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將客人當成“實驗品”

最近,網上流傳有一位客人在網紅蛋糕店“盒子實驗室”網購蛋糕,結果,吃了拉肚子。監管部門在接到舉報後立案調查後發現,該店既沒有營業執照,也不具備生產食品的資質。

不能將客人當成“實驗品”

其實,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雖然政府三令五申,但監管卻很難到位。

因此,作為消費者,如果沒有在實體店親身體驗過,在網上聽從網紅的指引,隨隨便便購買外賣,想保證吃進肚子裡的食品安全,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不能將客人當成“實驗品”

如今的餐飲外賣市場,可謂五花八門,魚龍混雜。在一定程度上,外賣的出現,為眾多不能開設員工飯堂的小型創業公司減輕了負擔,給年輕消上班族與宅男、宅女們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但存在的問題卻不容忽視。

不能將客人當成“實驗品”

現在做外賣的“網紅店”都很聰明,他們常常以“綠色”、“無添加”、“私人訂製”為標榜。而且,在產品包裝上做得比較“高大上”,其售價往往也相對便宜,性價比超高。他們通常都會找來一撥又一撥的“網紅”、“大咖”、“達人”推波助瀾,並抱定“名”不出位誓不罷休的心態,期望一夜爆紅。

甚至,不少經營者爭相以各種“研究所”、“實驗室”的名義開餐廳餅店,將客人變成“研究對象”與“實驗品”,一味靠玩噱頭吸引客人眼球。長此以往,不出問題才怪。

不能將客人當成“實驗品”

作為外賣消費者,一定要“眼見為實”,而不能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消費。最好幫襯自己親身體驗過,有品牌有實力的實體店。否則,很容易成為人家的“研究對象”和“實驗品”。

人在做,天在看。“網紅”外賣店只有懷著一顆“紅心”才能長久的“紅”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