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小幹探


要說起永久牌自行車,這個牌子在70年代早已是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品牌知名度不亞於現在的奔馳寶馬,誰家那個時候要有一輛永久牌自行車,走路都是帶風的。要知道永久牌自行車在1940就從事自行車製造了。

而在80年代,自行車已經開始慢慢呈現一種下滑趨勢了,但是在普通家庭,依然是主流的代步工具,擁有一輛永久牌自行車,依然是讓人羨慕的交通工具。

下面這個圖片是網友提供的一張1989年購買永久牌自行車的花費,是246元。

我們來看一下1989年全國平均工資是每個月161元。當然,這個工資是平均工資,一說平均大家肯定知道都是被平均的狀態。

在80年代,一個月的工資其實不過五六十元,所以,買一輛自行車基本要消耗近半年的工資。按照我們現在的工資水平,2015年月平均工資都達到了5103,2018年估計會在7500左右。這樣算的話,按照4個月的工資來算,基本相當於現在的3萬元左右。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哪個年代,自行車成為主流的交通工具,那個時候買一輛自行車,跟現在買一輛百萬級別的奔馳寶馬是一個樣子的。

單純的只是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是沒有多少意義的。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過去的200跟現在的20000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保險島島主


八十年代比較久遠了,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剛查了一下當時一輛永久自行車的價格,那時永久自行車的價格大概在180-200元左右,我們就以180元為例,從下面幾個角度來比較一下當時一輛永久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一、工資水平:

那時我們工人的工資大概在三四十元左右,那麼當時買一輛自行車需要花費大約5個月的工資,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7年全國城鎮私營人均工資為45761元/年,平均每月工資為3813元,五個月的工資就是:19065元,也就是說,按照工資水平來算,當時一輛永久自行車的價格相當於現在19065元!

二、從通貨膨脹的角度來看:

每年的通貨膨脹率都是不同的,通貨膨脹率反映的是貨幣的實際購買力,因此,如果從通貨膨脹的角度來看,或許會更客觀一些,而體現通貨膨脹大小最直觀的數據就是貨幣供應量(廣義的M2),從有數據可查的1990年的M2來看,當時M2是15293億元,2017年M2為167.68萬億元,1676800/15293=109.64,我們就以109倍來看,當時的180元就相當於現在的19620元,和第一個算的差不多。

綜上所述,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大概相當於現在的20000元左右!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K濤資本


80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多少錢:

請看下圖這張80年代末期的永久自行車發票(圖片摘自7788收藏熱線):


這輛永久316型自行車的價格是人民幣246元,在現在看來,基本就是下館子一頓飯的事,但在30年前,對於大多數工薪階層來說,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80年代的國人收入水平:

80年代,人們的工資每月僅有幾十到一百多元人民幣,雖然在下面的圖表中可以看出增長趨勢,但這種增長實際上也是微乎其微的。許多人的月工資在80年代末還不到100元一個月。


那時一輛永久自行車一個月工資都買不了:

也就是說,一個工薪階層一個月的工資,還不足以購買這輛售價246元的永久自行車。按上面圖表中的平均工資水平,一個處於中等收入的工薪階層,基本需要兩到三個月(要算上日常開銷)才有能力購買這輛自行車。而一輛永久自行車,在20世紀80年代,也基本相當於一個家庭一到兩個月的收入。


在萬元戶便是人們所追求的目標的年代,當時的200多元,無疑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了,應該相當於現在的15000-20000元。

許多人童年的回憶:

幾乎每一個在90年代中期之前出生的孩子,都有過坐永久、鳳凰等“28大槓”上下學的經歷,這輛車雖然在現在已經不再是什麼貴重物品,但它給許多人留下的回憶,是永遠難以忘記的。



十餘年騎行、比賽經驗,專業自行車運動媒體人。歡迎關注搖滾騎士,關於單車的問題我來答!如果回答讓你滿意,請為我點個贊!


搖滾騎士


如今結婚要求有房,有車,可在八十年代,新人結婚的最高要求是″三轉一響,三轉,自行車,縫紉機,手錶,一響,收音機。
如果當時結婚能一次把“三轉一響"置齊,那就相當於今天的″土豪"。

八十年代初期買一輛永久牌自行車需要供應,不是誰有錢就能買到,你得有“自行車票”才能買到,那時買什麼東西都憑票供應。

八十年代,一個二級工人的月工資在36一38元間,農村生產隊,正勞力勞動一天能掙10個工分,價值只有幾毛錢。

那時永久牌自行車是國產名牌,一輛永久牌自行車的售價在125一150元之間(要看車型而定),要想買一輛永久牌自行車,需用一個年青工人近半年的工資,需要農民掙一年的工分才能購買一輛永久牌自行車。現在一個年青人一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這樣換算下來,一輛永久牌自行車相當於今天三萬左右吧!



