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在海上修筑长城的,原来用了这“东西”,至今不可思议


这是中国唯一一段海上长城,修建难度堪称之最,但总归是建好了,并起到了预期的防御作用,沿用百年,这就是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境内的一段海上长城老龙头。

因何称它为老龙头,是因这段长城修筑于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也就是蜿蜒于大海之上。这段海上长城为明长城的东部起点,由戚继光率兵所建,也称"入海石城"。据称,当时戚继光是为防止蒙古骑兵趁退潮或冬季枯水季节从海边潜入,因而动员土兵修建的这座海上石城。

别看这段入海石城不是那么远,那么险,但于明代科技尚不发达的的建筑工匠来说,要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上建一道城墙,可比在大山上修长城难多了。当初修建时,据说修完被海水冲毁,毁了再修,有不少人为此献出生命。


要使伸入海水中的这段城墙不被冲垮,除了对建筑材料有特别要求,还要掌握每天潮起潮落的精确时间,每一道都是关卡。

史料记载,当初修建时,为减少海水对石城的冲击,修建人员最终想出了在海底反扣许多"铁锅"的办法,最终起到了一定作用。这个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笨办法,后来还一度被载入建筑史册。不过好多人至今也不明白这些铁锅咋就成了"宝贝"。

从明初到明末的200多年中,老龙头不断修建,一直发挥着其重要作用,直到清代,长城内外统一不再战乱,老龙头才失去了它的军事防御作用。

我们现在看到的老龙头景观,已是原址上的修建版。遗憾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 ,老龙头首当其冲被毁。后来当地意识到它的历史价值,不断修建,才成了今天的老龙头景观。

如今的老龙头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每天游客不断,人们来到此处,就是想走到长城入海的尽头,想体验下海上长城中看脚下大海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