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懂《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都有哪些要知道的內容?

電影火車站


要看懂《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真的需要了解很多背景故事,由於要交代的故事與背景太多,導致很多影迷看電影時跟不上節奏,沒有辦法理清故事情節。畢竟JK·羅琳不是寫小說,而是構建了一個魔法世界,時間線、人物關係、魔法體系都是有架構的。我也只能簡單梳理出自己知道幾點

1.時間線

《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的時間點是1927年。距離格林德沃越獄已經過了3個月。上一部影片結尾時,紐特踏上了回程的船隻,而在之後的時間裡,他都在魔法部接受審問,偶爾在家中和助手照顧神奇動物們。根據魔法世界勢力排名,這個年代裡格林德沃勢力如日中天。而格林德沃和鄧布利多的對戰則是18年後的1945年。在1926年的最後一天,1926年12月31日,那個連名字也不能提的魔頭(伏地魔),出生了!

2.兩主角關係發展

自從港口一別,蒂娜和紐特已經許久沒聯繫了。她因為看到八卦雜誌描寫的未婚妻,以為紐特很快就要結婚了,所以兩人的聯繫越來越少。而更巧的是奎妮在倫敦也和紐特說了,姐姐已經和別的人在約會了。所以在跟紐特重逢後,她也生分地將紐特稱呼為“斯卡曼德先生”。蒂娜和紐特膠著的感情狀態也是本作的一個看點,羅琳也說這兩人的感情進展會很慢。當然了,《神奇動物在哪裡》書裡已經劇透結局給我們了:“斯卡曼先生現在已經退休,和他的妻子波爾蓬蒂娜以及他的三隻寵物貓狸子:霍比、米麗和莫勒生活在英國多塞特郡。”

3,奎妮

在前作紐約的戰鬥結束後,奎妮來到了雅各布的麵包店。鏡頭定格在她的嫣然一笑上。

自那之後,奎妮和雅各布再續前緣,奎妮將之前發生的事情都告訴給雅各布,而雅各布也慢慢回憶起相關的往事。的奎妮進展可以說很快了,兩人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但是雅各布心存顧慮,他認為巫師和麻瓜不能被社會認可,不能在一起。而奎妮鐵了心一樣想要和雅各布結婚,所以她給雅各佈施了個咒語。這樣做是違背拉帕波特法律的。

而且更巧的是,伏地魔也是是迷情劑下誕生的。當時伏地魔的母親梅洛普·岡特,利用迷情劑迷惑了伏地魔的父親老湯姆·裡德爾,使他愛上了她。但當梅洛普不再使用迷情劑後,老湯姆便不再愛她並拋棄了她。迷情劑並不能真正的製造愛情,它所能帶來的只是一種強烈的痴迷感,其他的愛情魔藥也一樣。而迷情劑下誕生的人,不會明白愛,而這也是伏地魔的悲劇根源。

4. 攝神取念

一般巫師的攝神取念,都是主動技能;而奎妮的攝神取念,幾乎是個被動技,全天候開放,每時每刻都能讀出別人的想法。在紐特家中,她直接跟紐特腦內對話;在巴黎的街頭,當奎妮感到無助時,無數聲音湧入了腦海裡——劇烈的情緒讓攝神取唸的能力加強了許多。

5. 紐特哥哥

前作裡,忒休斯只在臺詞裡提及,他是紐特的哥哥,一個戰爭英雄,同時也是一個疼愛弟弟的好哥哥,忒休斯的另一個身份是英國魔法部的傲羅,他奉命追查在巴黎的格林德沃。魔法部審查紐特時,曾經希望紐特輔助哥哥,但紐特拒絕了。


6. 莉塔·萊斯特蘭奇

她是萊斯特蘭奇家族的一員——在不久的未來,家族裡的羅道夫斯·萊斯特蘭奇將會和貝拉特里克斯·布萊克結婚。

她曾經在前作裡露面,在紐特的箱子裡,是紐特喜歡過的人。

本作故事裡,莉塔也在追查克雷登斯的相關線索,但最後她在格林德沃的烈火中,被燃燒殆盡。值得玩味的是,電影裡有一個奇怪的鏡頭特寫。厲火裡,當莉塔轉頭說“I love you”時,鏡頭給到了紐特身上。


7.克雷登斯的身世之謎

這是本作的一條暗線這條線佔據的篇幅非常多,簡單說說這條家族的故事線:多年前,法國有個純血家族——卡瑪家族。男主人穆斯塔法·卡瑪和露瑞娜生下一個孩子,尤瑟夫·卡瑪,就是電影裡的黑人男巫。

有一天,有個叫柯維斯·萊斯特蘭奇的巫師出現,他覬覦露瑞娜的美色,於是強行將她帶走。不久後,露瑞娜發現有身孕,誕下一個女嬰後,露瑞娜就難產而死了。這個女嬰就是莉塔·萊斯特蘭奇。

