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美國大豆運回中國比國內大豆還要便宜?你怎麼看?

碩碩38277136


為什麼有人說美國大豆運回中國比國內大豆還要便宜?我國大豆和玉米等農作物一直以來都需依賴進口,我國每年會從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進口大量的大豆用於國內消費需求。而大豆在我國除了直接食用以外還被用來製作豆粕、大豆油等。



我國大豆缺口一直存在是造成導致依賴進口的主要原因,由於我國大豆為非轉基因大豆,在產量、出油率上面跟美國、巴西等國的非轉基因大豆相比相差很遠。

美國大豆主要為轉基因大豆,不論在產量和出油率上都佔據很大優勢,而且美國主要為平原地區,種植面積廣泛,種植大豆成本低,即使進口到我國其價格依然比我國大豆低。



僅僅在去年美國就向我國出口了將近3251萬噸的大豆,總價值超過139億美元,美國大豆大面積種植基本靠機械化管理,種植更加高效。

雖然目前轉基因大豆在世界都存在很多爭議,但是由於目前還沒有科學家找出轉基因大豆的危害,因此轉基因大豆在美國很早之前就獲得批准,並且大量種植、推廣開來。



最後就是我國很多企業依賴進口大豆,進一步促進了美國大豆的進口增加。在企業利益驅使下,很多大豆加工企業會把加工廠建設在港口附近,以方收購便宜的進口轉基因大豆,這樣可以很好的降低成本,而且轉基因大豆出油率更高,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雖然目前我國和美國貿易摩擦持續,即使我國加徵25%關稅,但是完稅後進口大豆自然價格較低,這也是我國多數大豆加工企業選擇進口大豆的原因。


鄉村波比


為什麼美國大豆運回中國,都要比國內大豆還要便宜?


首先就是大豆品種不一樣。我國的大豆是非轉基因大豆,而美豆是轉基因大豆。轉基因大豆它的優點就是產量高,出油率高,而且耐藥性非常好,草甘膦隨便噴對它都沒有多大的危害,所以美豆的病害比較少,產量自然就上去了。

而且因為美國因為地廣人稀,土地成本比較低,加上土地比較集中,在種植管理上面比較有優勢,好管理,人工投入成本比較低,加上農業大型機械化上面比較發達,幾個人就可以管理種植幾千畝,上萬畝的土地,所以種植出來的大豆價格成本會比較低,即使比我國的大豆價格低廉,人家還是有得賺的。這一點不光是大豆,包括玉米,高粱等糧食作物都是一樣的。


而且美豆的種植補貼力度也比較大,國家支持大都出口,所以美豆種植面積也比較大,產量也是比較高的。雖然目前巴西的大豆產量也在不斷的增長,但是目前和美豆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反觀我們的國產大豆,近幾年因為農藥,化肥,人工,機械等成本在不斷增長,加上土地不夠集中,農業大型機械化還不夠發達,所以大豆的種植成本一直在有所增加。但是國內的大豆價格,因為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國的低廉大豆的影響下,國產大豆價格卻沒有上漲多少,所以國產大豆價格雖然比較高,但是利潤確實越來越少。所以我國大豆需求雖然比較緊張,但是種植面積卻沒有大幅上漲,如果沒有大豆種植補貼的話,我估計種植大豆的農戶會更少。

不過所幸的是,近幾年國家為了提高國產大豆的總產量,減少對進口大豆的依賴性,提高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一直在加大大豆的種植補貼,並且對玉米做出了供給側的改革,降低取消玉米的種植補貼,就是為了提高大豆的種植面積。所以近幾年國產大豆的種植面積也在不斷的增長,而且大豆的總產量也是年年都有增長。


總之,我們和美國的國情不一樣,所以在大豆價格上,也是有較大的差距,國產大豆也沒有必要,和轉基因大豆去比價格。即使美豆價格再低,國產大豆也是不能丟的。不光不能丟,國產大豆還得大力發展去種植,這樣才能不斷的提高產量降低成本,我們的大豆才能越走越好的!


