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街千巷,京城衚衕藏龍臥虎,居民變身社區藝術家|十跖·文創社

百街千巷,京城衚衕藏龍臥虎,居民變身社區藝術家|十蹠·文創社

史家衚衕博物館的梧桐樹下。

百街千巷,京城衚衕藏龍臥虎,居民變身社區藝術家|十蹠·文創社

兩個姑娘展示剛剛做好的瓦片繪畫。

好看吧?

若不加提醒,誰能想到這麼漂亮的四合院是畫在一塊灰不溜秋的瓦片上。

厲害吧?

倒不是說這兩個姑娘的繪畫水平頗有造詣,而是說這得益於社區藝術家的到位傳授,即用拓紙將四合院輪廓拓印到瓦片上,然後再臨摹上色即可。

百街千巷,京城衚衕藏龍臥虎,居民變身社區藝術家|十蹠·文創社

文創海報。

百街千巷,京城衚衕藏龍臥虎,居民變身社區藝術家|十蹠·文創社

社區藝術家簽約現場。

2017年9月23日,全國首創“社區藝術家”、“瓦片繪畫”在朝陽門街道史家衚衕博物館亮相“北京國際設計周•朝陽門分會場”,活動主辦方史家衚衕文創社成功舉辦了“社區藝術家簽約儀式”和“百街千巷故事之瓦片繪畫”兩場活動。

朝陽門街道史家社區居民硃紅、張迎星、林玉香、秦鴻勝、程雲華等5位居民成首批簽約社區藝術家。

百街千巷,京城衚衕藏龍臥虎,居民變身社區藝術家|十蹠·文創社

社區藝術家硃紅(右)與粉絲合影。

百街千巷,京城衚衕藏龍臥虎,居民變身社區藝術家|十蹠·文創社

硃紅奶奶的作品。

“繫繩踢毽會數數,母親誇我乖又靈”,這是史家衚衕74歲硃紅奶奶把自己兒時的記憶畫了出來,經文創社的提煉製作成了冰箱貼。

朱奶奶是典型的“活到老,學到老”的知識分子形象,為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她先後報了3個老年書畫班,認真修煉畫工,把藏在自己記憶深處的兒時回憶形象地呈現出來,對母親的深情和孩童時代的快樂躍然紙上。

百街千巷,京城衚衕藏龍臥虎,居民變身社區藝術家|十蹠·文創社

社區藝術家現場體驗瓦片繪畫。

百街千巷,京城衚衕藏龍臥虎,居民變身社區藝術家|十蹠·文創社

社區藝術家張迎星。

百街千巷,京城衚衕藏龍臥虎,居民變身社區藝術家|十蹠·文創社

張迎星作品。

同樣,經文創社的提煉,社區藝術家張迎星的四合院拓畫也被製成瓦片繪畫,生動形象地把衚衕裡各個四合院勾勒出來,在呈現四合院的真實外貌的同時,也把院內的一些經典構思建築風格體現出來,能讓公眾充分地感受到衚衕的魅力。

百街千巷,京城衚衕藏龍臥虎,居民變身社區藝術家|十蹠·文創社

小朋友的瓦片繪畫作品。

衚衕,是北京之於上海、廣州的獨特之處。每條衚衕都有它的故事,衚衕裡的建築具有鮮明的特點,能讓人感覺到這裡就是北京,散發著原汁原味的北京味道,這是大都市高樓大廈所欠缺的城市之魂。

百街千巷,京城衚衕藏龍臥虎,居民變身社區藝術家|十蹠·文創社

史家衚衕博物館大門。

百街千巷,京城衚衕藏龍臥虎,居民變身社區藝術家|十蹠·文創社

李哲講述衚衕文化與居民的關係。

東城區朝陽門街道辦副主任李哲說,這些作品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很接地氣,因為它們的作者就是當地居民,一直生活在這條衚衕裡,把自己對衚衕的深情用不同的藝術方式表現出來,打上了京城的烙印,“百街千巷工程是提升衚衕文化的一個很好的契機,文創社此時帶動居民積極投入衚衕文化創作,將能更好地保護好老北京的文化。”

百街千巷,京城衚衕藏龍臥虎,居民變身社區藝術家|十蹠·文創社

史家衚衕文創社。

十蹠檢索,史家衚衕文創社依託史家衚衕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朝陽門地區優質的歷史資源,紮根社區,探索社區文化營造,以文創為載體,深度挖掘衚衕特色文化,經過一年多的摸索,群策群力開發、設計和製作出了一系列深入民心的文創產品和文創活動。

為鼓勵社區居民踴躍參加文創活動,社區藝術家沙龍還聘請原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編劇、創作室主任,國家一級劇作家藍蔭海等老藝術家為“榮譽顧問”,更好地激發了居民的創作熱情。

百街千巷,京城衚衕藏龍臥虎,居民變身社區藝術家|十蹠·文創社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級劇作家藍蔭海(中)

藍老爺子說,文化自信,是民眾的文化自信,社區藝術家的活動,與這個形象非常吻合,能為保護和傳承老北京文化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為推動首都優秀文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百街千巷,京城衚衕藏龍臥虎,居民變身社區藝術家|十蹠·文創社

善學博雅&情感機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