露瑞娜逝世後,柯維斯·萊斯特蘭奇很快就找了第二任妻子,接著又一個孩子出生了。

多年後,尤瑟夫·卡瑪恨死了萊斯特蘭奇家族,也想奪走這個家族裡的某個人生命。他認為克雷登斯就是麗塔的弟弟——考烏斯·萊斯特蘭奇,所以他要奪走克雷登斯的性命。

這就是尤瑟夫的動機,尤瑟夫幾乎都窩在下水道研究萊斯特蘭奇家族,還記得紐特和蒂娜在下水道的重逢嗎?蒂娜身邊的牆壁有許多發著亮光的文字,那些都是尤瑟夫的研究筆記。

由於呆在下水道的時間太長了,讓水龍鑽進了尤瑟夫的眼睛裡。水龍是一種具有毒性的寄生物,紐特給尤瑟夫的驅蟲過程十分“酸爽”。

說回卡瑪家族,你還記得當時《神奇動物2》一個口號“一個人的命運,所有人的未來。”

有意思的是,卡瑪家族的“卡瑪”(Kama),發音同梵語裡的“Karma”,這個詞是“命運”之意。卡瑪 = 命運,而“一個人的命運”,指代的是克雷登斯。

8.莫赫懸崖

紐特決定偷偷前往法國時,到達的地點是莫赫懸崖。

莫赫懸崖有一個收費的人,50加隆單程票,鐵桶是門鑰匙。

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混血王子》裡,哈利和鄧校曾經來到莫赫懸崖附近,尋找伏地魔的魂器。

9.英國魔法部

《鳳凰社》裡,韋斯萊先生曾經和哈利說,以前的魔法部都是用貓頭鷹送信的:

而《神奇動物2》裡,忠實地還原了韋斯萊先生的話!

一隻貓頭鷹飛進英國魔法部,比起HP系列前作,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宏大、更立體的魔法部。因為是貓頭鷹傳遞信息,所以它們飛過的地方總會留下一些“痕跡”。在電影裡你可以看到,家養小精靈滿臉憤懣地看著來往的貓頭鷹。

而魔法部的地面保潔,還有會自動打掃的魔法道具。

10. 法國魔法部

法國魔法部的地面入口,柵欄可以自動生成,最後變成箱式電梯。

部裡滿是淺藍配色,我不由得想起布斯巴頓那群女生的衣著。

除此之外,法國還有一條類似英國對角巷的步行街。

誰能想到,雕像掀起裙襬就能進去了呢?

10.尼可·勒梅

這位只在《魔法石》對白裡出現的老爺爺,終於在電影裡露面了!

他是鄧布利多的老友,鄧布利多一開始就將安全屋(尼可·勒梅的住處)卡片交給紐特,而尼可·勒梅也對鄧布利多、以及鄧布利多送過來的人表現得十分信任。

在真實歷史裡,尼可·勒梅這位傳奇人物確有其人。

他是14世紀的著名鍊金術師,最著名的貢獻在於據說製造出了鍊金術師的魔法石——哲人石,並用其成功地將水銀變成了黃金。因此,他也被視為歐洲鍊金術的始祖。另外,據說他可以利用魔法石,讓他和妻子長生不老。

《魔法石》故事裡,尼可·勒梅將魔法石交由鄧布利多保管,伏地魔也看上了這塊石頭,想著要去古靈閣搶奪,但在這之前,海格已經帶著哈利取走了魔法石。

隨後故事後期,哈利知道了伏地魔的目的,一番爭奪後,伏地魔也沒能拿到魔法石,反而被哈利弄得痛不欲生。

最後鄧布利多毀掉了魔法石,哈利對此很驚訝。哈利:“可是,那樣一來,他和他妻子就要死了,是嗎?”鄧布利多:“他們存了一些長生不老藥,足夠讓他們把事情料理妥當。然後,是啊,他們會死。”在電影裡,魔法石也在尼可·勒梅的櫃子裡驚鴻一現。

11. 納吉尼

沒有看過《神奇動物2》的預告的同學,也許會很震驚:這個和克雷登斯在一起的女生,居然是伏地魔的大蛇——納吉尼?納吉尼是人變成的?!

早前,演員秀賢飾演的這個角色,都被稱為“神秘女性”,當她的身份揭開時,HP圈可謂是一陣轟動。《神奇動物2》補完了這個角色的經歷:納吉尼在印度尼西亞的叢林被發現,幾經周折,成為了巫師馬戲團的一員,來到了法國。馬戲團的老闆告訴我們,納吉尼患上了血咒(blood curse),在睡覺時,她會變為蛇;而其餘時間,她會逐漸變為人,這是個無法破解的詛咒。

說到這裡,網上曾經流傳一張HP官方概念稿,大體內容就是納吉尼哺乳,虛弱的、瘦小的伏地魔喝著奶水(or毒汁)。這張圖的視覺衝擊力極大,當“納吉尼 = 女性”這一重磅信息爆出後,那幅圖也變得詭異了幾分。

再回來看看納吉尼的人生軌跡:

她在1927年露面,與克雷登斯在一起←不知道是不是CP(神奇動物2);

1994年魁地奇世界盃期間,在裡德爾府邸出現。伏地魔殺死了家裡的園丁,把納吉尼造成魂器(火焰杯);