賣柚子的小夥子


美國的農產品原本價格比中國的農產品價格要高好多比如小麥,我們的可以打1000~1500斤而美國的最多4~500斤,因為我們的產量是美國的兩倍,所以在05年以前都是我們向美國出口農產品。但這種情況在大概05年以後出現了變化,因為我們的農產品便宜美國沒辦法就逼迫中國人民幣升值,結果就是人民幣升值以後相關的農產品也隨著升值了,我國的農產品國際價格接近提高了兩倍!所以現在造成我們的農產品沒辦法出口,但美國的相反卻進口到了我國。這就是實際情況,並不是說美國的什麼科技先進,什麼機械化,集約化,這些都不是,論產量,成本美國沒有一樣可以超過中國農業,但人家是美國啊,人家的美元是國際貨幣,你的產品在國際賣什麼價由人家定,由不得你自己。但有一點必須說清楚,我們的農業並不比任何國家落後,落後的只是我們的國家!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強大了,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糧食的定價權歸了我們,那我們的農業一定不會輸給任何國家!


隨緣198769237


近二十年來,中國的大豆播種面積變化不大,在緩慢上升約15%之後又下降到原位。但中國每年進口的大豆數量則直線上升,2012年達到5300萬噸,大約是該年中國自己生產的1300萬噸的四倍。這意味著中國大豆消費總量的80%是進口的。在20世紀上半期,中國曾經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大豆生產和出口國,而且直至1995年,中國消費的大豆基本由國內生產提供。2013年9月7日,生物化學博士方舟子發起活動提倡公眾“品嚐”轉基因食品,自稱是一項“科普”工作,引起電視節目主持人崔永元的激烈評擊,導致兩人的“五輪激戰”,一時轉基因食品問題成為公眾關心的熱點,其中大豆問題特別突出。方舟子主要從科學主義和現代主義角度來看待問題,而在同一時段,王紹光、嚴海蓉等知名“左派”學者則主要從反對跨國資本和提倡民族主權角度出發來論證轉基因食品對小生產者、中國農業和相關產業所帶來的破壞性衝擊,同時也把問題納入長遠的食物安全和環境汙染框架內來進行討論。

大豆生產首先要明確的是,大豆生產是佔用相對較多土地和使用相對較少勞動力的農業生產,其單位面積產值較低。它的單位面積產值要遠低於高值農產品——諸如(我們稱之為)“新農業”的拱棚/溫室蔬菜、水果和肉魚養殖。2009年以來,每年需要另外播種約四億畝以上的大豆,佔到全國總播種面積的15%~20%。這意味著必須減少如此幅度的穀物或高值新農業產品,實際上根本就不可考慮。這是國內大豆產量沒有顯著增加而大豆進口快速增長的基本原因。而近二十年來大豆的播種面積之所以沒有更多地縮減(雖然,最近幾年——從2009到2013年——也顯示了令人擔憂的急劇下降;這個問題下面還要討論),主要是因為國家出於保證基本食品供應獨立性的考慮,一直都在補貼不那麼高效益的大豆和糧食種植(包括糧食種植按畝補貼和機械購買補貼),並大規模儲備糧食藉以穩定價格(在價格過低時買進、過高時拋出,於2008年所儲備糧食達到總產的20%以上)。②在大豆主產區,如黑龍江,大豆和小麥、水稻、玉米享受一樣的種糧補貼。③在內地非大豆主產區,大豆一般不享受種糧補貼,這和那些地區大豆種植面積小和零散有關。但近年來各地政策執行中,出現一種趨勢,即按照承包地面積進行種糧補貼,而不考慮實際種植品種。同時,國家針對大豆,最近正在設計所謂的“目標價格補貼”制度。其主要內容是,如果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按兩者的價差核定補貼額,由政府直接補貼給農民;如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則不啟動補貼。預計“目標價格補貼”制度將成為大豆這一農產品最主要的補貼方式,未來也許可以起到穩定大豆生產的作用。④國家的保護措施是大豆播種面積在近二十年來沒有更大幅度縮減的基本原因。如果簡單按照中國勞動力相對豐富和便宜,以及美國、巴西等國家的土地相對豐富和便宜的“比較優勢”邏輯來考慮,更為經濟的結合是更高度的分工和交換:由中國來負擔更多的勞動相對密集的蔬菜、水果的種植和肉魚養殖,由美國、巴西、阿根廷來負擔更多的土地密集糧食生產。但是,糧食結構從來就不簡單決定於經濟因素,政治因素也起了一定作用。對中國進口大豆的來源地美國來說,其經濟邏輯則正好相反。轉基因大豆佔到絕對優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抗農達”(RR,Roundup Ready )轉基因大豆的一個關鍵特徵:“農達”(Roundup )草柑膦是美國最廣泛使用的除雜草劑,而所謂的“抗農達”的含義就是RR轉基因大豆具有抗拒這種除草劑的能力。這是個關鍵特徵,因為對地多人少的美國農業來說,節省勞動力而不是節省用地才是最關鍵的因素。這裡應該說明,迄今轉基因大豆並沒有能夠實現比天然大豆要高的單位面積產量。美國之所以能夠相對廉價生產這種轉基因大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借草柑膦的使用而節省了除草所需的勞動成本,而不是因為它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這也是美國這種轉基因大豆之所以能夠佔據到其本國90%的大豆生產以及大規模佔據中國進口大豆市場的重要因素。

