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景頗族青年令人捧腹的婚戀習俗及過程(圖)

揭秘:景頗族青年令人捧腹的婚戀習俗及過程(圖)

景頗族直青年男女,正式結婚前無不經過“幹脫總”(載瓦語),這種大型聚會方式,互相認識,建立聯繫,即漢語所稱“串姑娘”。那麼,對於景頗族青年令人捧腹的婚戀習俗及過程你瞭解多少呢?

所謂“幹脫總”,通常是指男女青年的集體交遊活動,而對未婚者則是選擇佳偶的一種戀愛方式。

依照傳統習慣,每年春節是“幹脫總”的大好時光。本寨或外寨的男女青年彼此相邀,帶上魚肉酒飯,到山野玩耍聚餐,縱情歡娛,或歌或舞,暗寄情思。

平時,每當夜幕降臨,一群群青年男女向村旁竹叢林間走去,通過輕歌漫語,試探對方。他們或者來到“公房”,一起吹簫唱歌,聽講傳說故事,有的青年便趁此竊竊私語,吐露衷情。

夜深了,不分男女就在這裡臥睡。不過,任何人都嚴守傳統的規矩,絕對禁止發生越軌行為。

揭秘:景頗族青年令人捧腹的婚戀習俗及過程(圖)

有的青年,嘴笨,木訥,不善言辭,或者尚未找到機會表達心意,可以通過贈送物品來試探。

不善言辭的男子,欲言又止。 景頗族青年的戀愛傳情物品很雷人,他們求婚時都裝蒜, 裝蒜,是北方話,即明明知道偏說不知道。

景頗族青年以食傳言,是該族青年表達情愛的特色方式。景頗族的飲食習慣,經常用新鮮的芭蕉葉洗淨包裝飯菜,有一股清香味道,別有風味。小夥子愛上姑娘,就在芭蕉葉食品包中包上:

樹葉(表示話很多);(哇塞,像樹葉那麼多的話!)

樹根(表示思念);(壓根就很思念你)

大蒜(表示求婚);(真的是裝蒜哈 )

火柴(表示堅決);(乾柴烈火哈)

辣椒(表示火熱)等物,選擇一樣或多樣送去。

姑娘如有意,退回原物

 奶漿菜

如需考慮,便加放幾根奶漿菜;(喝著茶慢慢考慮)

如拒絕,則添進火炭。(抹一臉的黑)

小夥接著又在食物中,放上合攏的嫩樹葉(表示希望共同生活,或者同居);

糧豆(表示早日結婚)再送去。(我家豐衣足食就等你啦)

姑娘同意,即回贈菸草;(和你一起食人間煙火)

堅決拒絕,則將合攏的樹葉扭成背靠背退回去。(我們還是背道而馳各走各的)

這樣幾來幾往的試探和交流,不少有情人便可通過“正娶”或“拉婚”(搶親)終成眷屬。漢族朋友不要誤會搶親,那是事先商量好的,雙方都同意。不是誰搶著,就跟誰過日子!

揭秘:景頗族青年令人捧腹的婚戀習俗及過程(圖)

定情物品

此類活動多了,彼此有了深入的瞭解,情感已非一般,便互贈禮物:

姑娘多送巧手紡織的花帶,或者繡有絨花的手絹;

小夥子則贈以精雕細刻的小竹筒(內裝有紙扇或口弦等物,也有不裝實物的)、織布梭以及耳環上用的“乾通”。口玄是景頗族的一種樂器。

訂婚

某對男女戀愛成熟,便各告負責社交活動的男女青年頭領,並請老人和友伴們到公房去喝喜酒。

經此儀式,表示他們的戀愛關係得到了社會公眾的認可,就是說,從今以後,他們便可到“公房”外自由活動。這個,相當於訂婚。

提親

戀愛成熟後,首先由男方父母請“勒腳”(男方寨子的媒人)與“強通”(女方寨子的媒人)聯繫,向女方父母提親,並送去鋩鑼、絲織品、雞蛋、酒等禮物;如收下禮物,便表示同意。

