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書的人和不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藝設自媒體


經常讀書的人未必真會讀書!

我們中國人考慮問題都要學會一體兩面,經常看書的話就要看“經常”這個度是多少,完全不看書和看太多書都是不可取的。我談談我個人的讀書心得:

開卷未必有益

很多人制定讀書計劃,一個月要讀多少本書,一年要讀多少本書,這種人不會有太大出息,為什麼?因為他就是個讀書機器,看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讀書不是為了讓人覺得你讀了很多書,也不是為了所謂充實感,這些都是自欺欺人。讀書是為了更好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如果你當下沒有這個問題,你為什麼要去讀相關的書,你是做財務的,你拼命去讀營銷的書,除了浪費生命之外,還能說什麼。

學習大於讀書

學習包含學和習,習就是實踐。我們每個人都在學習,但不一定是通過書本,當然書本更成體系,但書本也有個不好地方,廢話太多,特別是西方所謂的知識,分科別類,注重概念和區別,一大堆無用的廢話,乾貨和啟發性不足。

《論語》開篇其實講了讀書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了就要去實踐,這也是人生快事,是一種成就感。你當下遇到什麼問題,你就應該讀這些方面的書,學一點立即做一點。而不是說什麼都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做什麼都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經常讀的只有一種書——經典

古人講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是告訴我們讀書要讀經典,要學到精髓,要學到做到。作為中國人中的知識分子,一定要讀《四書五經》,除此之外,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西方大師經典著作,比如營銷學有科特勒的《營銷管理》、心理學有佛洛依德《夢的解析》、傳播學有《整合營銷傳播》。其他雜書,不知名的作者的書也可以讀,但不是真正意義的讀書,而是隻能作為一種娛樂消遣。

讀書只有一種讀法——精讀

很多人說有些書要泛讀,拓展知識面。這種人其實是貪得無厭的人,除了賣弄下知識和文采,別無它用。讀書只有一種方法,那就精讀。讀書不是讀一篇,而是讀到你能熟練應用為止,讀書也不是純粹翻書,更要查閱,比如《易經》就不是讀的,而是查的,你生活和工作到達的階段對應它哪一個卦象,然後看看它說了什麼,就像查字典。所以,生活中或工作上看到不懂的問題,立馬翻一下經典著作或者專家觀點。看到書上有些理解不了的,立馬網絡搜索,細做筆記。自己工作中對書本上某些句子特別有感悟,趕緊標記,寫心得。我們讀書要學習曾國藩,一頁沒看完沒看懂,絕對不看下一頁。


上木木說


以我自己為例,在兩三年前我不愛看書,基本是一年讀不了幾本書,但近兩年養成習慣後,堅持天天看書,每年讀兩三百本書。個人認為,明顯有三個區別:

第一,知識面的擴大

讀書多了以後,你會發現好像沒有什麼知識你是不能學的,如果不是為了考試、做研究,僅僅是為了達到“瞭解”、“知曉”、“略微掌握”的程度,基本上在某個領域讀上十幾本書就略有了解了。

但更關鍵的是,讀多了發現知識的關聯性,比如你讀了藝術、音樂的書,潛移默化的你發現你的文學修養也提升了,因為不同領域的知識本身就是關聯起來的,你的知識面的擴大程度會指數型增長、爆炸式成長。

第二,思考能力的加深

經常讀書的人都會很“糾結”,這種糾結在於不同書籍、不同作者和自己的思想觀點之間的碰撞、焦灼。因為每本書都是一個體系,都是在非常系統的闡述一箇中心思想。

而100本書就是相當於100個人在你面前嘰裡呱啦的說他們的觀點、思想是多麼多麼的好。所以,經常讀書的人就必須具備獨立思考、深度思考、獨立做判斷的能力,這是必須的。

第三,氣質的提升

要說讀100本書能改變你的氣質嗎?答案是否定的,甚至讀上1000本都不一定能讓你發生大的改變,但你會隱約感覺到你自己的變化,甚至你周圍的人也會感覺到你好像和以前有了一些氣質方面的提升,而這些提升和改變都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所以,經常讀書、堅持讀書,一定會有好的影響。比如埃隆·馬斯克曾經就每天讀書10個小時,而且是純讀書時間,所以才有了現在的特斯拉和Space X。

我是千城,2017年讀了317本書,2018年目標400本,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學習!也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千城Slash


