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梅鬆:快遞行業的春天剛開始

赖梅松:快递行业的春天刚开始

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賴梅松

桐廬縣位於浙江西北部,富春江橫穿而過。這兩年,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桐廬,不僅因為這裡風景如畫,更重要的是,申通、圓通、韻達、中通等快遞公司的創始人,先後從這裡走出來,被稱為“快遞桐廬幫”。

2002年,來自桐廬的賴梅松和幾個同村兄弟在上海創建了中通快遞,成了桐廬幫中最晚入行的小弟。轉眼,收發快遞成為中國人的新“開門七件事”之一,而中通則成長為民營快遞中的領頭羊。雙11當天,中通快遞訂單量破1.5億,三天訂單量2.7億件。

近日,本報記者在中通總部專訪了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坐在茶案旁,他特意泡上了一壺產自上世紀70年代的金花普洱,一邊給大家斟茶,一邊講述著他眼中的改革開放與快遞。

靠著親情、鄉情與友情,小縣城成“中國民營快遞之鄉”

中通雙11一天訂單量破1.5億,小弟逆襲成領頭羊

賴梅松:

快遞行業的春天剛開始

親情、鄉情與友情

桐廬人開創中國民營快遞江湖

進入桐廬縣界,就能看見一塊大石碑,上面寫著“中國民營快遞之鄉”。這個人口不到40萬的小縣城,為何能奪得這一榮譽稱號?

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鄧小平南巡與上海浦東新區的設立,進出口貿易日益紅火。往來於滬杭的外貿公司遇到了難題:報關單必須次日抵達港口,而EMS需要三天。

1993年,在杭州一家印染廠打工的桐廬年輕人聶騰飛,發現了這門好差事:他每日凌晨坐火車從杭州去上海,工友詹際盛在火車站接貨後送往市區各地。跑一單100元,除去來回車票30元,能賺70元。申通快遞由此面世。

此後,中國民營快遞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1998年,聶騰飛的弟弟聶騰雲創立了韻達;2000年,桐廬人喻渭蛟成立了圓通速遞;2002年,桐廬人賴梅松成立了中通快遞。

“為什麼城裡人做不起來快遞?是因為在城裡,親情、鄉情、友情不可能像我們山裡人發揮得這麼淋漓盡致。”在賴梅松看來,桐廬成為快遞之鄉,正是因為這三個“情”。

賴梅松告訴記者,快遞行業的特殊性在於,最初沒有確立民營快遞的合法地位。“乾的是’黑快遞’,可以說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家庭條件好一點的人都不大願意做這個事情。”

當時做木材生意的賴梅松想得很簡單:多賺點錢,能讓父母不用這麼操勞,況且自己還年輕,如果本錢賠光了,再回去做木材生意。

到了2006年,以政企分開為核心的郵政體制改革,消除了快遞業發展在體制機制上的障礙;到了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修訂實施,首次明確了快遞企業的法律地位。此後,伴隨著阿里巴巴引領的電子商務熱潮,中國民營快遞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黑快遞”成長為一匹“黑馬”。

數據顯示,我國快遞業務量規模已經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首次超過100億件,中國成為全球快遞第一大國;2015年,突破200億件;2016年,突破300億件;2017年,突破400億件……正是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中國經濟蓬勃發展,才有了快遞的市場需求。

有定力,敢創新,講效率

從小弟變行業領頭羊

從起步最晚到發展最快,成功躋身中國快遞行業第一軍團,並連續幾年業務量問鼎,中通靠什麼逆襲?

“在2015年以前,我們只想著怎麼把快遞做好,怎麼能夠活下來。”賴梅鬆解釋。

隨著改革開放的紅利不斷釋放,中通也在積極、大膽創新。2005年,中通在業內第一個開通了跨省班車。也正是這一舉動,讓中通在非常艱難的時候生存了下來。賴梅松告訴記者,從長三角到珠三角,市場上快遞收8塊5一公斤,中通的價格控制在5元一公斤,局面一下子打開了。

再後來,中通第一個推有償派費。賴梅松告訴記者一組數字,2006年,中通日業務量三四萬件;2008年,中通跟淘寶簽約成為其推薦物流,到2008年底,中通光是淘寶件的日業務量就已接近2萬件。從2009年開始,剛剛有一些積蓄的中通,開始重資產投入基礎能力建設,買土地、建廠房,著眼於未來。

2010年,中通啟動全網一體化戰略,進行內部股份制改革。“用戶是最有感知的,同樣的價格選擇服務更好的,同樣的服務,選擇性價比最高的。中通之所以後發逆襲,原因之一是我們一直堅持公平、效率和結果導向。”賴梅松表示。

這個雙11,剁手黨還沒等到心儀物品打折的消息,就先看到了中通率先宣佈上調價格的消息。事實上,這不是中通第一次領漲了。率先調價,底氣何在?

賴梅松告訴記者,雙11所消耗的社會資源和帶給快遞行業的成本壓力越來越大。“雙11期間,用人成本比平日漲50%到60%,用車成本翻倍,不能因為一個節日,把企業和合作夥伴拖垮了。”中通率先旺季啟動調價,也是為了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只有合理的價格才能保證更好的服務品質,才能提升用戶滿意度,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更重要的是,未來快遞這個行業真的市場很大。

在賴梅松看來,快遞行業的春天剛剛開始,而隨著快遞行業的不斷髮展,中國或將誕生萬億市值的快遞企業。

對話

記者:有沒有哪樣東西是你一直珍藏至今的?是否有特殊意義?

賴梅松:最重要的是感恩的心。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憑什麼中通能走到今天?我一個普通農民創業,資源也很匱乏,最重要的是情感,感恩中通人的付出。

記者:在企業管理中,你最不能容忍的是什麼?

賴梅松:管理是管問題,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不能容忍的是腐敗,包括政策上、利益上的腐敗。有腐敗就會產生不公平,就會讓很多人失去信心。對企業來說,信心比黃金重要。

記者:除了做企業,你個人平日最喜歡做的事(或愛好)是什麼?

賴梅松:我很念舊,看見大山就有一種親切感,喜歡去山裡走走。

記者:現在對改革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賴梅松:馬雲說,沒有不好的行業,只有不好的企業。不管經濟形勢如何,總有人活下來。關鍵是做好自己,並保持足夠的現金流。希望通過繼續深化改革,讓有限的資源效率最大化,讓創業創新者更有激情動力,更有信心。

人物名片

賴梅松,1970年12月出生,杭州市桐廬縣人,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現任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政協常委,中國快遞協會副會長,上海市快遞行業協會副會長,杭州市駐滬企業聯合會副會長,桐廬上海商會會長。

2002年5月8日在上海創立中通快遞。2016年10月27日,中通快遞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