1997年聖誕期間,哈利赫敏夜訪戈德里克山谷,被變成了巴希達的納吉尼襲擊,哈利的魔杖被毀(死亡聖器);

1998年霍格沃茲之戰,斯內普被納吉尼咬死,最後納吉尼被納威一劍砍頭(死亡聖器)。

12. 麥勒狄克斯(Maledictus)

指代患有血咒的人。和阿尼瑪格斯不一樣,麥勒狄克斯最後會永遠變為野獸。

大意就是: 這是一種出現在女性身上的遺傳病,他們出生時,自身的血液就受到了詛咒。(如果後代是兒子,兒子不會患病,因為只在女性身上出現)

更詳細的設定是:

A Maledictus was a term used to denote a female individual whose blood had been cursed from birth, and would eventually lead her to turn into a beast. What manner of beast it might be was entirely dependent on the type of curse they had been afflicted with. The curse, which can be passed down from mother to daughter, can affect a whole family line.

患上這種病的人,最後會轉化為野獸。至於會變成什麼,則是根據血咒類型。

值得一提的是,德拉科·馬爾福的老婆——阿斯托莉亞·馬爾福,如果你看過小說和電影,這個人物曾經出現在“19年後”的尾聲處,但在《被詛咒的孩子》裡去世。

在這裡,雖然阿斯托莉亞是個Maledictus,但不會變成動物,她是個攜帶者,因此在孩子十多歲的時候就離開人世

13.鄧布利多

裘花飾演的鄧布利多首次亮相!

原來,先前紐特去紐約,或多或少也是鄧布利多的指派。但是紐特沒有透露出來——他真的是“徹頭徹尾的鄧布利多的人”啊。

有一個驚人的細節 留意鄧布利多身後的大鐘,這或許是個數字梗——7:31,指代羅琳和哈利的生日7月31日。

13 召喚鳳凰

這一部故事裡,新增了一個設定:鄧布利多家族的人,都能召喚鳳凰。

而故事最後,克雷登斯同樣也喚出了鳳凰。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密室》裡呼喚出鳳凰福克斯的哈利。

鄧布利多說,是因為福克斯感受到了哈利的忠誠。

但有沒有可能,哈利身上也留存著鄧布利多家族的血統?

巫師家族追根溯源的話,多多少少都有一點關係。比如死亡聖器傳說裡的老三、隱形衣的製作者——伊格諾圖斯·佩弗利爾不僅是哈利的祖先,而哈利和伏地魔也有親戚關係,如此看來的話,哈利和鄧布利多有關係也說不定。

14. 血盟

早前的預告片裡,鄧布利多的態度就很奇怪,他有能力,但是不出手,反而委託紐特去做任務。我的猜想裡,鄧布利多可能是“不想”,也可能是“不能”。之所以不能,也許是受制於魔法部法律執行司,也可能是受制於牢不可破的誓言。

不過這次的故事裡,出現了一種比起不破咒更為複雜的咒語:血盟。

巫師十指緊扣,各取一滴鮮血,交溶成盟約——格林德沃將這盟約小心翼翼地存放著,這似乎是制約鄧布利多的一件利器,違反血盟者,或許結局只有死路一條。

而鄧布利多因為曾經許下不能傷害格林德沃的誓言,所以無法違反盟約,鄧布利多對紐特說,“I can't move against him.”

這一切變數,都讓兩人1945年的決戰充滿了懸念。

阿不思·鄧布利多現任霍格沃茨校長,被公認為當代最偉大的巫師。鄧布利多廣為人知的貢獻包括:一九四五年擊敗黑巫師格林德沃。

15. 鄧布利多的課程

這一次的鄧校年齡46歲,他擔任的是黑魔法防禦課教師一職,而非變形術。

下圖為經典的對付博格特橋段。

是否讓你回想起盧平教授?


16 . 格林德沃逃獄

在電影開頭,格林德沃為我們展示了一場眼花繚亂的高調逃獄。

人們形容他時,都說他的言語會蠱惑人心,斯皮爾曼(坐在馬車裡,最後被扔到海面的巫師)說起格林德沃時,用了一個形容詞“silver tongue”——三寸不爛之舌。

大家都提防他這一點,因為他說的話太過具有蠱惑性、太有魅力,所以不少人都對他言聽計從。格林德沃逃獄時,在高空上緊張的追逐戲,也許會讓你想起《死亡聖器》“七個波特之戰”,為了轉移哈利,迷惑伏地魔,巫師們用複方湯劑變成哈利的模樣,分成幾路小隊撤離女貞路。

駕馭馬車的格林德沃,曾經向後方的追兵施放了幾記閃電,神話傳說裡宙斯和奧丁,他們的能力也多多少少地和雷電相關,這是否暗示了格林德沃在魔法世界的地位——一位黑暗之王?

