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時論:形成誠實守信重信守諾的良好風尚

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日前印發《關於集中治理誠信缺失突出問題 提升全社會誠信水平的工作方案》,針對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誠信缺失問題和經濟社會領域出現的失信突出問題部署開展專項治理。

這是著眼於新時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全面提升全社會誠信水平的重要部署,廣東各地區各部門務必認真貫徹落實,持續推動形成全社會誠實守信、重信守諾的良好風尚。

誠信是和諧社會的基石和重要特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南方時論:形成誠實守信重信守諾的良好風尚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出臺了首部國家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為全社會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制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並將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個人誠信建設等納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出臺多項具體指導意見,推動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頂層設計日益完善、機制體制等基礎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為誠信中國建設構築了堅實的制度支撐。

還要清醒地看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當前國內很多領域還存在著亟待根治的失信現象,要求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誠信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社會誠信建設長抓不懈,久久為功。

綜觀《方案》部署的19項專項治理工作,涉及公共安全、金融、生態、扶貧、醫療、司法、慈善、教育、體育等諸多領域,有關係經濟秩序、社會穩定和公平正義的重要方面,也有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焦點問題;有“執行難”“工資拖欠”“不合理低價遊”以及逃稅騙稅等老問題,也有電信網絡詐騙、互聯網虛假信息、互聯網金融風險、生態環境保護失信等新熱點,相當一部分是老百姓關注的“痛點”和當下我國社會誠信建設的難點。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全省各地區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全面落實《方案》部署,集中精力做好各項治理工作,把取得紮實成效作為回應人民群眾關切的重要標誌,在解決問題上出硬招、實招,力求在治理重點領域和突出問題上不斷突破,使全社會誠信意識普遍增強,誠信風尚日益形成,誠信社會愈益健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對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既要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又要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南方時論:形成誠實守信重信守諾的良好風尚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要有針對性地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更要深入推進誠信制度建設,紮緊懲戒失信的制度籠子。全面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必須以健全信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為基礎,以推進誠信文化建設、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為重點,使誠信成為全民自覺的行為規範。

加快推進徵信體系建設,全面建立各領域信用記錄,建立覆蓋全社會的信用信息網絡,健全信用信息公示機制。

構建信用聯合獎懲聯動機制,建立健全信用紅黑名單和公共信用評價制度,發揮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的引導力和威懾力,引導全社會褒揚誠信、懲戒失信。

推動社會誠信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工作和實踐,要在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引導、推動和示範作用的前提下,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協調並優化資源配置,鼓勵和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共同推進,形成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合力。

一方面,要積極推廣信用產品的社會化應用,促進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協同共享,健全社會信用獎懲聯動機制,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

另一方面,要加強誠信理念教育和風險意識教育,切實增強誠信教育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通過開展誠信主題實踐活動,學習宣傳誠實守信道德模範,開展誠信公益廣告宣傳,把誠信建設作為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重要內容,把誠信要求融入社會規範,引導人們將誠信價值準則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廣東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重要支撐

全省各地區各部門要以此次集中治理誠信缺失突出問題為契機,在既有工作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治理手段、提升治理水平,全面加強政務誠信

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等各領域誠信建設,使“守信受益、失信難行”進一步深入人心,建立“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有效約束機制,以誠實守信重信守諾的良好風尚為廣東新時代改革發展提供豐富道德滋養。、

來源 | 南方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