大豆需求當然,促成當前的大豆經濟結構背後的另一主要經濟動力是市場需求。從這個角度來考慮,其中的關鍵因素是近三十年來伴隨人民收入提高而來的中國食品消費的轉型,從(我們稱之為)原來的8:1:1(糧食:蔬菜:肉食)比例朝向(黃宗智和彭玉生根據目前大陸城市中上層收入人群以及臺灣地區消費狀況而預測的)4:3:3的演變。豆油消費的增加主要來自伴隨人們收入提高而來的更多食用油的需求。與菜油相比,豆油脂肪含量較低,比較健康。之前,菜油一直是中國的主要食用油,但近年來其地位已經被大豆油所取代。雖然如此,這些年來油菜的播種面積仍然基本穩定,豆油消費的增加是加在之前的菜油消費之上的,反映了人們伴隨收入增加而增加食用植物油消費的大趨勢。豆油之所以多用進口轉基因大豆不僅是因為其原料相對便宜,也因為其含油量(19%)要高於中國的天然大豆(17%)。對比近年來各種不同食用油的消費量,說明豆油使用擴增的總體趨勢。今天其總量已經達到將近一千萬噸,消耗的大豆原料在五千萬噸以上,一部分來自國內自產,更多來自進口大豆和豆油。豆粕用於飼料則主要源自肉食消費增加及其所導致的養殖業的快速擴增,由此促使飼料需求的大規模擴增。而大豆之所以被用於飼料的關鍵原因在於大豆豆粕所起的作用:動物營養科學研究發現,一份豆粕加上四份玉米或其他飼料,能夠使豬、牛、雞、鴨、魚更高效地把飼料消化為蛋白質。近年來新添加的飼料使用基本屬於這種新的高效豆粕飼料。說明近年來進口的大豆約三分之二是用於生產飼料的。飼料中的“飼用豆粕”之所以主要依賴進口轉基因大豆主要是因為其價格相對便宜。有的相關論述認為中國是因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在大豆方面迫不得已只徵收3%的進口稅。有論者指控,1995年黑龍江省因其大豆減產而把本省所產大豆限於省內使用,由此觸發從境外進口大豆的長期趨勢。美國生產商由此看到商機,藉助於其先進的飼料生產技術而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這些觀察都沒錯,但如果沒有上述相對便宜的基本動因,進口大豆絕對不會達到如今的規模。當然,美國政府大力補貼出口的轉基因大豆生產也起了一定作用。但對中國來說,地多人少國家所產的大豆既然基本比地少人多的中國便宜,更便宜點只會更加強使用進口大豆的動機。也就是說,中國政府之所以繼續接受低關稅是有其經濟考慮的。

並非不收購國內大豆,只是國產大豆在同進口大豆對比時顯得沒有優勢而已。從當前國情看,進口大豆主要有以下原因1、國產大豆供給不足,2、美國大豆質優價廉。下面從這兩方面看一下。

國產大豆供給

據統計我國2017年全年進口大豆量在9500萬噸左右,而國家統計局所公佈的我國豆類產量僅1916.9萬噸,近5倍的差距。難不成我國大豆麵積再增加5倍?顯然不可能的,之前已經做過分析,倘若不去進口大豆,單純的依賴國產大豆滿足國內需求,國內就會陷入糧食危機。因為糧食作物產量比大豆產量高出很多。

將糧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主糧保障實現自給自足,而進口大豆,可以說這是國家既定方略。而今在糧食已經實現相對富足之際,對玉米實施調減,只能說這也是略微的緩解。從2017年的種植面積看,大豆麵積提高了978萬畝。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大豆麵積不會這麼無止境的增下去。既要滿足國內需求,又要避免國內糧食危機,只能依賴於進口大豆。

有人會質疑,為何進口美國轉基因大豆,我們不也可以進口非轉基因大豆嗎?