17 - 格林德沃標記

眾人身後,巴黎的街頭鋪設了一些黑色的旗幟。

想了想應該是格林德沃的標記——兩個G構成了logo主體,代表蓋勒特·格林德沃(Gellert Grindelwald),我將這個猜想發到微博時,也有人說GG也許代表的是“更偉大的利益”(Greater Good)。放大圖片後,會看見中間有老魔杖穿過,細看還有代表復活石的圓環。

所以有了下面的個人設想圖:

這個logo設計得蠻有趣的,兩個G的下半部分與老魔杖、復活石組成了死亡聖器標記。

18 - 戈德里克山谷的悲劇

相信電影裡有一幕讓你夢迴戈德里克山谷。格林德沃來到巴黎後,在一間民宅裡用了索命咒,一對夫妻殞命,格林德沃還“考慮周全”地將他們用棺材裝載,放入馬車裡。

之後民宅裡傳來小孩子的哭聲,格林德沃沒有動手,他的隨從——Vinda對這個男孩使用了索命咒,哭聲戛然而止。這和哈利一家的遭遇很像,家裡都被人闖入,一家三口都被施了索命咒。

但只有哈利一人活了下來。

19 . 為了更偉大的利益

霍格沃茲場景裡,魔法部法律執行司司長特拉弗斯親自下場找鄧布利多。

法律執行司是個怎樣的部門?在《神奇動物在哪裡》課本里,羅琳寫下了以下設定:

魔法部最大的部門是魔法法律執行司,從某些方面說,其餘六個司都應對魔法法律執行司負責——唯有神秘事務司可能除外。為了讓鄧布利多出手,特拉弗斯還公開處刑:當所有人面“播放”了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的往事,逼問他們的關係。鄧布利多回答“比兄弟還要親”。

格林德沃、鄧布利多——GGAD兩人在青少年時期曾幻想主宰麻瓜世界。

當然,結局並不那麼好,鄧布利多失去了妹妹才醒悟過來。

如果你注意到格林德沃一件骷髏上的字樣,刻著“1898”,這就是GGAD兩人相識、渴望變革的那個年齡,當時兩人17歲左右。

格林德沃與一位手下對話時,手下習慣性想要對鄧布利多用上尊稱,可見在1898的那兩個月間,GGAD兩人糾集了一群軍隊,他們的過往又增添了一筆神秘色彩。

在巴黎,藉著演講,格林德沃進一步闡釋自己的目標:他從預言中得知,未來將會出現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了自保,巫師們應該反抗,應該對抗麻瓜世界。

和Vinda的對話裡,格林德沃對麻瓜的印象也展露出來——他認為麻瓜們都是家畜。

20. 厄里斯魔鏡

按照阿不思·鄧布利多的話來說,它展現的是“內心深處最追切、最強烈的渴望”。

魔鏡的名稱“Erised”是“渴望”的英文單詞單詞“desire”的反向拼寫,正如魔鏡裡面的影像一樣。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看到的魔鏡裡面的映像就是他們自己本來的樣子。

在魔鏡頂部的框架上刻著這樣一行文字:“Erised stra ehru oyt ube cafru oyt on wohsi”。倒過來閱讀並重新斷詞後就會得到這樣的句子:“I show not your face but your heart's desire”,也就是“我展現的不是你的面容而是你的渴望”。

《魔法石》裡,這面鏡子被設計為只有哈利能觸發的魔法石機關。

在《神奇動物2》裡,這面鏡子終於為我們揭開了鄧布利多看到的東西:

接下來又到了這對官方CP的發糖時刻!

還是他們!《死亡聖器》驚鴻一瞥,《神奇動物2》迴歸!

如今距離影版已經7年過去了……

21 .公墓演講

在巴黎的大街小巷裡,天空飄動著薄紗一樣的東西。

實際上,這些都是格林德沃的召集傳單——叫巫師們都去拉雪茲神父公墓裡聽宣講會。

這些薄紗一樣的東西,是不是一種叫“伏地蝠”的神奇動物?因為它的外形看上去像一件黑色的斗篷。

剩下的說就是眾多魔法生物了:

騶吾

騶吾(zou wu)是《山海經》神話傳說中的仁獸。

這是林氏國的一種十分珍貴的神獸,個體如老虎一般,身上有五彩斑斕的花紋,尾巴比身子要長,像白毛黑紋的虎,但不吃活的禽獸,很能走,騎上能日行千里。電影裡,騶吾的外形像一隻巨大的貓咪,有一條長長的尾巴,紐特說這種神奇動物能日行千里。

來自中國的神奇動物,制服騶吾的方法居然是逗貓棒……


嗅嗅

之前FB1的吉祥物嗅嗅迴歸本作,除了賣萌外,對紐特還有許多幫助。利用嗅嗅尋找閃光物的特性,紐特在法國讓嗅嗅尋找蒂娜的蹤跡。在最後的集會橋段,嗅嗅全場最佳——居然偷到了格林德沃的血盟!

