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美元注資背後:多數人發現胃癌已為時已晚

一億美元,將於近期起陸續注入安翰醫療。

這些錢的主人分為大中投資、軟銀中國資本、優勢資本、虔盛資本、厚新健投、同晟資本等6家投資機構,主要目的是用於安翰醫療市場版圖開拓及新產品研發,其中的明星項目當屬眼下炙手可熱的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

一億美元注資背後:多數人發現胃癌已為時已晚

簽約現場。

面對這樣一顆小膠囊,在2017年8月15日舉行的安翰醫療戰略投資合作簽約儀式上,多位投資股東負責人對胃健康檢查的重要性有著驚人的一致認識,認為藉助高科技產品能及時發現胃癌,降低胃癌發病人群的基數。

一億美元注資背後:多數人發現胃癌已為時已晚

●面對插管胃鏡的恐懼,張大中看到了商機

在電器行業內,無人不識張大中。

現在,他除了是北京大中投資的董事長外,還擔任國美電器董事會主席。

對於胃鏡檢查,他深有感觸。

2016年的例行體檢,他感到了恐懼,因為傳統的插管胃鏡檢查過程,雖說只有幾分鐘,但受到的那種折磨讓他苦不堪言。

張大中坦言,今年年初聽到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的無痛檢查消息後,他欣喜若狂,經常在各個場合向人推薦這種胃鏡檢查的優勢,“只有做過插管胃鏡檢查的人才感受深刻,不然,有點對牛彈琴的感覺。”

因為體會,有感而發。覺得磁控膠囊市場潛力巨大的張大中,很快地與董事會達成共識,對磁控膠囊擁有者安翰醫療進行投資,並於今年5月在京城一小區部署了線下磁控膠囊體驗店。

一億美元注資背後:多數人發現胃癌已為時已晚

●家人因晚期胃癌去世,堅定了楊建新專投健康領域信念

8月15日的簽約儀式上,楊建新現身了。

此時,他的身份是安翰醫療投資方之一。

他所任職的厚新健投系新希望集團作為天使投資的一個JP,是一家關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公司。

為什麼這個企業一直專注於醫療健康領域呢?

這個原因,要從楊建新先生家人患上胃癌而離世的過程上找。

楊建新說,因患胃癌,他一個家人於今年6月離世,距離上一次胃部檢查僅過兩年。

兩年前,覺得胃部不舒服的楊建新家人做了一次傳統胃鏡檢查,後來因不能接受插管胃鏡帶來的痛苦,而放棄了繼續胃鏡檢查的機會,直到今年6月,感覺到胃部有強烈不適感而再做胃鏡檢查,發現胃癌已至晚期。

楊建新回憶說,要是當時直到有磁控膠囊胃鏡這個檢查方式,他家人或許能及時瞭解病情做出對症治療,不至於這麼快就離開了親人,“也正是這個變故,讓我及團隊更加專注於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

一億美元注資背後:多數人發現胃癌已為時已晚

●軟銀中國資本合夥人華平的完美解讀

在中國,沒有人不知道阿里巴巴,也沒有人不知道馬雲。

但直到軟銀公司的人不一定多。若要說知道,也是跟馬雲的故事有關。因為,若沒有當時軟銀孫正義的2000萬支持,也就沒有阿里巴巴的今天。

當然,除了成功投資阿里巴巴外,軟銀中國資本還曾成功投資了淘寶網、分眾傳媒、萬國數據、迪安診斷、理邦儀器等一系列優秀企業。

2017年8月15日,作為安翰醫療股東之一,軟銀中國資本管理合夥人華平博士出席簽約儀式,並對安翰醫療如何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做了完美的解讀。

華平從三個層面對安翰醫療做了分析。

1、安翰醫療是一個世界型的創新平臺,且具有持續的創新能力。華平說,開發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需要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芯片技術等綜合技術理念的支撐,現在安翰醫療做了出來,而且是全球首創,這說明其技術平臺已達到世界領先地位,充分彰顯安翰醫療的價值。