經常看書的人和不看書的人,區別是很明顯的,小編先就以下五方面來闡述一下:

一是在氣質和舉止上就有明顯的分別。經常看書的人,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那種雍容和從容,那種寵辱不驚、氣定神閒、內有乾坤的態度是不看書的人表露不出來的。

二是知識和見識上有很大區別。經常看書的人學識淵博,談吐幽默風趣,能夠引經據典,知道的事情也多,就像一個無窮的寶藏,和人交流起來,大家都喜歡聽他來說,聽他來講。不看書的人積累的知識必然不多,視野也比較狹窄,見識也比較短淺,關心的往往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交往起來,約略應該算是一個面目可憎、內容乏味的人。何況現在是一個知識更新、信息爆炸的時代,不讀書怎麼能夠跟得上時代呢?

三是交際層次有很大區別。經常看書的人,因為自身自帶氣場,所以能夠交到很多高層次的朋友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這樣的道理。而不看書的人,朋友也都是自己這一圈層的、這一層次的,所以說互相之間影響必然是負面的東西比較多。

四是胸襟和雅量不同。經常看書的人,胸懷比較廣博,因為經常看書就善於思考、善於內省,同時也會了解很多的人不同的想法,所以對大家都有寬容之心、慈悲之心,能夠善於從對方的角度理解問題,同時自己遇到困惑的時候,也能從別人的經驗上汲取到積極正向的力量,從而能夠克服困難,積極進取,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不看書的人,視野相對狹窄,所以遇到困境,往往覺得自己是最倒黴的那一個,而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同時也不能夠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過於以自我為中心進行價值批判,會輕易指責別人,無法容人。

五是對後代的影響不同。經常看書的人能夠帶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很好的榜樣,很難想象,一個經常喜歡玩樂的人,他的孩子是一個積極進取的、有出息的人,所以說上行下效的道理是非常符合客觀實際的。孟母三遷的道理告訴我們,環境和鄰人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都是影響很大的,更何況是為人父母呢?所以要想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好、有出息,自己首先要做一個經常看書的人、愛學習的人,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標杆。


冰珊醉紅樓


高中的時候,班主任和我們說過一句話:“當你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的時候,可以選擇看書,因為裡面的東西會刻在你的氣質裡。”經常看書和不看書的人的區別主要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

一、從氣質上來說

邁克爾-柯蒂斯的電影《卡薩布蘭卡》裡說過一句話我非常喜歡: “

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讀書多的人待人接物的態度會相對平和,讀的書越多,越是知道知識浩瀚無邊,他們尊重每一個人,時常抱著謙遜的心態,不會因為自己對事物的一知半解而沾沾自喜,也不會輕易與他人爭執。所以人們常愛說,他身上有著濃重的書香氣,就是說氣質的不同。

二、從思想上來說

多讀書的人,他們的思維方式更加細膩、縝密。經常看書的人會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與習慣,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對事物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不容易被他人左右。他們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思維敏捷,有著無限的潛力。

三、從能力上來說

愛讀書的人學習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想較不讀書的人更高一些。不斷學習和強烈的求知慾促使他們能力的不斷提升。

總的來說

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卷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才思敏捷;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讀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讀書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得到積累,君子學以聚之。所以,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放下手機,多讀書吧。


——END——

你最喜歡看的書是哪本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認識兩個小姑娘,一個今年才讀小學一年級,一個今年讀小學六年級,都是典型的小書蟲。小書蟲的表現就是當別的孩子因為怕寫作業被家長追著跑的時候,這兩個小姑娘用了別人幾分之一的時間就做完教師有家庭作業,然後開始看書!看書!看書!

這兩個喜歡看書的小姑娘現在是什麼狀況呢?

先來說說那位一年級的小姑娘,課堂上語文老師要求寫一百字的“看圖寫話”,在她的筆下,風會舞蹈,雨會唱歌,樹葉兒會說話。是在課堂上寫的,不是在家長的指導下寫了交給老師的。以至於她的語文老師在她的田字格給批語:你咋這麼會寫作文呢?並且給了五顆星的評價。是書給了她滋養,也是書教會了她怎麼講故事。僅僅是一年級,她就把她的同學拉下了一大段啦。