無論你對轉基因農作物怎麼看,就目前國際形勢看,轉基因大豆已經佔領了整個大豆的流通市場。美國、巴西、阿根廷,這是世界三大轉基因大豆生產國也是大豆主產出口國。美國大豆轉基因比例高達90%,而巴西佔到了75%,阿根廷則基本上全部都是轉基因大豆。可以說,國際市場所流通的大豆都是轉基因大豆,要解決國內大豆需求,別無選擇,總不能去俄羅斯奪一些地盤種大豆吧?。因此,當前國家也是為了保險起見,進口大豆用途只做豆粕和榨油。

關於轉基因大豆安全性問題,目前尚有爭議。但是我們應當看清一個事實,自從轉基因大豆1996年美國商業化種植以來,至今已經超過20多年,尚未發現科學有力的安全性質疑證據。目前,全球範圍看,美國、歐盟、中國、日本、加拿大等59個(不完全統計,有準確數字的可提供)國家或地區都批准了轉基因作物的進口。

我國的轉基因大豆用途方面規定的很清楚,就是榨油和豆粕。之前本人文章也有介紹轉基因大豆油並沒有蛋白成分。我們所食用的豆油成分為脂肪,基因表達產物為蛋白,在大豆油的加工中,蛋白即便壓榨時候存在,通過層層過濾的精加工也剔除了,消費者大可放心,本質來說,轉基因大豆油和傳統豆油沒有什麼區別。

價位

以2018年3月2日到港進口大豆價位看3420元/噸(1.71元/斤),而國內大豆市場價在1.8-1.9元/斤。作為企業來講,怎麼可能會拋棄利潤,拿出所謂的愛國心支持國產大豆。面對低廉優質的的進口大豆,為什麼不進口呢?從榨油用途來說,進口的轉基因大豆普遍要比國產大豆出油率高出2個百分點,這也是受到企業歡迎的一方面。至於美國方面大豆為何便宜,一方面那邊轉基因大豆便於管理,種植成本偏低,另外,美國農業機械化程度高,人工成本低。

基於以上分析,從目前國情看,甭管進口的是不是轉基因大豆,都必須進口,否則的話國產大豆是難以滿足供給需求的。上世紀90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騰飛而改變,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油、肉、蛋、豆類蛋白質品需求量急劇攀升自1996年國家開放進口,98年進口大豆400多萬噸,到了2017年達到9500萬噸。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還將長期進口大豆,這是不可避免的事。

歡迎評論區留言或者添加關注,為您分享更多農業科學信息。


農多收之家


為什麼有人說美國大豆運回中國比國內大豆還要便宜?你怎麼看?

美國大豆,即便是加上運費運到中國,還比自己生產的大豆每斤便宜好幾毛錢。這主要還是因為美國大豆在其本土特別便宜,賣到了國際市場也是如此!為什麼這麼便宜呢?


第一,美國地廣人稀,農業的機械化程度相對中國來說比較高。我們這裡十幾個人完成的勞動量,在美國可能一個人就能完成,甚至比十幾個人的還要多,並且很輕鬆,開著機器就能完成任務。我國的農業發展稍微落後,人工成本的附加值比較高,也就是成品大豆的價值也比較高。

第二,大豆的品種不同,美國大豆的出油率以及產量都高於我國生產的大豆。美國的科技化程度高,其大豆的技術含量較高。加上產量比較多,而且勞動力成本低,這就決定了美國大豆本身的價值就會低很多。



我國的農業現代化程度近些年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當然我們的農業早已經今非昔比了,規模化種植已經初步形成,現代化手段也得到了穩步的推進。


小偉三農


美國大豆似乎是我國網絡上的網紅豆啊!

美豆的紅有以下幾點:一是轉基因大豆,二是便宜的大豆,三是美帝的大豆。但是除了第三條的意識形態原因,前兩條還有一類大豆也符合,那就是巴西大豆,巴西豆也是轉基因的也是便宜的,而且巴西豆也是多年來我國大豆進口的主要大豆種類,以2017年為例,我國進口9553.6萬噸,其中巴西豆就有5000多萬噸佔一半以上,美豆是3285萬噸。大家只批了萬惡的美豆,巴西豆則悶聲發大財,而且今年還趁火打劫坐地起價的大賺了一筆。

回到主題,美豆為啥到港價都比我們便宜,其實不僅僅美豆,巴西豆阿根廷豆都是如此。歸根結底還是別人產量高卻投入低,而我們產量低投入還比別人高,這一進一出可不就成就今天這個局面麼!別人平均畝產200多公斤,我們的都不到150公斤。所以,只靠汙名化解決不了問題,只有提高我們自己大豆的產量與榨油品質,才會讓我們的產品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還有一個殘酷的現實,無論我們大豆如何提高產量,我們還是要大量進口,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耕地去種大豆。


