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題材和券商板塊為啥是好兄弟?

先說券商板塊,券商股自從10月19日監管救市以後,以國海證券、太平洋的連續漲停,成為市場反彈的領頭羊。

這種小券商,之所以能在10月下旬反彈,這個邏輯,我之前給大家講解過,就是由於股權質押的危機緩解,對小券商是超級利好,愈是比較小,比較爛的券商愈受益。反觀大券商,由於底子厚,實力強,質押危機不會對它們傷筋動骨的,大券商只能跟著小券商後屁股漲一點,幅度不會太大。

所以,我們看到了,業績最差的國海、太平洋漲到一定幅度後,開始震盪盤整了,這個週期大概在兩週左右。

那為什麼,券商板塊在本週四又開始重新活躍走強了呢?其本質上,還是政策面的驅動。

讓券商來投資科創板,這比現在市場情緒炒作的幾個不靠譜的創投公司或者參股擬上市的獨角獸要確定的多的多。

再換個角度思考,科創無論是不是T+0,或者是50%漲幅限制,科創股必定吸引大批增量資金入場,管你股價跌不跌,散戶虧不虧,成交肯定是起爆的,券商在後臺旱澇保收的賺著手續費,這是躺著賺錢啊。

就像,我在本週四下定的結論一樣,市場對券商在科創未來的收益,還沒反應過來,市場是要糾錯的,下午以多元投資為主的小券商開始二波行情了。

所以,科創概念和券商板塊,在這波極好的賺錢效應下,一定是攜手並進的,如果你想在這波行情中賺到錢,科創和券商是必須要配置的主題。

說完券商板塊,再說回科創。

坦誠的講,現在市場的科創炒作,已經進入了瞎逼炒階段。

進入到了這種瞎逼炒階段後,我有了一種莫名的熟悉感,這和去年的雄安炒作手法是多麼相似。雄安炒作的時候,沾邊雄安的公司多達上百家。

雖然都是國家的大政策大方針,但炒雄安題材的缺點就是有太多的潛伏盤、對手盤。以權貴階層為代表的基金提前埋伏了,整個雄安一戰,大小遊資虧損了百億,我清楚的記得豬肉榮,幾個億搞進去後,大半年都沒緩過精氣神來,遊資們是真寒心了。

可這次,科創題材不一樣,目前還沒看到有潛伏盤,所以,這波遊資是鐵了心的往死裡搞。

那麼,科創的幾個方向是什麼?不外乎三個方向

1、本身就有創投屬性的公司。2、含有科技園區的上市公司。3、參股獨角獸擬上市的公司。

目前來看,雖然市場的炒作已經涉及到了全部三個方向,但還是以第一個方向為主,因為第一個方向是最確定的。而2和3,由於科創板具體實施細則沒有出臺,後期發力的可能性更大。

我上文提到的那個股友,就是放棄了1去做3,沒有看清本質,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下週的交易策略很簡單:無論資金量的大小,科創和券商必須要配置。高送這種非主流,不做也罷,時間週期沒到,短時間還掀不起風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