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保回A,保險業超級孵化器的四大賣點將現

中國人保回A,保險業超級孵化器的四大賣點將現

迎來新的領導班子,劃定新的發展戰略之後,中國人民保險(以下簡稱中國人保)又成功迴歸A股,自2012年成功登陸港股伊始,延續多年的回A夙願,終於得以實現。

作為中國保險業的“長子”,很長一段時間內,人保的發展史幾乎就代表著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史,復業之後,更演變為“超級孵化器”,不僅裂變出中國人保、國壽集團、太平集團、中再集團這四大保險巨頭,還同時為行業發展輸送了大量人才,惠及了業界。或也正因如此,中國人保回A,不但是中國人保的大事,也成為了行業的一件大事。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2018年的中國資本市場命運多舛,但中國人保最終敲鐘時點的選擇卻不可謂不妙,上上下下的各種發聲力挺之後,股市已經基本企穩,此時上市更顯得分外“和諧”。

至少在『慧保天下』看來,沿用資本市場慣用估值模式,中國人保價值有可能被低估,實際上,中國人保四大新賣點已經浮現。

賣點一

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入,財險主業龍頭之位日益穩固

對於很多行業而言,市場化程度加深、競爭加劇,往往伴隨著市場集中度的下降,但佔據財險近七成市場份額的車險市場卻是個例外,向來馬太效應顯著,越是費率市場化改革,市場越會向龍頭險企集中——在產品和服務高度同質化的市場中,大型險企擁有的網點優勢、品牌優勢、服務優勢、成本優勢,遠非中小險企所能相提並論。

這就意味著,對於中國人保而言,子公司人保財險依然將穩坐核心主業之位,為集團發展貢獻源源不斷的保費和利潤。

自2015年6月開展新一輪商車費改試點以來,數據已經證明了這一切。2018年上半年,人保財險總保費收入為2050.41億元,同比增長14.1%,市場份額達到34%,較2017年上升了0.9個百分點,龍頭之位進一步鞏固。

當然,對於人保財險而言,雖然穩坐財險行業頭把交椅,但依然有太多空間可供挖掘。財險公司是細水長流,只要控制好承保、再保險以及財險公司所產生的“浮存金”就等同於獲取了零成本甚至負成本的資金,而這正是巴菲特成為“股神”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中國人保在資本運作方面,顯然還大有可為。

所有的前提都是要“控制好承保”:財產保險業務是慢工出細活,利潤都在細節裡,利潤提升和精細化管理直接相關。

對此,中國人保新的領導班子顯然也已經拿出具體對策:重點推動“全渠道”經營,做強線上、做精線下、打通邊界,實現線上與線下的有機融合。

一旦現有潛能被全面激活,屆時,其遍及全國城鄉的服務網點將會變身為生生不息的保費源泉,而這最終都將化為推動中國中國人保市值上漲的重要動力。

賣點二

財險公司被低估的市值未來有望修正

長期以來,國內資本市場一般更青睞於壽險公司,而非財險公司。壽險公司在資本市場上更受追捧,與近些年來壽險公司發展速度遠高於財險公司顯然有很大關聯。自1997年國內人身險公司總保費收入首度超過財產險公司以來,二者之間的差距正變得越來越大。壽險公司估值較高是國內資本市場的偏好,更多是試圖挖掘保險資金的金融屬性。

實際上,發達國家資本市場就理性的多,對於財險公司有一套較為公允的估值辦法。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世界500強中,長期佔據保險類企業榜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也就是“股神”巴菲特所持有的企業,其主營保險業務即財產保險以及再保險業務,而非人身保險。

由於負債久期多為十幾年的長期業務,人身險經營中所蘊含的巨大風險常常被暫時掩蓋,一旦市場利率出現大幅下降,利差損風險對整個人身險公司估值會帶來很大影響。

相對而言,財險公司產品基本都是一年及以下期限產品,經營週期較短,金融屬性更弱,當年的承保利潤當年就可以計算,這有利於快速對經營業績進行分析和跟蹤,快速調整經營投資策略,這也導致財險公司所面臨的市場風險要遠遠低於人身險公司,長期來看,不失為優質投資標的。

資本市場缺乏以財險為主的標的,自然研究員們就缺少深入研究的動力。中國人保核心的人保財險半年就狂賺保費2000億,淨利潤120億元,無論如何不能低估。因此,中國人保上市後,財險公司長期被低估的市值,未來有望得到修復,成為後續財險公司估值的定海神針。

賣點三

人身險公司轉型發展,有望快速提升邊際估值

中國人保的人身險公司起步較晚,相較於人保財險這個財險龍頭對於集團的貢獻度依然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從目前來看,人身險板塊對中國人保而言,財務估值上仍然是一個“窪地”,但藉助於中國人保這個大盤子,和已經提前完成的機構佈局,將來只要稍有發展,即可以助力集團整體估值迅速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的人身險行業集體轉型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發展契機,磨練之下,人保壽險以及人保健康很多關鍵指標已經開始出現改觀。

2018年上半年人保壽險保單的業務品質顯著改善,13個月續保率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至94.4%,25個月續保率上升2.1個百分點達到91.3%。

人保健康業務結構也在慢慢好轉,例如政府委託業務規模在上半年末已經達到238.84億元,同比增長63.4%億元;首年期交原保費也達到了7.19億元,同比增長36.2%。受益於此,新業務價值達到3.04億元,同比增長7.0%。

賣點四

創新驅動戰略落地,成為影響人保估值邏輯的X因素

某國外險企徹底摒棄傳統壽險業務,相互保上線9天千萬人投保……這些消息都敏感地觸動著保險業內人士的神經,毫無疑問,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影響保險公司未來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赴任中國人保時間不長,繆建民帶領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了“3411工程”:“3”指財、健康、壽險三家子公司轉型;“4”指創新驅動發展、數字化、一體化、國際化四大戰略;兩個“1”分別指“打好一場中心城市攻堅戰”和“守住一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這是『慧保天下』看好中國人保估值提升的邏輯根本。

中國人保提出力爭到2022年躋身國內創新型金融保險集團前列、到2025年躋身國際創新型金融保險集團前列的規劃目標,同時還給出了由131個項目組成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時間表。

此外,為保證創新驅動戰略目標的實現,中國人保還規劃了三層創新基金,即設立千萬元級創新獎勵基金、億元級創意孵化支持基金和百億元級創新產業投資基金,全力推動創新發展。

毫無疑問,發力創新、聚焦數字化,已經成為中國人保的頂層設計,也是未來發展的最大驅動力。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保對於科技板塊的發力,絕對不僅僅是一個板塊的壯大而已,而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稱,其對於中國人保整體估值的提升也將善莫大焉。

以人保金服為例,作為中國人保的“綜合創新基地”,其目前孵化出的多個項目,包括邦邦汽服、愛保科技均採用了更市場化的融資機制,引入多方戰略合作伙伴,人保金服試圖突破國企身份桎梏的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保險主業之外,中國人保在金融協同板塊也涉獵不少,佈局較為完整,分別成為興業銀行和華夏銀行的第二大股東,成立保互通(北京)有限公司拿下支付牌照,開張公募基金業務,成立人保資管香港公司佔位香港市場。

繆建民明確發出要求,要把商業模式創新與技術變革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科技賦能打造面向未來的持續發展優勢,爭取兩到三年時間,非產險板塊的價值凸顯。慧眼巧手,原石也能變美玉。

一個市場第一的產險板塊,加上價值快速凸顯的非產險板塊,中國人保A股上市,一出好戲即將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