另一位六年級的小姑娘,同樣是愛讀書,同樣是作文,經常被老師當作範文來讀,老師說她的作文深度已經超過很多中學生了。她媽媽是語文老師,但並不教她,自她從幼兒園起,我就看著她媽媽帶她去書店,把她一個人扔書店裡看書一看就半天,等她媽媽在外面辦完事再回來接她。她仍舊在原地,都不挪窩的。小小的年紀,看的書早已超過了很多大人。所以她的老師說他們學校的學生作文沒有超過她的深度的,她也從來不需要她媽媽給她講作文。

小孩子喜歡看書,自然而然地進入一種自覺的學習狀態,在讀書上就不再需要父母操心了。

至於大人喜歡看書,引用那句早就被人說爛了的“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多的人跟不讀書的人一看就不一樣。你讀過的書,就像你吃下去的飯和菜,變成了營養,長在你的每一個細胞裡,重塑了一個全新的你。一個與不讀書的人不一樣的你。這,就是讀書的意義。

我是“蘇小妮”,喜歡就請點擊關注和分享!


蘇小妮


有書君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有人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還不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做人婦、洗衣做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

答:我們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如此回答真是讓人驚豔。也許,這就是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所在吧。

有人說高考前是人生中知識儲備最巔峰的時期,上知天體運行原理,下知有機無機反應,說得了英語,念得了古文,求得了數列,繪得出圓錐……現在呢?不要說主動去接納新的知識,甚至連看“閒書”的時間也沒有,業餘愛好除了玩手機,至於其他完全廢人一個。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在這樣的不知不覺中產生了區別、拉開了差距。而經常看書究竟會給我們帶來哪些的區別呢?

1. 用專業性的書來會增加自己成功的幾率

當年,有書君和一個愛穿米色風衣的學長在一個寫字樓裡上班,下班後時常前後腳走進地鐵站,坐地鐵二號線回到住所。對於他關注始於我無論什麼時候在地鐵裡碰見他,他都是在認真的看書。一進入地鐵車廂,就會掏出他那本複習託福的“紅寶書”,而在大部分沒有座位的時候,他會擠在人群中戴著耳機練習聽力,並不時的翻開書看一眼,嘴裡嘟囔著單詞,旁諾無人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在擁擠的車廂裡,託福boy的定力實在令人驚歎,一路上不管有多少人上車下車,無論車廂多麼搖晃,他都能保持身體的平衡和注意力的集中。有書君當時就想,在地鐵上都能這樣好好看書的人,回到家會奮發成什麼模樣。這樣的人,一定能成事兒。

果不其然,不知從哪天起,就再也看不到託福boy的身影了。午間吃飯和寫字樓裡的其他朋友閒聊才知道,他已經拿到了紐約某商學院的offer去讀MBA了。

地鐵二號線對他而言,不僅鏈接了他和他的夢想,也連接了他和未來更開闊的人生。而對於缺乏態度和定力的我們普通人來說,地鐵二號線不過是一種回家的交通工具。

所以,經常看書能夠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信念和力量,告訴我們千萬不要抱怨周遭的一切不盡如人意,你需要做的只是先去多讀書,積澱完成而後爆發,成就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2. 用“閒書”來修飾自己的樣貌

王小波的外貌被公認為是“醜”的,甚至他本人也經常拿這一點來自嘲。而大家都喜歡他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他有趣!他的有趣便是來自於孜孜不倦的閱讀,王小波說:“作為一個有趣的人,我當然不會放棄閱讀這種獲得有趣的機會。”他用自己酷愛閱讀的人生證明了那句日後的頗為“網紅”話語——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人們不但不會覺得他醜,反而會覺得他很可愛啊!

讀書多了,容貌自然改變。許多時候,我們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為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在格局的博大。有書君所說的經常看書,不一定都是專業知識,只要是讓你覺得美的東西,都可以涉獵。比如紫砂或者國畫,任何美的東西,都會讓你得到昇華。

經常看書的人,對於生活,少了很多往日的戾氣,不再逞強逗狠。對於工作,少了一些抱怨,多了很多方法。對於身邊的人,多了寬容和感恩,少了計較和怨恨。不看書的人,口中說出的、心裡惦記的,都是些沒有營養的閒篇兒,張家長李家短,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終歸是個缺乏精神立場的流浪兒。

至於經常看書究竟會不會使你變美,試著去讀一讀再說咯!


