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關於樓市謠言

樓市謠言是簡單的信息誤讀?還是有意而為之的試探?有業內人士指出,一系列的闢謠

事件,是當前樓市各方博奕的折射。

隨著樓市熱度開始退潮,各方矛盾浮出水面,博弈加劇,而其中最為直接的表現是:一波又一波謠言以及隨之而來的一個個闢謠聲明。

圍觀!關於樓市謠言

謠言一:房地產市場解開限購已經箭在弦上。

近日,一份關於“樓市即將解開限購”的假消息引發市場情緒大幅波動。儘管隨後就有媒體向有關部門求證後澄清這則消息並不屬實,但仍然引得當日地產股逆勢大漲。

謠言二:廣東省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

廣東取消商品房預售,廈門、濟南取消限購,寧夏對個人住房開徵房產稅,多地房貸利率下調等消息,最後多被證明並不屬實。

謠言三:廣州放開限價。

日前,有消息稱廣州市增城、南沙、花都三區將放開限價。19日,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文表示,在保持調控力度不放鬆以及成交價格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對新建商品住房預售和網籤價格指導機制進行優化,嚴禁開發企業拆分價格報備。

業內人士指出,廣州市此番嚴禁“雙合同”是針對本地樓市問題做出的修正,將之理解為放開限價是一種誤讀。

謠言四:廈門取消限購。

10月16日,微信流傳“廈門取消限購”,並拿出視頻作為證明。不過隨即,廈門市國土房管局用了三個感嘆號進行闢謠,並表示:“這是2015年廈門取消限購的舊聞。”

事實:調控政策未見鬆動。

事實上,不僅調控政策未見鬆動,今年8月份以來,各地仍不斷有新的樓市相關政策密集出臺。如:9月份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地多部門聯合開展整治房地產亂象專項行動。10月份延續了這個趨勢,不少地產也出臺政策繼續打擊房地產領域侵害民眾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據機構統計,最近2個多月時間內,全國已經有超過50多個城市發佈了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等相關政策。

29日,新華社發表署名文章稱,中央遏制房價上漲的決心不會發生改變,調控舉措不是裝裝樣子的“花拳繡腿”,“房住不炒”定位正在從各方面得到進一步落實。

這種“喊話澄清”所針對的正是近段時間頻繁出現的關於房地產市場調控放鬆的謠言。

圍觀!關於樓市謠言

那麼為何近期房地產市場仍然出現謠言滿天飛情形呢?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習慣了持續上漲的市場,一旦出現平穩的態勢,就會有人期待政策寬鬆。

從房地產行業的情況看,往往會把144平方米界定為住房戶型的分水嶺。其中低於144平方米的戶型,屬於剛需和中小套型。而高於144平方米的,則屬於改善和中大套型。我們將144平方米數據稍微提高一點,即為150平方米,算起來三口之家的規模,人均住房面積就達到了50平方米。

這個數據的提出,其實是為了迎合這幾年改善型購房需求持續釋放和爆發的特點。因為實際情況確實是如此,包括更為寬敞的廚房、有自己獨立的衣帽間等,這都是這幾年住戶消費需求中明顯增加的內容。

隨著住房消費梯隊式的上升,人均住房面積上升是大趨勢。

圍觀!關於樓市謠言

所以除了積極增加供地、規劃中大戶型住房以外,要真正改善人均住房面積,其實還有很多創新的地方,比如說“讓小戶型住出大房子的感覺”。很多做空間設計、室內設計的建築師可能感受是最深切的,即老百姓對於房子的利用程度是普遍不高的。未來在多功能家居、第三方倉儲業務等方面,其實都可以積極進行探討和創新。這樣在提高住房利用效率的同時,實際上也能夠提高大家的生活品味。換而言之,人均住房面積提高的概念,不單純是建築面積的概念,其實也是生活方式的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