2、胃癌檢查市場的潛力巨大。華平說,中國市場每年大概有4000萬例胃鏡檢查需求,膠囊胃鏡如果拿到其中的一部分,那即可成為百萬級、甚至千萬級的企業,“所以,從技術到市場層面,我們做了追加投資,目的是加快市場佈局,讓更多的人受惠於此技術。”

3、這是一種情懷。華平說,投資安翰醫療就是一種情懷,來自於能為老百姓真正解決疾患的初衷,體現出高科技產品對社會持續發展而產生的健康價值,直至驅動安翰醫療成為世界級企業的目標。

一億美元注資背後:多數人發現胃癌已為時已晚

●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的天時地利人和

截至目前,軟銀中國投資已做了第二輪投資,僅是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裡做出的投資決策,今年2月曾做個一次投資。

對於軟銀的商業行為,其他投資人的評價是,安翰醫療有實力,也有能力來把自己塑造稱一個偉大的企業。

更何況,安翰醫療擁有了目前全球唯一的一個胃鏡領域內高科技產品——

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唯一獲CFDA三類醫療器械認證的膠囊胃鏡,擁有近百項國內外技術專利。

四年前,曾有科幻小說曾經做過這樣的描述:無需插管,只需隨水吞服一顆小小的膠囊機器人,十五分鐘即可輕鬆完成無痛、無創、無麻醉的胃部檢查,且檢查結果準確性與傳統電子胃鏡高度一致。

實際情況呢?這已經構成了事實。

因為它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現在已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上乘發展環境:

1、中國是癌症高發國家,胃癌發病率高居世界首位,每年新發胃癌68萬,因胃癌死亡50萬例,死亡率高達80%,每一分鐘都有人因胃癌死亡。

2、胃鏡是胃癌篩查的“金標準”。據保守估計中國每年有1.2億高危人群需要做胃鏡,但插管胃鏡的痛苦,及中國醫師資源的巨大缺口,上億急需做胃癌篩查的患者不得不放棄檢查。

3、目前,安翰膠囊胃鏡機器人已經走進全國30個省市的近千家醫療機構,為中國人提供舒適化的膠囊胃鏡檢查服務。

眼下的胃癌病發趨勢讓篩查手段箭在弦上,而安翰磁控膠囊胃鏡能克服投資股東及大眾對胃鏡手術的恐懼感,即非侵入性無痛無創的全新的檢查形式,不僅讓普通人感到輕鬆,更為電子胃鏡耐受性差的老人、兒童,以及心腦血管病患者提供了安全無風險的選擇,成為胃癌早期篩查利器。

業內人士指出,安翰膠囊胃鏡機器人操作簡便,不必依賴專業內鏡醫生,操作簡單,在中國各類基層醫療機構、體檢中心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一億美元注資背後:多數人發現胃癌已為時已晚

據瞭解,安翰醫療現有在研膠囊機器人產品數十種,振動膠囊機器人等治療型新產品已投入臨床試驗。此外,安翰結合互聯網+打造消化道醫療大數據雲平臺,推進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領域的應用,使全國各地各類醫療機構的膠囊胃鏡受檢者享受遠程服務,有效提升基層醫院醫療水平,推進分級診療,與《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高度契合。

一億美元注資背後:多數人發現胃癌已為時已晚

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目前所處的市場環境與其董事長吉朋松所持的“上醫治未病”理念不謀而合。

吉朋松說,安翰膠囊胃鏡機器人目前的市場穩定在每年4000萬人群的需求量上,其中包括胃病患者、胃癌高危人群、體檢人群、心內科病人,對其的利用可大幅提升中國胃癌早期篩查率,改變胃癌“發現即晚期”的現狀,節約社會醫療資源,進而優化醫療資源配置,解決中國內鏡專業醫生緊缺的問題,打造全新的消化道健康醫療新格局。

一億美元注資背後:多數人發現胃癌已為時已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