有書快看


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我想說,蘇軾說的沒錯。

我們公司裡,有一個典型的“佛系少女”。說話不卑不亢,卻讓人心情愉悅,如沐春風;做事不緊不慢,卻條理分明,不出半點差錯。她穿著舒適得體,妝容清新整潔。不說話的時候,臉上也帶著瑩瑩的笑意。在辦公室一眾環肥燕瘦的美女中,她能力不是最強的,相貌不是最好的,卻總能讓人在一次談話後印象深刻。我想,氣質如蘭這個詞,用在她身上,是一點都不為過的。在某次交談中,我得知,她從小就有閱讀的習慣,這麼多年,一直沒有改變。當別人午休在看手機的時候,她會拿出電子書,翻上幾頁。也不是什麼專業性很強的書籍,不過是想到哪裡看到哪裡。心情低落的時候,看看遊記;工作緊張的時候,看看懸疑;失戀的時候,看看言情。偶爾想要奮鬥,立志做女權主義者的時候,就拿出西蒙波伏娃,翻上幾眼,趕緊作罷,繼續做一名合格的佛系少女。

所謂“先敬羅衣後敬人”,初初認識,人們看的是面貌和衣著,讀書和不讀書並沒有太多的區別。可是深入交往,差距立現。讀書的人或許不會侃侃而談,但是總能在適當的時候,插幾句自己的觀點,簡短的幾個字,恰到好處。而不讀書的人,即便說的再多,也多是流於表面,細聽幾遍,就會發現話題既無新意也缺乏內涵。讀書的人,遇事喜歡先思考後行動,因為書中有千般道理,萬種可能,總有一種適合現在的境遇;而不讀書的人,往往沒有這樣的參考,衝動行事,不過是錯上加錯。所以堅持讀書,總歸有百利而無一害。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精英菌點個贊哦~


無憂精英網


既要讀書,又要健身,還要旅行。因為要有強健的體魄,讓身體和靈魂,一直在路上,去經歷,去體驗。讀書和不讀書,區別明顯。
一、看世界的高度不一樣。如果把書比作階梯的話,不讀書的人,看到的只是地面的風景,看到的只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讀了一定的書籍,有了一定的高度,目光所及之處,自然就會更遠;讀的書更多,就會站得更遠,看到的風景也就會更多……直至胸中有丘壑,眼中有宇宙。

二、不讀書和讀書人的氣質不一樣。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他或她的氣質裡藏著其讀過的書,言談舉行都會透露出特有的氣質。一個喜歡讀書的人,自然不會面目可憎,醜陋不堪。最高級別的化妝,也許就是讀書讓人養成的氣質

三、讀書和不讀書人對待世事的態度不同。喜歡讀書的人,通過書去看這個世界的客觀事物,去看待這個世界的人性,去看待自己的內心。在處理世事的時候,儘量讓自己與這個客觀世界和平共處,與這個世界的他人和平共處,從而讓自己與內心和平相處。不喜歡讀書的人,掙扎或者磨難時,往往更難掙脫。

多讀書,多去看這個世界,多去經歷,多去鍛鍊。你對這個世界將有更深沉的愛,將有更深沉的體驗!


任任35665


看書這件事重要嗎?重要。但它並沒有重要到時時刻刻都需要強調,看書少或不看書就有什麼大逆不道不可原諒的程度。

書,當然是好東西。首先書寫就是一個整理的過程,儘管世界上爛書為數不少而且呈現越來越多的趨勢,但總體來說經典書目可讓人受益的書還是多如牛毛。一個人,或者很多人,總結自己的認知、經驗和教訓,整理出文字最後裝訂成一本書。讀者不需要想他們當面請教,只需要幾十塊錢並付出時間,就可以瞭解他們的想法看法,這是一件多麼合算的事情。

閱讀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現在這個智能手機引發的碎片化時代,卻變得有些奢侈。當然用手機也可以看書,而且碎片化時間裡讀一些手機短文也會有收益,想一下如果沒有智能手機,我們的碎片化時間用來幹什麼我們根本意識不到。

但讀書這件事可以提醒,但不能過分強調。讀過書的人沒有必要沾沾自喜拿讀書這件事為自己做裝飾,讀書把自己讀壞的也大有人在。其實讀書不在於讀了多少,而是領會了多少。反過來不怎麼看書卻取得世俗意義上成功的人也比比皆是,他們可能足夠有悟性,很多經驗的習得是靠自己實踐摸索,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本就無可厚非。

至於讀過書顯得有學問,發個朋友圈都不一樣,看到美景都會發出一句合適的唐詩,而讀書少的人缺乏這樣的雅緻,這樣的比較也沒有太大必要。多讀書也不是為了讓別人誇自己學問有多大,而是為了內心的充盈,這是自己的需要,而非讀完到處去顯耀,如果那樣做反而是把書讀小了。