馬形水怪

這種英國和愛爾蘭的水怪能夠變出各種各樣的形狀,可它最常以馬的形狀出現,批著寬葉香蒲草充當鬃毛。它引誘粗心大意的人騎到它的背上,然後一頭扎進河流或湖泊的水底,狼吞虎嚥地把人吃掉,讓人的五臟六腑漂到水面上。戰勝馬形水怪的正確方法就是使用放置咒把一個馬籠頭套到它的腦袋上,然後它就會變得溫順聽話,不再對你構成威脅,但不要輕易放它走,它會懷恨在心並詛咒你。世界上最大的馬形水怪是在蘇格蘭的尼斯湖中發現的。馬形水怪最喜愛的形象是海蛇。國際巫師聯合會的觀察員曾經看到這樣一個場面:在一隊麻瓜調查人靠近一條海蛇的時候,他們看見它變成了一條蛇。於是巫師觀察員們意識到,那些麻瓜調查員對付的不是一條真正的海蛇。

河童

這種生物出現在巫師馬戲團裡,在之後紐特還原現場時,河童繼續刷存在感。

河童是一種日本水怪,居住在池塘和河流中,人們常說河童看上去像一隻猴子,只是渾身長著魚鱗而非皮毛。在河童的腦頂上,有個空洞,裡面可以盛水。

河童主要吸食人血,但如果誰向它扔一根刻著自己名字的黃瓜,它也許就不會傷害他。

如果一個巫師激怒了河童,應該誘騙河童向他鞠躬,這樣河童頭頂上的水就會流出來,河童就會失去所有力氣。

在《神奇動物在哪裡》課本里,羅恩也吐槽了河童。

夜騏

只有見過死亡的人,才能看見夜騏。

《鳳凰社》裡,哈利等人騎著夜騏前往魔法部,營救小天狼星。

在霍格沃茲裡,夜騏一般被作為校車使用,夜騏拖著車走,一些學生從沒見過夜騏,認為這些車都被施了魔法。在北美地區,夜騏被用作囚車,《神奇動物2》裡,它們載著格林德沃。

如尼紋蛇

如尼紋蛇是一種有三個腦袋的大蛇,身體通常達六七英尺長,《神奇動物2》裡,紐特用如尼紋蛇讚賞了蒂娜。

如尼紋蛇的身體呈鮮豔的橘黃色,上帶黑色條紋,一眼就能看出它在哪裡。

雖然如尼紋蛇本身並不是一種特別狠毒的動物,但它一度是黑巫師們心愛的寵物,無疑是因為他們喜歡它那招眼而嚇人的外表。我們對如尼紋蛇奇特的習性能有所瞭解得歸功於一些蛇佬腔,他們飼養過這些大蛇,還和它們交談過,並做了文字記錄。

從他們的記錄中我們得知,如尼紋蛇的三個腦袋各有不同的作用。左邊的腦袋(從面對如尼紋蛇的巫師左手起)是一個策劃者。它決定如尼紋蛇應該去哪兒以及下一步應該做什麼。

中間的那個腦袋是一個夢遊者(如尼紋蛇可能會一連好幾天待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沉緬在輝煌燦爛的憧憬和幻想之中)。

右邊的腦袋是一個批評家,會連續不斷地發出急躁的嘶嘶聲,對左邊和中間的腦袋作出的努力進行評價。如尼紋蛇右邊嘴裡的牙有劇毒。如尼紋蛇很少有長命的,因為它的三個腦袋會互相襲擊。

人們經常見到如尼紋蛇右邊的腦袋發出嘶嘶的聲音,卻見另外的兩個腦袋已經聯手把它咬掉了。

伏地蝠

格林德沃的薄紗傳單,和《神奇動物在哪裡》“伏地蝠”的描述真的很相似。

伏地蝠是一種稀少得可憐的生物,只在熱帶地區可以見到。它看上去像一件黑色的斗篷,也許只有半英寸厚(如果它最近殺死並且消化了一個犧牲品,它就會厚一些),夜晚的時候貼著地面滑行。

巫師是這樣描述的:使我覺得恐怖的是,那個影子開始向床上爬,我感到身上稍微有了一點重量。它只不過像一件飄動的黑色披風;它遊動著爬上床向我爬來,它的邊沿撲扇著。我嚇得癱軟無力。

伏地蝠會讓人窒息死,守護神咒能驅逐它。

卜鳥

卜鳥原產不列顛和愛爾蘭,不過有時候北歐的一些地方也可以見到。卜鳥是一種神情哀傷、身體瘦小的黑鳥,它全身呈綠色光澤,外形有點像營養不良的小禿鷲。卜鳥特別靦腆,在荊棘叢中築巢,吃體形大的昆蟲和仙子,只是在下大雨時才出來飛行,平時就躲在它那梨形的巢中。


鳳凰

鳳凰是一種華貴的、鮮紅色的鳥,體形大小與天鵝相似,有一根金光閃閃的長尾巴,喙和爪子也很長,金燦燦的,很少有巫師成功地馴服它。

鳳凰一般將巢築在高山上,鳳凰的壽命極長,因為它能再生。它的身體開始衰竭的時候,它就撲進烈火中,一隻小鳳凰就會從灰燼中重新飛出來。

鳳凰是一種性情溫和的動物,據瞭解,它甚至連藥草都不曾傷害和吃過。像球遁鳥一樣,鳳凰能夠隨意消失和再現。

鳳凰的歌聲具有魔力:普遍認為它能為心地純潔的人增強勇氣,為內心骯髒的人釋放恐懼。鳳凰的眼淚具有很強的治療功效。

格林德沃似乎是在覬覦克雷登斯的默然者能力+鳳凰召喚。擁有了這些的格林德沃,最終勢力會有怎樣的變化?