柳小慶


美國對轉基因大豆補貼40%以上,主要為出口中國,世界上只有中國大量消費大豆,轉基因磚家則配合宣傳轉基因產量高所以價格低,磚家人在“曹營心在漢”,美國轉基因大豆加上40%價格在中國不會有市場,所以轉基因補貼40%就出來了,中國老百姓吃的轉基因大豆油含有美國40%以上的價格補貼,美國可不是來中國做慈善,補貼唯一原因就是讓中國老百姓吃轉基因大豆油,其他高科技中國花錢都進口不來,我們就用腳指頭想想米國的“慈善”吧


三月江南41019731


美國🇺🇸大豆要佔三大優勢:

一是美國有四十億畝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面積,是中國🇨🇳旱澇保收耕地面積的八倍,而美國🇺🇸的人口只有中國🇨🇳人口的四分之一!

二是機械化耕地,平均一個人能種四十畝地!而中國平均一個人只種兩畝地!

三是美國🇺🇸政府仍然補貼豆農!

所以特朗普有底氣同中國🇨🇳打貿易戰!他認為中國離開了美國的糧食就活不下去!

中國🇨🇳的對策:

一是治標:轉向其他國家購買大豆,或補貼本國糧農!

二是治本:在十年內南水北調三千億立方米,到西北華北開發二十億畝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面積!大西線南水北調一千億方!三峽工程攔截的洪水一千億方!渤海灣建設成內陸淡水湖工程至少五百億方!端穩鐵飯碗,富民強國,降低農業成本價,抗擊美國轉基因!


綜改1


美國大豆之所運到中國能賣的比國內大豆還便宜,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補貼、二是農業科技及現代化的機械化大農業。

在美國有29個洲40萬農業人口在種大豆,2012年美國大豆種植面積達7497.6萬英畝,是排在玉米後的第二大農作物。

美國政府對農業從1933年開始執行補貼政策


有鑑於此中國政府同樣也開始了對農民種植大豆開始了補貼政策。然而,中國農業與美國農業相比仍然差距不小。

美國科技對農業的支持從肓種、施肥、除草到除病蟲害提供了全方位的配套服務。僅以大豆的品種培育來說,相關科技公司就在我國搜尋了無數品種帶回國做相關品種優肓科研項目。

其次,就是先進的機械化大農業耕種經營模式。這就不僅使農作物的豐產有了保障,更是大大降低了農產品成本。而中國能夠做到機械化大農業的只有北大荒等極少數地區。


史可見證


他們說的是真的,即便是加上運費,美國大豆到了中國還比咱們國家產的大豆每斤便宜好幾毛錢。

這主要還是因為美國大豆在他們本國特別的便宜,賣到了國際市場也是如此!歸根結底,這是中美兩國之間大豆產業發展之間的差距。



不出意外的話,這種差距將會在未來長期保持下去,而且無法得到根本性改善。

造成這樣的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多年來,國產大豆大豆產業發展停滯不前,畝產和種植效益遲遲不見提升。

其二,美國大豆種植和產業發展太厲害了,平均畝產和大豆種植水平世界第一。

美國大豆價格優勢明顯。

你知道美國大豆的生產成本有多麼低的時候,你就應該明白為何美國大豆即便是漂洋過海上萬公里之後,加上各種稅收和其他成本之後,到了加工企業的車間裡,還是會比國產大豆便宜很多。

單單就生產成本來說,美國大豆比中國大豆便宜一半,據筆者瞭解,2018年美國大豆的生產成本和往年相差不大,摺合人民幣大概在1600元每噸左右,也就是八毛錢一斤而已。

所以,此前,美國大豆也是中國進口大豆中最便宜的哪一個,沒有之一。

而在沒有被加徵額外關稅之前的美國大豆到達中國港口的價格大概是3000到3100元每噸,比國產大豆便宜800元每噸以上。

此外,不僅美國大豆比中國大豆便宜,比包括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大豆生產和出口大國相比,美國大豆的價格優勢也是比較明顯。

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我國已經有大半年時間沒有大量採購美國大豆了,轉而進口更加大量的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同時也通過加大大豆生產者補貼的方式來提高國產大豆自給率。

國產大豆,要加油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