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的呼唤

来源溆浦经典|远山的呼唤

作者 肖汉文

编者按 1968年,毛主席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当年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响应号召深入农村,如今他们虽然都是花甲之年,但是那段知青岁月在他们心中留下的印迹永远不会磨灭。知青岁月里每一个故事都折射当年的时代印记,令人回忆,引人思索,给人启迪。这段岁月对于知青来说,是一种意志力的磨练,一种痛苦中的成长,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远山的呼唤

远山的呼唤

远山的呼唤

——写在知青下放50周年之际

肖汉文

1968年,我们溆浦县城几所中学的54位高初中同学,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背着行囊带着几分稚气,先后下放到河底江公社太平大队,我们分别被安排在9个生产队。

太平大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背靠紫金山,面对三都河,一条小溪从村中静静地流过。这里的民风淳朴,村民豪爽,我们下队落户,就感觉来到自己家里一样,没有陌生感。

远山的呼唤

第4生产队部分知青合影

黑冲崖上挑石灰

我们8个男同学2个女同学被安排在第10生产队,这个生产队小地名叫清水江,历来不发人,记得下放那年,生产队只有12户58人。社员们一见到我们斩齐一帮青年后生,好高兴,都说“我齐家(我们)队上加棒劳动力了,要发了”。

我们是12月份入队的,正当备耕时期,队里一桩当紧农活就是备足石灰,待来年种田做用。挑石灰是个苦力活,从清水江到黑冲石灰窑,足足有10里山路,队里要求每人每天完成5担任务。我们城里伢儿女儿虽然年轻,但缺乏锻炼,体力不足,冒经场合。挑5担石灰,来回要走百把里路,每天都要天不亮起床。

第一天,大家摸着黑,心急火燎直奔石灰窑,我们年轻人睡眠多,走上一两里路了,还睡意朦胧,高一脚低一脚往前撞,赶到窑上,天才蒙蒙亮,只见人头撺动,几十人争先恐后抢装石灰。我们城里学生伢儿哪有乡里农民手脚麻利,半天也轮不到我们,一个个急得团团转。这时,队长陈仁义笑嘻嘻地说:“同学们莫急,慢慢来,操本事才开始”。话音刚落,又对旁边的农友们喊道:“你们莫要先走,都来帮知青同学装石灰,齐家(大家)一起走”。接着陈队长又提高了嗓音说:“知识青年是毛主席派来的,他们离开城市,离开父母,来到我清水江,就是我齐家的亲人,我齐家冒关心他们,就是对毛主席不忠,也对不起他们的父母!真个冒关心他们,我齐家还算条人嘛!”听着陈队长这番豪气动情的话,我们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感动得想哭。在场农友们在陈队长启发下,都热情来帮我们装石灰,大家很快就一起上路了。长长的队伍迎着冬日早晨的暖阳,身影拉得好长好长。

一天石灰挑下来,腰酸腿痛,精疲力尽。陈队长和乡亲们都知道知识青年搞恰亏了,他特意交待老婆给知青准备了黄鳝炖豆腐,还安排烧了滚烫的热水给知青洗澡泡脚。夜深了,队长还带着几个老乡来一个个看望,问腰腿还痛不痛?被子睡着冷不冷?还给铺盖单薄的同学加了棉被。我当时身体差,一天下来受不了,趟在被窝里哭了,陈队长看到了,趴在我耳朵边轻轻对我说:“莫哭了,明天少担一回,挑轻点。回去莫跟大人讲做事恰亏,大人难担心啊,要得吗?”听着队长这么一说,我眼泪流得更厉害了,默默地连连点着头。

远山的呼唤

岗东界上担枋板

清水江,小溪水很清,村民格外亲,老乡很清苦,队里也特别清贫。我们刚下队住的房子很破旧,真是“夏暖冬凉”。陈队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年底请我们吃团年饭时,正儿巴经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恰亏了,看到你们冒得个好住处,我心里更急,等开年把阳春摆清幺哈,我带你们去岗东界上担枋板,给你们修幢新屋,让你们冬暖夏凉,也舒服点。”

陈队长叫陈仁义,远远近近都称他仁义大哥。做人做事是实实在在,说一不二。第二年早插后,就带着队里强壮劳力,和我们知青一起,径直赶往60多里外的岗东公社公鸡大队,为知青盖房子去挑枋板。

远山的呼唤

河底江公社太平大队第10生产队队长陈仁义和知青合影,作者站在后排最右。

公鸡大队坐落在溆浦和新化交界的高山峻岭之中,山高林密,盛产木材。那天队长领着我们一早就出发,一路走去,山高坡陡,路窄林深,人家也越来越稀少。我们走在林间小路上,闻着草木的清香,听到忽远忽近的鸟叫虫鸣,感觉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一路上,几个年长的老农,兴奋地讲着他们早年来岗东的艳情故事。段老爷四十多岁冒抬亲,一讲起岗东的劲火就来神:“我年轻时担货到岗东,阿婆喜欢我年轻又长得彪,忙喊女儿给我筛茶倒洗澡水。”杨副队长接过话题说:“段老爷你莫吹牛皮了,乾州的姑娘你见过吗,腰筒细,辫子毛又长,那才叫乖呢。”听着农友们讲劲火,不知不觉也消除了许多疲劳。

远山的呼唤

陈队长看到路边杉树又高又直,很是欢喜,说:“这次就要担这种好树锯的枋片和板子,给知识青年盖幢像样的房子,杨队长、段老爷,你齐家讲要得吗?”杨队、段老爷和几个老乡都异口同声回答:“要得要得,给知识青年修屋,就要择最好的材料。”陈队长接着又讲:“知识青年就是鱼秧子,放到我清水江来喂,喂大了还要归到大江大海里去的,将来还要搞大名堂咯。我齐家只有把鱼秧子喂成了大鱼,等他们操好了本事,才算完成了毛主席他老人家交给我齐家培养知识青年的任务!”