軍歌響亮




我是八三年買的永久牌自行車26型,176元。現在還在騎,以前上班用,現在退休了也不捨得扔,有時外出還騎行,比乘車還悠閒!


玉毫清墨



先回答一輛永久自行車在八十年代多少錢的問題,80年父親託關係買了一輛,好象是170元錢,當時父親一個月工資是36元5角(當時剛參加工作的才21元)相當於4個半月的工資,父親工資收入相當於如今4000元的樣子,因此,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應該相當於現在的兩萬元,但如果說拉風的程度,現在20萬的的車也沒有那麼拉風。

另外,巧的很,本人今天在收破爛的那裡陶得一輛舊的永久自行車,三十多年了,還鋼鋼的,沒有任何問題,四十元錢買的,又花八元裝了萊籃子,超讚吧?


老方67985427


八十年代擁有一輛永久、鳳凰和飛鴿自行車肯定是非常牛逼的,這三種自行車價格差不多。。

我保存了一張94年我剛大學畢業,作為中學高級教師的老爸一個月工資才剛夠給我買一輛飛鴿自行車,當時是375元一輛。收據展示如下:

如果是八十年代,應該還要便宜一半,大概150----180元左右。

那麼八十年代的150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

八十年代的公交車票大都是一角、二角,現在普遍2元,這樣大約翻了15倍以上。

八十年代還要憑布票糧票副食票,這些衣食住行都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這個就無法比了,有的翻了一二百倍了。

綜上所述,八十年代一輛永久牌自行車,應相當於現在一、二萬元錢。


湘平古珍郵館


八十年代一輛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根據“相當於”的標準,價格可以在幾萬元到上千元之間浮動。

作為70年代尾巴的人,回答這個問題很有感觸。因為這幾十年來中國變化太大了。

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售價大概是150元左右(為啥知道?因為我剛上小學時候的夢想就是買一輛自行車!為此攢了幾年的壓歲錢,後來也沒買)。

那麼這八十年代的一輛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不好一口說。你得看按什麼標準。

可以按照收入比例,也可以按照購買力。就中國來說,這幾十年收入增長肯定比物價漲得快,所以按收入佔比的話,一般比按購買力算出來錢多。

而購買力的話,買米、買肉和買電器又是不一樣的。前者(農產品和手工業製品)漲價多,後者(工業製品)漲價少甚至降價。這樣按買米算,肯定比按買電視機算出來的價格少。

此外,對於一些八十年代國家有補貼的東西,比如住房、公交、教育、醫療等,漲價幅度是有可能超過收入比例的,這樣算出來又可能更多了。

下面大致算算吧。

80年代前期,我父親一個月的總收入大概是四五十元,這在當時已經算不低的了。摺合到今天怎麼也得上萬吧。自行車相當於三四個月的工資,那麼就是三四萬元。

但是如果按米價算就不同了。八十年代買米,憑糧票大約是一毛錢一斤,自行車相當於一千多斤大米,按今天大米3-5元一斤,相當於5000-6000元左右。

不過,考慮到糧票實際上是有國家補貼的。如果是直接不用糧票交易,一斤大米摺合3毛錢左右,那麼自行車相當於500斤大米,摺合今天大約是2000元左右。

或者,按照冷飲價格計算,80年代白冰棍5分錢,紅豆冰棍1毛錢,雪糕2毛錢,小瓶汽水1毛-2毛錢,大致是今天的5%。那麼一輛自行車的價格摺合3000元左右。

當時的一隻雞大約是5元左右(土雞),而現在一隻土雞大約要50-100元左右,算出來和冰棍也差不多。

以上可以得出,80年代150元的自行車,按照物價相當於今天的幾千元錢。

當然,如果你去按彩電的價格算,那就沒辦法了。80年代彩電是個稀罕物,18寸的都有一千多兩千以上,相當於十輛自行車。今天同樣大小更先進的彩電幾百就能拿下,莫非你說自行車只相當於幾十元一輛?肯定不合適的。

如果按房租算呢,當時房子其實都是國家提供,1間18平的房子,象徵性扣一塊錢租金。這要放在今天,按市場價至少得好幾百吧。要這麼算,150元的自行車得摺合上十萬了。

所以按前面的日常食品計算比較合理。


巴山夜雨涮鍋


80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的價格在160到200塊錢左右。

從物價上對比:當年一百斤稻穀的價格大概是24塊左右。也就是說需要至少將近七百斤稻穀才能換一兩自行車。現在一輛永久自行車的價格大概是七百塊左右,水稻的價格是140塊每百斤。只需五百斤稻穀就能換一輛自行車了。

從工資收入對比:80年代的月薪大概是三十塊左右,等於基本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存下買自行車的錢。現在的工資會月薪低於一千的恐怕很少了吧


蘆花江農民


不知道,但是前幾天收拾家翻出了一張85年日立電視的收據,152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