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特種郵票賞析之《駉》

《詩經》特種郵票的第六枚《駉》,這是《魯頌》第一篇。此詩通過寫牧馬的盛況來讚頌魯國國君魯僖公能繼承祖業,振興魯國,恢復疆土,修築宗廟,同時也通過寫馬的蕃盛來歌頌魯國的富強。同時這也是這六篇中唯一一篇把小編難哭的詩。

《詩經·魯頌·駉》

駉 (jiōng)駉牡馬,在垧(jiōng)之野。薄言駉者,有驈(yù)有皇,有驪有黃,以車彭彭。思無疆,思馬斯臧(zāng)。駉駉牡馬,在垧之野。

薄言駉者,有騅(zhuī)有駓(pī),有騂(xīn)有騏(qí),以車伾(pī)伾。思無期,思馬斯才。

駉駉牡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驒(tuó)有駱,有駵(líu)有雒(luò),以車繹繹。思無斁(yì),思馬斯作。

駉駉牡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駰(yīn)有騢(xiá),有驔(diàn)有魚,以車祛祛(qū)。思無邪,思馬斯徂(cú )。

《詩經》特種郵票賞析之《駉》

-詩詞譯文-

群馬高大又健壯,放牧廣闊原野上。說起那些雄健馬,毛帶白色有驈皇,毛色相雜有驪黃,駕起車來奔前方。跑起路來遠又長,馬兒駿美多肥壯。

群馬高大又健壯,放牧廣闊原野上。說起那些雄健馬,黃白為騅灰白駓,青黑為騂赤黃騏,駕起戰車上戰場。雄壯力大難估量,馬兒駿美力又強。

群馬高大又健壯,放牧廣闊原野上。說起那些雄健馬,驒馬青色駱馬白,駵馬火赤雒馬黑,駕著車子跑如飛。精力無窮沒限量,馬兒騰躍膘肥壯。

群馬高大又健壯,放牧廣闊原野上。說起那些雄健馬,紅色為駰灰白騢,黃背為驔白眼魚,駕著車兒氣勢昂。沿著大道不偏斜,馬兒如飛跑遠方。

《詩經》特種郵票賞析之《駉》

難點有二:第一,太多不認識的字了:第二,牡字音同“母”,比如牡丹、牡蠣,但是這裡的“牡馬”意為雄馬,也就是雖然它叫“母馬”,但實際上是雄馬。再亂說估計要被扣工資了,我們還是來分析這首詩吧。

關於這首詩的作者古代文經學家說是史克,現在的文經學家則說是奚斯。全詩四章,每章八句,寫出了各種各樣的馬,對馬的描寫生動而細緻,堪稱詠馬詩之祖。每章四五句的有某有某,均指毛色不同的馬,共計出現了十六種馬。

《詩經》特種郵票賞析之《駉》

全詩直接將歌詠的對象群馬置於廣闊無邊的原野這一環境背景,且冠以"駉駉"這一表形態的疊字形容詞,這樣篇首就鼓盪著一種矯健強悍的氣勢。接著,"薄言駉者"一句略按,往下介紹馬的品種,馬的品種繁多正可作"思無疆(期、斁、邪)"一句的註腳,同時也為下文的讚頌作了有效的鋪墊。"以車"云云,又以帶疊字形容詞的句子詠馬之善於駕車疾馳,與上文的"駉駉牡馬"句相呼應,而句中"馬"字不出現,疊字詞前後位置不同,又見出章法上的變化。最後,由寫馬轉為讚美魯君,但讚美魯君仍緊扣住詠馬,結尾一絲不苟。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篇脈絡分明,寫作技巧純熟。

不妨說這是現存最早的專詠馬的詠物詩,後世詠馬之詩大致也是這樣從馬的形體(這在此篇中主要是通過寫馬的毛色表現出來)、馬的動勢、馬與人的關係這幾方面落筆的。作為詠物詩的雛型,它已顯得相當完美。

《詩經》特種郵票賞析之《駉》

可能會有讀者會有這兩個疑問:這樣一首具有《國風》風格的詩,為何不在《國風》中?魯詩不稱《風》而稱《頌》,原因是魯為周公長子伯禽的封國,周室重視周公的功績,尊魯若王,天子巡守採諸國之詩以觀風,遂不及魯詩。

還有一個疑問就是:全文通篇寫馬,怎麼會是讚頌魯國國君魯僖公呢?從詩的歷史文化意義上說,此篇以牧業的興盛作為治國有方的一大業績,反映出那個時代對馬政的重視。據文獻記載,在周朝的“六藝”中,就專門有“御”(駕馬車)這一藝,周穆王也有駕八駿遨遊天下四方的傳說。春秋中期,車戰仍是戰爭的主要手段,一輛兵車需四匹馬牽引,因此國家軍事力量的強弱,必然與馬匹數量密切相關,所以大國號稱"千乘之國",良有以也。《左傳·成公十三年》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馬政於是成為軍國要務。所以《駉》通過讚頌馬的種類繁多、身強體壯,來反映魯國實力之強大,從側面歌頌了魯國國君的治國有方。

《詩經》特種郵票賞析之《駉》

六篇《詩經》分享完了,這六篇有我們耳熟能詳的《關雎》《蒹葭》,也有較為生僻的《駉》,這從三千年前流傳到現在的傳統文化,被刻印在郵票的方寸之間,三千年的歲月交織在一起,這種美妙的感覺大概只有集郵者才能體會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