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橋區:構建「畝均+」體系,培育更多「俊鳥」

紹興市柯橋區作為“畝均論英雄”的發源地,持續實踐和深化改革,做深工業企業綜合評價,加快服務業企業綜合評價,拓展特色主導行業和工業園區、特色小鎮綜合評價,試點企業家綜合評價,逐步構建“畝均+”全領域綜合評價體系,著力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17年度,全區實現單位建設用地GDP40.2萬元/畝,單位建設用地財政貢獻5.4萬元/畝,在紹興市各縣(市、區)均排名第一。


柯橋區:構建“畝均+”體系,培育更多“俊鳥”


構建“畝均+”綜合評價體系


做深“畝均+工業企業”


以提高畝均產出效益為核心,突出節約集約用地、節能降耗減排和加快創新驅動,致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上,從初期以畝均稅收貢獻為導向,包括畝均稅收、畝均納稅銷售、單位能耗稅收、單位排汙稅收等指標,到全省統一的六項指標,引導企業對標先進、補齊短板。除開展規上企業評價外,還開展5畝以上規下工業企業評價,不斷深化“畝均+工業企業”評價體系。


加快“畝均+服務業企業”


柯橋區在2017年出臺《柯橋區開展服務業企業綜合效益評價工作實施辦法(試行)》,對全區範圍內限額以上具有法人資格、獨立核算、自有土地使用權的服務業企業(不含金融業和房地產行業等企業),按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化旅遊、高技術信息服務及其他等五類進行評價。2017年共計140家企業參評,對有關企業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幅度佔全部服務業企業城鎮土地使用稅的24.3%。


拓展“畝均+工業園區”“畝均+特色小鎮”


堅持以“畝均效益”為標尺,補齊短板,統籌打好工業園區整治、消防安全整治、拆違控違、小城鎮綜合治理和特色小鎮建設系列組合拳,各項重點工作聯動推進,加快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建立工業園區和特色小鎮“畝均效益”評價機制,集中體現平臺定位和核心功能,加快改造提升工業園區,努力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試點“畝均+企業家”


出臺《柯橋區工業領域企業家綜合評價辦法》,探索實施經濟效益、創新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的企業家綜合評價機制和結果應用機制,在全社會形成尊重企業家、關心關愛企業家和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良好氛圍。


主要成效


“畝均效益”持續提升

柯橋區堅持以改革促發展,通過差別化土地使用稅、水價電價、排汙指標等方式倒逼企業提高集約發展創新發展水平,使“畝均+”評價體系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和“風向標”,提升全區企業畝均績效。2017年,全區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13.89萬元/畝,畝均增加值94.52萬元/畝,全員勞動生產率23.10萬元/人·年,R&D經費支出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為1.36%。印染行業在騰退土地面積7000畝的前提下,每米印染布附加值提高約10%,行業稅收同比增長9.98%。


落後產能加快退出

針對環境容量緊缺短板,結合企業“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市場化、法治化淘汰落後產能,倒逼“低散亂”企業提檔升級或關停淘汰。近五年來,全區淘汰落後產能涉及企業300餘家,整治“低散亂”問題企業1萬餘家,累計整治工業小區440個,綜合能耗下降11.6%。在印染企業中開展整治提升“亮劍”行動,通過整合、搬遷、提升,全區所有印染企業集聚到濱海工業區,圍繞“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目標,努力把印染產業打造成為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樣本與示範。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運用“畝均+”理念,開展聯合攻堅,全面完成水、氣環境質量監測網點布控,創新推出鎮街“地毯式”環境督查機制,全區印染企業100%安裝在線監測設施,實現“水氣泥”三位一體的刷卡排放。近五年來,出境斷面水質氨氮、總磷均值分別累計下降74.8%和62.1%,空氣質量優良率累計提高30.1%,PM2.5均值累計降幅43%,市民對生態環境質量滿意度在全省的排位從以前的79位提升到去年的24位。


招商引智顯著增強

今年以來,全區完成現代產業重點項目投資99.7億元,項目實施數同比增加69個,其中先進製造業項目增加61個,現代服務業項目增加4個;簽約引進20個重大招商項目,總投資294億元,其中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6個。依託浙江“千人計劃”紹興產業園建設,加快打造人才創新港和浙江(紹興)外國高端人才創新集聚區,累計引進“千人計劃”人才88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