是逃不了的。

最後經濟才是文在寅的軟肋,自己不懂就要多諮詢這方面的專家,多聽聽他們的意見,擇其善者而從之,這是總統的必須做的。做不到最後虧的還是文在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