瑪達戈貓

法國魔法部的“警衛”,受到攻擊時會不停分裂,撲殺入侵者。如果遠離了魔法部,這些瑪達戈會變為普通的貓。

護樹羅鍋

護樹羅鍋是一種守護樹木的動物,主要產於英格蘭的西部、德國南部和斯堪維亞半島的某些森林中。它長著兩隻褐色的小眼睛,因為身體太小(最高為八英寸),而且從外表看,是由樹皮和小樹枝構成的,所以極難見到。

護樹羅鍋是一種性情平和、極其害羞的生物,以昆蟲為食,但是如果它所棲身的那棵樹受到威脅,它就會一躍而下,撲向試圖毀壞它家園的伐木工或樹木修補專家,用它那長而鋒利的手指挖向他們的眼睛。如果一個巫師把土鱉奉獻給護樹羅鍋,就會使它得到長時間的撫慰,這樣他或者她便可以從樹上取下木材做魔杖。本作裡,護樹羅鍋出現在學校小島的那棵樹裡;在巴黎的下水道,護樹羅鍋也利用自身的開鎖技能幫助了紐特等人脫困。


蛋蛋影音


等了兩年的2終於出了!!!這幾天被全面刷屏但是很多朋友怕看不懂。那今天我就盡我所能跟大家講一講我知道的《神奇動物在哪裡》!

​熟知J.K.羅琳魔法世界的粉絲應該多少了解,《神奇動物在哪裡》是《哈利•波特》霍格沃茲學院“神奇動物保護課”的教材,作者是著名的魔法動物學家紐特•斯卡曼。這本書詳細描述了75種魔法動物的生活習性以及應對如何照顧他們,羅琳還在2001年時將這本書出版了,這盤棋想必在那時就已經下起來。

​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的劇本是完完全全是由羅嬸全新創作,因為原書只有54頁,並沒有什麼故事情節,這也不是《哈利·波特》的前傳、更不是續集,而是對整個魔法世界的拓展。故事發生在1926年的紐約,比《哈利·波特》的世界早了70年,英國巫師紐特帶著一個裝滿了神奇動物的行李箱來到美國,沒想到卻被誤打開了,從而和女主一行人在大紐約開啟了魔法世界版的Pokemon Go,捕捉逃跑的各種神奇動物。

​《哈利·波特》除了電影,我還把原著也讀了讀。發現羅琳講故事最大的特點是,她愛在不起眼的細節處留伏筆,這些細節在我們讀時不經意的連接起來,最終織成一個完整而細節慢慢的魔法世界。

​比如在《神奇動物》裡大出風頭、愛金如命的萌寵“嗅嗅”,正是羅琳從《哈利·波特》的正傳裡拎出來的。對於紐特而言,這些動物跟人並沒有什麼區別,它們是他的孩子,孩子當然會犯錯啦!所以紐特就像父母對孩子一樣,孜孜不倦的去教育、馬不停蹄的去“擦屁股”、收拾爛攤子,會責罵它們,但絕不會因為犯錯就驅逐、就毀滅它們。

知道這些就可以看電影啦

但我覺得《神奇動物在哪裡2》蠻深奧的,要去看看解析。 ​





偶像來炒飯


從千禧年至今,哪個好萊塢IP的持續吸金力最強?

很多影迷,脫口而出:漫威電影宇宙。

20部MCU作品,平均單部輸出8.7億美元。

可惜不是。

答案是:哈利波特系列。

8部作品,全球一共拿下77億美金!

平均單部的全球票房高達:9.65億美元。

如同老馬丁之於HBO爆款美劇《權力的遊戲》,這一切的締造者都來自於一人腦洞:J.K羅琳。

早在1989年,時年24歲的羅琳就在前往倫敦的火車途中,見到了一位瘦弱、帶著圓形眼鏡,裝扮成小巫師模樣的黑髮小男孩,引發了她的創作慾望,當時在火車上,她的腦海中就醞釀好了“七部曲”的故事大綱。

1995年,J.K羅琳與丈夫鬧翻,離婚做了一位單身母親,羅琳當時的家又小又冷,於是她就推著嬰兒車,跑到附近的一家咖啡館,手頭拮据的她,只能點一杯廉價咖啡,在紙片上寫著腦海中的魔法世界。

花費了整整5年時間,寫就了《魔法石》。

魔法世界的當代傳奇就此開啟!

