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三方面進展

7月17日,國家發改委舉行7月份定時定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嚴鵬程介紹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的三方面進展,即

聯合獎懲措施持續顯威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基本實現全覆蓋“誠信建設萬里行”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三方面進展

一是聯合獎懲措施持續顯威。在法院執行領域,截至6月底,全國法院累計發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123萬例,累計限制購買機票1222萬人次,限制購買動車高鐵票458萬人次,限制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和高管28萬人次,280萬失信被執行人懾於信用懲戒主動履行義務。隨著聯合懲戒作用日益凸顯,失信被執行人自動履行率逐步提高,失信名單數呈下降趨勢。在稅收徵管領域,各級稅務機關累計公佈稅收違法“黑名單”案件10,340件,今年上半年共新增公佈2781件。各級稅務機關共對“黑名單”當事人實施懲戒1.5萬戶次。

記者瞭解到,目前國家發改委聯合60多個部門累計簽署37個

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其中,聯合懲戒備忘錄29個、聯合激勵備忘錄5個,既包括聯合激勵又包括聯合懲戒的備忘錄3個,制定聯合獎懲措施100多項,初步建立起“發起—響應—反饋”機制。

二是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國企業、社會組織、機關事業單位存量代碼轉換率已達100%,個體工商戶存量代碼轉換率達99.6%。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在各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基本實現“一照一碼”走遍天下。

記者整理發現,2014年6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明確提出,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201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從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鞏固和擴大“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成果,進一步為企業開辦和成長提供便利化服務,降低創業准入的制度性成本。近幾年,各部門積極推進,目前已基本建立覆蓋全面、穩定且唯一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

三是“誠信建設萬里行”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誠信建設萬里行”主題宣傳活動是新聞戰線推動誠信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既圍繞我國誠信建設整體情況,大力宣傳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又聚焦群眾反映集中的突出問題,開展輿論監督報道,共同營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圍。

據記者瞭解,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各省(市、區)主要媒體及重點新聞網站都已開設“誠信建設萬里行”主題宣傳活動專欄,第一階段持續3個月時間,主題宣傳活動採取正面宣傳與輿論監督相結合的方式,圍繞我國誠信建設整體情況,聚焦群眾反映集中的突出問題展開報道。其中,正面宣傳將重點闡釋誠信建設內涵,解讀現行制度政策,採用鮮活的典型事例、各行各業的經驗成效,全面反映今日中國誠信建設的變化和蓬勃發展,弘揚社會新風氣。輿論監督則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曝光典型案例,剖析失信行為產生的原因及危害,力爭營造社會“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圍,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撐和信用體系保障。

來源 | 中國改革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