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全方位修法夯實誠信法制體系 已對77位失信者實施聯合懲治

證監會的誠信建設源於資本市場之急需,開端於國務院及其他部委之前列,今年又進行了多方面修訂,吸納至今最新的制度成果,並進行創新,其誠信規章從《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升格到

《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雖僅兩字之差,但實現質的飛躍。

記者從證監會獲悉,今年以來,證監會已分兩批對77名失信者進行聯合懲戒,並公示於大眾。

證監會全方位修法夯實誠信法制體系 已對77位失信者實施聯合懲治

時代變遷須全方位修法

證監會於2012年頒佈並實施資本市場首部誠信規章——《暫行辦法》,較早將誠信這一道德範疇上升到法制層面進行規範,是其最大亮點。通過對誠信信息的界定與歸集,誠信信息的公開與查詢,失信約束和守信激勵等一系列具體制度機制,強化了對市場主體及其行為的誠信約束,提升了全行業誠信意識。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暫行辦法》施行至今,社會大環境對於誠信的重要性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一些新的制度也相繼出現。

國務院繼連續出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等6個誠信建設方面的專門文件,其他領域政策文件也就誠信監管制度機制創新作出部署,明確要求建立一系列新的誠信建設監管制度,包括行政許可申請人誠信承諾制度誠信報告制度誠信會員制度

市場主體誠信或者信用分類管理嚴重失信“黑名單”公開曝光對誠信者予以激勵的“綠色通道”制度限制金融機構向失信主體提供金融服務在市場準入等方面對失信者進行懲戒以及實現信息共享失信聯合懲戒守信聯合激勵等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資本市場自身發生巨大變化,創業板不斷擴大,新三板、私募基金市場快速發展,區域股權市場已納入規範發展軌道,資產支持證券、債券以及期貨等領域也有新發展,這些領域都要納入市場誠信建設框架。同時,亟待進一步創新誠信監管制度機制,以適應市場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方式日新月異並相互交織,市場運行日益複雜的局面。這些制度層面以及現實中出現的新問題,迫使證監會對《暫行辦法》進行大修。

實施違法失信信息公示

單從結構上看,新規對原規的43條修改了24條,,增加11條,刪除4條。但更重要的則是從多方面進行了大幅度修改。

這名負責人解釋說,新規章擴充了誠信信息覆蓋的主體範圍

將投資者納入誠信信息主體範圍,新增新三板掛牌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及運營機構、基金服務機構、為證券期貨業務提供存管和託管業務的商業銀行等。

新規章還擴充誠信信息的內容覆蓋面

將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等主體,將證券期貨行業組織對相關行業和市場主體的誠信評估結果納入誠信信息歸集範圍,將拒不執行生效行政處罰及監督管理措施、拒不配合監督檢查或調查被有關機關處罰處理、以不正當手段干擾監管執法工作等違約失信信息等納入歸集範圍。

根據證券市場特點,建立市場準入環節的誠信承諾制度,探索建立發行人、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等主要市場主體誠信積制度。

根據積分,對市場主體實施誠信分類監督管理。

建立行政許可“綠色通道”制度,對沒有刑事犯罪記錄的,以及近三年來未被有關部門行政處罰等誠信狀況較好的,行政許可事項申請人實行優先審查制度。

同時,新規章還強化事後監管環節的誠信約束要求,明確將查閱誠信檔案作為作出行政處罰、實施市場禁入、採取監督管理措施以及開展監督檢查等日常監管工作的必要環節。建立重大違法失信信息公示制度等。

數據庫助力大數據執法

自《暫行辦法》施行以來,證監會就在其官網上對失信主體及行為進行公示,相關主體可據此進行查詢。數據庫全面記錄各類失信主體及其失信行為。

據悉,2017年,存在違法失信記錄的機構共1072家

其中,上市公司相關責任主體355家、非上市公眾公司相關責任主體117家、公司債券發行人57家、證券公司75家、基金管理公司27家、期貨公司52家、證券投資諮詢機構46家、基金銷售機構37家、資信評級機構2家、會計師事務所22家、資產評估機構16家、律師事務所1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174家、機構投資者61家、其他違法失信機構17家。

存在違法失信記錄的個人共1716人

其中,上市公司相關人員927人、非上市公眾公司相關人員77人、公司債券發行人相關人員24人,證券公司從業人員109人、基金管理公司從業人員60人、期貨公司從業人員54人、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從業人員1人、會計師事務所從業人員106人、資產評估機構從業人員37人、律師事務所從業人員18人、私募基金管理人從業人員29人、個人投資者245人、其他人員29人。

從違法失信行為情況看,市場違法失信行為中信息披露違法失信行為仍然高居首位,佔比47.4%。其次為內控管理違法失信行為、業務經營違法失認、市場交易違法失認行為等。

這位負責人分析說,正是基於誠信數據庫,證監會運用大數據執法,對屢查屢犯者進行嚴厲打擊。

聯合懲戒取得良好效果

6月下旬,當事人楊某某主動聯繫派出機構,繳納拖欠一年多的罰款。這是證監會今年將失信者實施聯合懲戒後發生案例。

聯合懲戒基於誠信規章的基本原則,根據《關於在一定期限內適當限制特定嚴重失信人乘坐火車 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關於在一定期限內適當限制特定嚴重失信人乘坐民用航空器 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以及《關於在一定期限內適當限制特定嚴重失信人乘坐火車和民用航空器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通過“信用中國”網站公示失信者名單。

證監會今年分兩批公示資本市場失信者名單,第一批31人,其中5人被列入“不履行公開承諾主體”,26人被列入“不繳納罰沒款當事人”。第二批46人,共77人

在楊某某繳納拖欠的罰款後,證監會依規將其從聯合懲戒名單中移除。在邢某、錢某某、楊某某等人主動繳納全部罰款後,證監會依規不再將其列入擬公佈名單。“兩限”工作的聯合懲戒效果初步顯現。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稱,根據相關規定,當事人在收到行政處罰當事人在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未繳納完畢罰沒款,將被列入資本市場失信者名單。對在法定期限內不繳納罰沒款的,證監會將依據行政強制法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並由法院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直至罰沒款繳納義務履行完畢。

該負責人說,證監會對失信者實施聯合懲戒,就是希望通過鐵路和民航部門對失信者的約束,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使得資本市場失信者無處遁形。

誠信社會建設需要制度先行

誠信,是每個人應遵守的日常行為規範,是每個市場機構應遵循的基本規則,也是全社會每個行業都應履行的基本準則。但誠信社會的形成,僅通過簡單的道德說教進行約束顯然是難以達成的。證券交易以誠信為基礎,證監會制(修)訂的證券期貨誠信管理辦法,以此為據進行大數據執法,取得良好效果,為各行各業提供了樣本。

正是基於制度的重要,國務院發佈了一系列規範性文件,並在此基礎上實行的聯合懲戒措施,將違法失信者向全社會公示,才形成了一處失信處處受限格局。事實說明,只有通過這些強制性規範進行約束,才能在全社會形成人人講誠信、行行講誠信的良好社會秩序。

來源 | 法制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