2007年,身價已經高達10億美元的J.K羅琳正在努力完成《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後一部作品。

但是太多的商業活動以及各種干擾,讓她陷入了創作瓶頸。

於是,J.K羅琳立刻作出了一個大手筆的動作:

包下了愛丁堡市中心的五星級酒店套房。

從1月份寫到7月。

終於在7月7日,敲下了《死亡聖器》的最後一句話:All is Well。

J.K羅琳的巨大成功,證明了

想象力+專注力+深度工作三者的結合,才是當今人類世界最為稀缺的頂級資源。

不得不說,

整套《哈利波特》系列剛起步發力時,並沒有趕上內地影市的好時候。

從2002年首部曲,到2011年第8部終結,一共才拿下了11.53億人民幣(1.66億美元)的內地總票房。僅佔據此IP全球總票房的2.1%。

如下表:

因此,雖然哈利波特這個IP相當有名,但由於沒有佔據天時的優勢,真正要硬碰硬比內地票房號召力,還是有點捉襟見肘的。

為了論證這個觀點,口袋君再加兩個例子:

[正例]漫威電影宇宙,2008年開啟

[反例]星球大戰系列,1977年開啟

果然,在昨天的週五內地票房比拼中,

上映一週且投資僅為1億美元的《毒液》竟壓制

首日上映且投資額高達2億美元的《神奇動物2》

內地票房榜方面,對吃瓜群眾更友好的《毒液》完勝《神奇動物2》!

口袋君週五一早已看

滿分5星,我給3.5星。

100分制的話,我給75分。

嚴格意義上而言,口袋君不算鐵桿哈迷。

書就看完一本《魔法石》。

電影的話,

《火焰杯》《鳳凰社》《混血王子》還沒刷完!

相信像我這樣的情況才是真正的主流。

沒辦法,7本原著、9部電影,各種紀錄片、官方設定集,哈利波特這個IP想要讀透,真心要花大量時間!

目前,貓眼電影

對《神奇動物2》的內地票房落腳點預測是:

5.41億人民幣。

還不如首部曲的5.9億人民幣。

而北美票房方面,boxofficemojo預測首週末票房是:6800萬美元。

考慮到續集的爛番茄新鮮度僅為40%

以這樣的趨勢

無論是電影口碑還是全球票房,

《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都將創下IP系列新低。

口袋君真心覺得,核心原因非常清晰明瞭:

01

J.K.羅琳深陷“知識的詛咒”

早在幾年前,口袋君就看到有新聞說,已經有英美大學開設了哈利波特方面的專業課程:

英國杜倫大學開設了一門“哈利波特與幻影時代”的教育學課程。

美國加州理工大學開設了一門“英國文化與哈利波特”的課程,\t內容居然是遊覽和體驗全球以哈利波特為靈感的景點和建築。

毫不誇張地說,

和指環王一樣,J.K羅琳以一己之力,創造了一整套名為“哈利波特”的學科和魔法世界,足以出一部專門的辭典了!

不得不說,

掌握最多哈利波特知識的J.K羅琳反而被詛咒了。

所謂“知識的詛咒”,是傳播學和心理學中非常著名的一條理論。

即:

1)由於J.K羅琳太瞭解哈利波特,就無法想象麻瓜、傲羅這些專有名詞在未知者眼中的樣子。

2)當有哈迷把這些知識解釋給非哈迷的時候,因為對方既沒有看過書,也沒有看過之前的電影,哈迷很難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信息100%給非哈迷解釋清楚。

用大白話來總結:

我們在傳播任何信息的時候,都注意不要自嗨!

要一秒變P都不懂的傻瓜用戶,從未知者的角度來體驗一下。

也就是喬布斯生前經常掛在嘴上的名言:

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因此,豆瓣上有一條高贊短評說的非常對:

這是一部過度服務粉絲的電影。

對於哈迷而言,處處有彩蛋,時時有驚喜。

但對於非哈迷來說,看地相當雲裡霧裡,信息量過大,完整性不足,催眠效果真心不賴。

的確吶,《神奇動物2》的人物關係網實在過於龐雜了:

莉塔的少年閃回、紐特與哥哥、鄧布利多與格林德沃、奎尼和麻瓜雅各布、紐特與蒂娜。

而且這這幾段關係的主次不太明確,戲份也是平均主義,導致沒有哪一段關係特別出彩,沒有一個主角特別凸顯。

只有一個接著一個場景的拼接,實在不是一部頂尖佳作應有的樣子。

雖然說了沒什麼卵用,但口袋君倒是建議:

J.K羅琳可以學習下《權力的遊戲》老馬丁,將影視劇作品的編劇權交出去,或者實在放不下手,可以採用集體創作制,畢竟寫書和寫商業電影大片的劇本,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行業。

這就像詹姆斯·卡梅隆再強,也幹不了《阿凡達》預告片剪輯的活兒。

太瞭解自家IP的前世今生,反而會深陷“知識的詛咒”!

口袋君前面查了查哈利波特系列,

系列8部片全部有一位名叫\t斯蒂芬·科洛弗的電影人,在幫助JK羅琳一起寫劇本

不過,畢竟有2億美元的預算和J.K羅琳的腦洞在打底,口袋君特別喜歡這部電影的一個部分:

02

腦洞大開的魔幻細節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

J.K羅琳就是

擁有上億美元投資預算翅膀的藤子不二雄

他倆的腦洞套路很難捉摸,

所打造的《哈利波特》和《哆啦A夢》都擁有一個特點:

腦洞大開且又貌似合理的魔幻細節。

當然,J.K羅琳的魔法世界還是要更為細膩而真實!