第二步,再送些禮物,共商婚期。第三步擇定吉日迎娶。屆時,女方請“強通”、舅父和本寨親朋代為陪送姑娘前往成親。

揭秘:景頗族青年令人捧腹的婚戀習俗及過程(圖)

迎親

景頗族的結婚典禮,大多在一天之內完成,但戲劇性的場面給人留下的印象卻是難以忘懷的。到了婚禮之日,新郎帶上彩禮,由富有娶親經驗又最能忍住發笑的已婚男女青年各一名陪同迎親。他們還應帶上用熟糯飯揉成筒形的飯筒十多支(每支夠十人吃),用芭蕉葉包好的菜包若干個(數字與事先告知的女方客人相等),內包熟肉、菜蔬和傳統必備的“沖沖菜”。

佩戴刀槍

到了新娘家裡,交過彩禮,切開飯筒,按人頭每人分送一團飯和一個菜包。飯罷,女方由親屬將預備好的兩套真假禮物抬出。先是把用芭蕉樹做成的“刀”、“槍”等生產工具一件件交給受禮人――新郎的兩位陪同者。受禮人小心翼翼地接過來,應完好無損地把“刀”、“槍”等掛在自己的肩上。要接好這些假禮物很不容易,因為主人是把芭蕉樹切斷後用一根竹籤連接起來後做成的,萬一不能完好無損地接過來背掛在身,就將受罰――賠出一件真的來。所以在這種受禮場合,大家總是起鬨、發笑不止;人們越是惹逗你發笑,受禮人越是剋制不發笑。

受過禮,受禮人盡力保持身體平衡,一步步地挪出家門,去到轉彎處大家看不見時才將佩掛在身的假禮物卸下。此時,他們如釋重負地說一聲“謝天謝地”,並隨著迎親隊伍返回新郎家去。

過三關

有的地方,迎親隊伍快要回到村寨時,還得越過三道“路障”。事先,寨子裡的孩子們撿來樹枝、竹條、舊籬笆等,設置三處路障,並分工把守。

熱鬧的迎親隊伍來到:

第一道路障時,受到守候在這裡的一群女孩子的阻攔。隊伍中走出一位中年婦女,鄭重其事地倒出竹筒裡的水酒給小姑娘喝,並送上一些小禮物。她們沒有接酒和要禮物,只顧一個勁地喊:“不準新娘過!”就在糾纏不休時,伴娘們卻簇擁著新娘從另一頭越過了路障。

第二道路障由一群男孩子把守。同樣是敬酒送禮無效。這時“勒腳”和“強通”裝著東倒西歪的樣子上前說話,孩子們眼看這兩個“醉鬼”要例下,不禁退了兩步。說時遲那時快,“嘩啦”一聲,人們就勢擁過了路障。

第三道路障的守衛者是幾個三四歲的娃娃。當他們擁上去抱住新娘腿腳之際,新娘和伴娘們都滿懷喜悅地順手抱起他們跨過了路障。民間傳說認為,設這種“路障”是出於對新娘婚後得子的良好祝願。

新娘來到新郎家之時,還要舉行一種儀式。在從院子前往竹樓新房的途中,依尺餘間隔挖一小坑,各埋上一小把一人多高的茅草,並在草叢中間置一根長約兩米的木頭(也有放一塊新木板或新梯子的)。

揭秘:景頗族青年令人捧腹的婚戀習俗及過程(圖)

 跨草蓬

有的還在茅草叢的兩端各栽上一對芭蕉樹、兩支甘蔗。他們說,芭蕉樹象徵吉祥,甘蔗象徵甜蜜,茅草象徵人丁興旺。新娘一到,即請巫師唸咒祭“家鬼”,為祭鬼要殺雞和豬、牛、羊,並將其血淋灑到茅草上。

之後,新娘沿著木頭(梯子)走過,上樓進新房。

這一套儀式叫“跨草蓬”。它是景頗族結婚禮中,不可缺少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