至今,我们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大名堂,但陈队长“知青就是鱼秧子…”的话语时时响在耳边,鼓舞了我们一辈子。

麻眼时,我们到了公鸡大队落脚的院子,在煤油灯下,吃着老乡准备的香喷喷的薯米饭、腊肉和笋子,齐家肚子饿了,吃起来特别香,也特别馋。饭后,主人把我们分送到几个老乡家住宿,只有陈队长还在和他们谈着明天的事情。山里除了木材,还有幽静的环境,清澈的泉水,一尘不染的空气,还有那永不厌倦的太阳和月光。累是累了,躺在床上一时难以入眠,脑子里反复想着陈队长“知青就是鱼秧子……”的话。

远近的狗叫声,床头小淤桶的大蒜味,特别是床上那趁热而来的狗蚤和臭虫,闹得我一夜没睡好。

第二天,我浑身没劲。蒙蒙亮,按照队长的安排,我们挑着最好的枋板材料下山,幸亏路上有队长和农友们的照顾,挨到天黑我终于到了家。

紫荆山上修水库

在农村,除了春耕、双抢和冬种外,修水库就是大事。69年冬天,我们知青和社员们一起来到有名的紫荆山上参加修水库。

紫荆山水库是座小型水库,坐落位置高,渠道延伸长,修建难度大。水库修建调集了桥江、河底江两个公社两千多民兵,上级要求当年建设,第二年配套受益。

分配我们河底江大队的任务是,新修红花大队张氏屋场一段1000米的渠道。这段渠道,处在乱石丛生的陡坡上,修建难度大而且任务特别重。大队刘书记段队长带领各队队长多次到渠道工地查勘,研究措施,分配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定任务,定人员,定质量,定安全,定完成时间。渠道工地没有机械设备,只有简单的钢钎、锤子、锄头和箩筐筲箕。紫荆水库河底江公社分指挥部设在我们太平大队民兵驻地,分指挥部领导要求大家早出工,晚收工,完不成任务加夜工。公社、大队干部都深入工地,带头参加劳动,不做样子不躲干,重活难活亲自干。我们知青也不甘落后,争着打炮眼,抢着挑重担。那年冬天特别冷,还不时冰冻,我们穿得很单薄,寒气侵骨,不着劲做事,清鼻涕就长流。挥起锄头挖土,抡起锤子打炮眼,手脚发麻,全身都木木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不少知青同学手打起了血泡、老茧,肩膀磨破了皮,也不叫苦,不怕累,咬着牙继续干。

远山的呼唤

为了宣传鼓动工地民兵的劳动情绪,分指挥部组织了太平大队工地文艺宣传队。宣传队配合工地需要,先后排练了白毛女、收租院和一批歌舞节目。刘海滨、方运芝、封润莲都是主要演员,加上我们这班吹鼓手和跑龙套的,班子还算整齐,黄家垴宋大哥夜夜在宣传队帮忙,点煤气灯,拉幕布,捡拾行头,从不知疲倦,你劝他休息,他就包起嘴巴发气说:“宣传队就是你齐家的!”大家闷着肚子笑又冒敢做声。我们都是白天上工地劳动,晚上排演节目。工地条件差,天当幕,地当台,煤气灯盏照舞台,条件虽不好,但大家排演却十分认真。

阴历年前,大雪纷飞,渠道建设进入关键时刻,指挥部为了给大家鼓劲,要求宣传队演出一场《收租院》。演出那天晚上,天上依然下着小雪,露天舞台当着风口,格外寒冷。知青宣传队员们却个个精神抖擞,表演认真,台下社员们站在雪地里,也看得十分投入。按照剧情要求,不少饰演穷苦农民的演员都穿着单薄的衣裤,光着脚杆演出,当台上演到地主刘文彩欺压穷苦百姓时,台下社员情不自禁地呼起了口号,“打到刘文彩,不忘阶级苦!”“解放不忘毛主席,幸福感谢共产党!”口号此起彼伏,久久回荡在深夜的山谷中。

太平大队的工地白天热火朝天,晚上宣传队演戏热闹异常,只见工地进度日日攀升,全大队的渠道工程提前完成了任务。腊月二十八日,指挥部安排大家回家过年。那天虽然天空放晴,路上冰雪仍未融化,下山时,知青同学们个个赤脚套草鞋,一路欢歌笑语。突然间,不知谁放了一嗓子:太阳出来罗哎,喜洋洋来拉罗,接着所有的人都唱起来了,挑起扁担朗朗扯光扯,上山岗勒罗罗……

远山的呼唤

这歌声带着青春的活力,带着成熟的自豪,带着今天的艰辛,带着未来的梦想,带着对乡土的眷恋,带着对乡亲的情份,这歌声飘洒在远山之间,回响起久远的呼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