昨天還見到一篇文章,一個書呆子具有買書強迫症,家裡書櫃上的書沉到木地板都快承受不住,他還是控制不住要買買買,但買的多讀的少,想找某一本書也非常困難,不知道自己放到了哪裡。這樣的所謂讀書人,一點都不值得羨慕。


鄭捕頭


當一個人內心空虛無助的時候,很多時候就開始向外索取,以名牌彰顯身份,以財富區分階層,以物慾滿足虛榮,與我們極大豐富的物品及強盛的購買慾望,不能絕對掛勾,但至少有著某種聯繫。你只要稍加留意,骨子裡的讀書人形象,從古代至今,雖然有些變化,但大多是兩袖清風,素面朝天。

所以,經常看書的人,和不看書的人,差別甚大。

一、讓你顯得很不合群,但很喜悅

讀萬卷書就好比是行萬里路,讀多了,看多了,想得多了,很多疑問慢慢消於無形了,你覺得你的腦子比以前好用多了,別人一說個什麼問題,你潛意識裡就有答案,不用太多思索就能脫口而出,所謂口吐蓮花的感覺。

但這樣造成的情形是,別人開始嫉妒你,甚至開始疏遠你,一種以前不曾有過的孤獨感開始襲上心頭,但你內心並不害怕,而是靜下來時會自鳴得意,為什麼?因為沒有比思想的自由更幸福的事情。

二、讓你看待問題的方式產生變化,變得通透

當我們所知不多時,我們往往說就事論事,認為是很公正客觀的看法,實際上遠遠不是。舉個例子,我們在接到一個事情、或者說一個任務的時候,他其實有7個層次的:物——事——人——運——心——性(命),就事論事,只是在第二個層次,如果我們拔高一個層次來看待事情,就能站得高看得遠,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就會多一些。關於怎麼造物,怎麼做人,怎麼握運,怎麼用心,如何做到自性,每一個層次裡,都是百花齊放,經典輩出,各路高山大德,各種思想與方法,都是一個領域,每個領域裡都有大量經典作品,如果你讀過,有些是幾千年前的,有些是當代的,你跟各路大師對話過,你的思想境界肯定會不一樣,你的內心會變得清淨安寧,變得有主見,變得一件事情有N種決策,別人只能看到事,你能看到很遠處的不同結局。

讓你變得憤世疾俗,卻會寧靜

通俗點講,所謂知識份子,就是看得書多,儲存的知識多,懂得多,對於身邊的人事物境,你就會有很多種想法,而在這多種想法當中,你還會根據你自己的價值判斷,或者受別人的要求,選擇你認為正確的路徑。

但你身邊那些不讀書的人,他們想到一個解決辦法就激動異常,而且固執己見,因為你都看到按照他的辦法最終會出現什麼樣的結局,由於你有了崇高的心靈與道德律令,你會跟他們激辯,但由於受現實的老大文化的影響,真理很多時候不見得能幹得過命令,所以很多時候被人罵為憤青,可能有時候會有一些自大,世人皆醉,唯我獨醒!

但我認為,通過多看書多悟道,就會知道自己的命運是什麼,明白自己從哪裡來,又將要到哪裡去,擺正自己心態,就會獲得幸福。

讓你變得力透紙背氣宇軒昂,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看多了,想多了,悟多了,行動多了,你接觸一個人、遇到一件事、接到一個任務,你都會立馬觸及問題的本質,想到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如同淨空法師所說的,悟道的大師們,遇到他完全不熟悉的問題,他也馬上能給你完美的解決方案,佛家稱為無漏智,我們凡人都是有漏智,就是解決方法是基於碎片化的、條塊化的、功利化的,而不是全景式的解決方案,就如同滴滴將出行賦予社交功能,卻疏忽了最重大的安全項,導致慘劇接二連三,引起國人公憤。只要我們能真正體驗到讀萬卷書就如同行萬里路的大美,我們就會真的喜歡上五讀俱全、以讀攻讀,就會沉浸在眾樂樂不如讀樂樂的幸福中,我們的心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廣大,我們遇到問題就會處變不驚,心有塊壘橫陳氣象萬千,你的能量就會越來越強大,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相由心生,表現在你的外在就是口吐蓮花,氣宇軒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