在所有哈利波特作品中,

口袋君還是最喜歡第一部《魔法石》,真的很經典!

擁有閃電傷疤的魔法男孩

氤氳繚繞的九又四分之三站臺是開往霍格沃茨學校的站臺

一頂磨的很破,但會說話的帽子,將哈利波特分到了格林芬多學院

精彩無比的魁地奇大賽

J.K羅琳腦洞的非凡想象力+上億美元投資預算的好萊塢電影工業保障,真的是想的又好,做的又好!《魔法石》必須打5星!

而衍生電影大作《神奇動物》做的最棒的無疑是:

03

無比討巧的4大切入點

首先是時間和事件地點。

1926年,美國紐約。

一戰剛剛結束8年,離二戰還有13年。

美國,正處在一個欣欣向榮的狂飆年代。

不過,危機也正在悄然醞釀。

再過3年,一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大蕭條就將爆發。

其次是主角和他的癖好。

滿臉雀斑的巫師,紐特。

霍格沃茨教科書《神奇動物在哪裡》的編纂者,

書中詳細講述了75種魔法動物的生活習性和飼養秘訣。

他有一個癖好:

收集世界各地的神奇動物並裝進自己的神奇皮箱中

比如:

到處挖寶的嗅嗅、樹苗小人、鳥頭獸身的飛禽

而在這次的第二部中,更多的神奇動物接二連三地出現。

最搶鏡的當屬來自中國《山海經》的神獸:騶吾。

一出場,兇猛無比!

沒想到,在小雀斑的逗貓棒面前,變成了溫順的喵星人!

馬形水怪,也一定燒掉不少預算!

第三,呼應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N個彩蛋

博格特:生活在陰暗狹窄之處的變形生物,會變成你所最害怕的東西

《密室》中,伏地魔的那條蛇,現出了人形,韓國妹子飾演的納吉尼

而目前最大的驚喜當屬鄧布利多。

J.K.羅琳之前用6本書,將霍格沃茨校長鄧布利多寫成了聖人,但在最後一本書中將他變成了凡人。

而在《神奇動物在哪裡》中,由裘德·洛飾演的年輕版鄧布利多,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深度角色

相信他在接下來的三部系列新作中,必定有非常搶眼的表現!

第4,無比強大的黑巫師格林德沃

雖然書裡沒寫,但在一次美國哈迷見面會上,J.K羅琳親口說道:

鄧布利多是同性戀者。ORZ!

在很年輕的時候,鄧布利多愛上了自己的手下敗將:巫師格林德沃。

這段爆料,顯然直接影響了《神奇動物》的主線劇情。

在首部曲中,

他頂著科林法瑞爾的臉,在魔法部裡潛伏了整整一部電影,尋找黑暗生物默默然的宿主。

最終,被小雀斑識破,顯出真身:約翰尼·德普。

而這次的續集一上來,就是:

一段無比精彩的黑巫師格林德沃飛天越獄戲

接下來的劇情,就是:

看他怎麼一路蠱惑人心,引誘各路目標,上門替他賣命。

難怪,J.K羅琳曾在一次訪談說提到:

整個《神奇動物》系列,就是在致敬上世紀前半葉的世界史。

格林德沃的角色,就是在映射希特勒。

眾所周知,《神奇動物》將拍成五部曲。

目前,第三部已經選好檔期:2020年11月20日。

根據前兩部的劇情,口袋君感覺接下來的走向會愈發複雜,J.K羅琳一手創造的魔法世界真的是盤根錯節。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

她在下一盤野心勃勃的大棋!

閃電俠飾演的格雷斯登到底是不是真的就是鄧布利多家族的成員,他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德普飾演的格林德沃究竟在謀劃一個什麼樣的陰謀?他和鄧布利多會有怎麼樣的對抗?

從蟒蛇變回人形的納吉亞為什麼沒有站到格林德沃這邊,她為什麼最終會忠於伏地魔?她和格雷斯登扮演CP會如何影響劇情走向。

在凌亂的明線主線劇情下,卻有N條隱藏的劇情線在暗流湧動,讓人猜測不到。

太多的謎團亟待回答!全部在J.K羅琳一個人的腦洞中!

本質上來說,這部《神奇動物2》就是一部長達2小時的預告片,承前啟後的意味濃重,看完後一種意猶未盡,結局還不夠給力的感覺。

希望《神奇動物3》J.K羅琳能吸取第二部深陷知識詛咒的不足之處,請到專業電影編劇來一起潤色劇本,讓更多的吃瓜群眾,能享受到魔法世界。

畢竟2億美元的投資款至少要6億美元的全球收回,只有賺到錢才能讓這個陪伴幾代人成長的IP更加生生不息!

最後還是要感謝J.K羅琳!是你,將這個世界分成了兩撥人:

1)心中有魔法的

2)心中沒有魔法的


口袋電影君


本人昨天去電影院看過了,

,,!


pos機免費送給您


同一類的電影


健身達人波仔


非原著黨也可以吧,看過哈利波特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