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平談民營企業、小微企業金融創新:建議發牌照、開放徵信系統

黃益平談民營企業、小微企業金融創新:建議發牌照、開放徵信系統

“民營企業或者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民營企業融資難在中國更加嚴重;我們短期的一些為了防範風險的很好的政策實施,客觀上來說,對民營企業造成了很多的傷害。”

在11月17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和金融城主辦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會“上,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針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做了相關分享。

黃益平坦言,今年以來,國務院召開了多次關於要解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的會議,並採取了很多政策。例如:定向降存;財政部和其他幾家金融機構一起建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希望為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融資提供一些政策性的支持;銀保監要求商業銀行增長對民營企業貸款的比例等。

但這些政策是否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現在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黃益平提出了疑問。

黃益平認為,監管層的政策在短期內會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真正要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首先,要靠市場化的手段,而不是單純行政手段;第二,要對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政策性支持,這個責任應該交給政府,而不要把這個責任一股腦地放到商業金融機構的身上。

最後,黃益平認為,數字金融在幫助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第一,真正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首先需要放棄一些行政性的思維。

行政性的手段在短期是可用的,但不是幫助我們解決根本性問題的辦法。根本性的思路應該是市場化的策略,尤其是利率市場化和市場化的風險定價。

第二,對於個別企業在特定時期,政府可以通過財政和政策性金融手段給予扶持。

第三,中國的金融機構在解決民營企業融資獲客難、風控難方面已經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簡單的說是線下靠軟信息,線上靠大數據。實際上,最佳的模式可能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第四,監管部門應該積極支持市場化的服務民營企業的風險可控的金融創新,具體來說,有三個方面:1.發牌照。2.開放徵信系統。3.解決遠程開戶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