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國家越來越多了嗎?為什麼?

快樂單身漢137499250


由於美國經濟和美元信用的急劇下跌,近幾年來全世界多國都在去美元化,現在的美元按黃金計價,其價值僅相當於40年前的2.89%。而最近美聯儲通過加息等一系列轉嫁風險的政策,使得美元大漲,但同時也使得世界各國“去美元化”的進程加快了。

多國避免直接使用美元,美元雖強勢升值,地位卻在下降

去美元化的三大表現,一是拋棄美元結算,歐盟已經提出要棄用美元採用歐元來購買伊朗石油及要建立一個獨立於美元的新結算系統,俄羅斯和委內瑞拉也早就決定要拋棄美元結算;

二是減持美元資產,美國第二大債權國的日本已持續數月進行減持,每個月的減持規模接近100億美元,據美國財政部最新公佈的7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中國、德國、巴西、英國、瑞士、比利時、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多國央行均在不同程度的拋售美債;

三是減少美元儲備,IMF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所佔份額連續5個季度下降,從去年四季度的62.72%降至62.48%,創下自2013年四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

可以看出,即使近來美元踏入強勢週期,今年以來美元升值,但美元地位反而在下降,其根本原因還是美國自身危機過大,人們不信任美元。

美國霸權或將因為美元危機而崩塌

美債規模已經過大,9月數據顯示,美國公共債務規模已達到約21.5萬億美元,為美國GDP的111%,美國為此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有5000億美元之多。

加上最近美債利率過高,這也將進一步考驗美國國債的利息支付能力。

同時世界各國正把存放在美國的黃金運回去,德國、土耳其等在內的多國央行都要將黃金提前從美聯儲的地下金庫運回國,而對於一個經濟體而言,黃金是其貨幣重要的信用支撐,但少了來自世界各國黃金存放的美國,還可以拿什麼來保證美元的價值?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穩步前行,人民幣將取代美元?

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傑西瑞·森古普塔曾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金磚國家需要能與美元同時使用的貨幣,而中國的人民幣可能會成為這種貨幣。

現在中國有自己的人民幣石油期貨,上市以來就一直穩步上漲,同時人民幣也被更多國家納入儲備貨幣,IMF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連續第3個季度增長截至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將人民幣計入外匯儲備,28個國家宣佈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公佈的數據,到2018年1月,超過1900家國際金融機構將人民幣列為支付貨幣之一,德國、法國、西班牙、比利時等歐洲國家也先後宣佈要把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庫。

未來美元可能在世界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有所弱化,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穩步推進,美元被人民幣取代或者真的會成為現實。


金十數據


全球開啟去美元化的進程,既有主動的因素也有被動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說,俄羅斯作為全球加速去美元化進程最大的國家,一方面由於普京制定的黃金儲備戰略;另一方面則是美國常年制裁之下,危及到俄國內盧布匯率的穩定性和能源貿易等。

從主觀方面來看,除美國外的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主動放棄石油美元結算,改用歐元等貨幣進行交易,這也是對美元金融霸權地位的不滿,更是一種外匯儲備的多樣化考慮。!以此提升自身的貨幣地位,同時降低風險。

從客觀方面來說,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挑釁,已經讓美元世界貨幣的公信力受到影響,也就是說大家都對美元結算產生懷疑。甚至引發全球拋售美債的現象出現,這都是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制裁之下的貿易戰表達不滿。

但是,美元霸權地位從戰後佈雷頓森林體系就逐漸確立的,就算是在布雷頓體系解體後,以石油為主的大宗商品交易依舊是以美元結算為主。比如說,去年以美元結算的國際貿易比例就高達62%以上。

也就是說,全球去美元化的趨勢雖然明顯,但並非一蹴而就的。這也是美國超強的國際貿易實力決定的,且美國保持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至今已有124年。當前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一消費大國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的影響力毋庸置疑。而歐盟、日本以及我國的經濟和貿易實力短期內都是無法與美國直接對抗的。

因此,接下來會隨著歐元、日元和人民幣等貨幣的地位逐漸提高,在國際貿易結算比例上分得一杯羹,但是要想完全取代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那是不可能的。全球去美元化的進程也就是其他新興經濟體增長的一個過程。


東震木


美國經濟衰退,加上美國無辜的經濟制裁,國際買賣都是用美元來交易,加上關稅提升,導致他國經濟壓力大,據說,現在有些國家開始建立一套新的經濟體,不受美元限制,對他國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