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廣州 溫暖人心的力量

誠信廣州 溫暖人心的力量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社會運行的基礎。人人言而有信、誠實守法,才能帶來社會秩序的穩定,才能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廣州得“千年商都”美名,既有地理位置優越、歷史上“一口通商”等“天時地利”,也有廣州人重誠信、講規則等“人和”的因素。做生意、交朋友、找工作……廣州人常常把“信得過”作為對一個人、一家企業的最高評價,樸實無華的言語中,透露出對誠信的重視。

近年來,廣州大力推動誠信建設,多次在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考評中名列前茅;2016年獲批成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創建城市,是唯一一個全市範圍納入創建的國家中心城市;連續數年在《福布斯》雜誌中國內地最佳商業城市排行中名列第一,彰顯“誠信廣州”的國際影響力……當下廣州正紮實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全面上新水平、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更要加強誠信建設,發揚好誠信這一城市精神。

推動誠信廣州建設再上新水平,要重拳打擊失信行為。讓失信者寸步難行,既彰顯了講誠信、推崇誠信的鮮明態度,更是一份必須說到做到的行動宣言。讓失信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方能讓誠信的正能量在社會上暢行無阻。

近年來,廣州各部門在打擊失信行為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共治老賴、打擊電信詐騙等工作成效顯著。

據統計,2016年以來,廣州全市法院共對失信被執行人罰款2923.2萬元,拘留814人,限制高消費13萬餘人,限制出境401人。此外,各聯動單位都在各自職能範圍內直接限制失信被執行人辦理相關業務,如子女不得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限制購買或取得房產的網籤、限制申請政府補貼資金支持等。通過這些舉措,對失信行為形成強大震懾。

推動誠信廣州建設再上新水平,要大力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古往今來,誠信是維持社會運轉的重要基石;在現代的市場經濟中,誠信更是商業往來不可缺少的保障機制。守合同、重承諾,便可以節約交易成本、規避風險。加強誠信建設,廣州要在體制機制建設、營商環境優化上下功夫。

近年來,廣州市大力推進營商環境綜合改革,積極推動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體制,率先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應用“信用指數”,中小企業中標率穩步上升,一大批優質企業通過公平競爭脫穎而出。

此外,社會信用體系還涉及方方面面,比如廣州還將交通違法記錄與誠信掛鉤,對有嚴重交通安全失信記錄的,限制乘坐飛機、乘坐高等級列車和席次;提高貸款利率和財產保險率,限制向其提供貸款、保險等服務。

推動誠信廣州建設再上新水平,要弘揚誠實守信的社會風氣:

清潔工發現丟失的錢包,原地等待數小時等來了失主;

的哥發現乘客落下揹包,第一時間報警尋人;

還有在廣州大學的校園裡,四個“誠信驛站”無人值守,學生們借閱書籍、買文具飲料,全憑自覺付款,開業三年來已成功盈利……

在廣州,誠信已成為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要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務必要進一步弘揚誠信精神,既要抓好“廣州好人”道德模範等事蹟宣傳,也可出臺激勵機制。在蘇州、福州等城市,守信者可獲得一定積分,在乘坐公共交通、醫療掛號、申請貸款等方面優先或享受優惠,此舉值得借鑑。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信既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也是解決很多社會問題的靈丹妙藥。推動誠信廣州建設再上新水平,讓誠信為廣州的高質量發展、為廣州人的美好生活注入強大動力。

來源 | 廣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