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憑藉姿色與權謀入主中宮,在國家風雨飄搖時,撐起大明帝國

前不久看到湯唯主演大女主戲《大明皇妃》,皇妃這個稱呼對孫氏而言是極其合適的。首先,她不是朱詹基的髮妻,其次,她不是朱祁鎮的生母。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大明皇妃》的原型孫皇后吧!

她,憑藉姿色與權謀入主中宮,在國家風雨飄搖時,撐起大明帝國

我們的語文課本里有一篇文章叫“促織”,而命令天下人逮蟋蟀的主人公就是朱詹基,孫皇后的丈夫。由於他愛鬥蟋蟀,民間稱他為“促織天子”。其實,朱詹基在位的十餘年裡,政績還是有目共睹的,只是有兩件事,讓後人評論不一。一件是鬥蟋蟀,一件就是寵愛孫氏廢棄胡氏。

她,憑藉姿色與權謀入主中宮,在國家風雨飄搖時,撐起大明帝國

孫氏,是鄒平人,她的父親孫忠只是一個小小主簿。機緣巧合,朱詹基的外祖母彭城夫人意外的見到了孫忠的女兒,覺得她既俊俏又聰明,非常喜歡她。在成祖時,彭城夫人看望還是太子妃的女兒時,就常常提到孫氏。一來二去,太子妃就讓母親把小女孩帶到自己身邊了。

後來,明成祖為孫子朱詹基舉行大婚,給他選取胡氏的女兒胡善祥為妃,把孫氏選為嬪。由於孫氏自幼與朱詹基相熟,又生得明豔動人,令朱詹基傾心無比,寵愛遠遠超過了胡氏。仁宗繼位後,胡氏為太子妃,孫氏為太子嬪。胡氏是名門之女,朱詹基再喜歡孫氏,也會顧及到胡氏家族。所以朱詹基登基後,立胡氏為皇后,孫氏為貴妃。

她,憑藉姿色與權謀入主中宮,在國家風雨飄搖時,撐起大明帝國

隨著朱詹基羽翼漸豐,孫氏寵愛甚隆,有一天蓄謀已久的孫氏就向朱詹基提出,自己想要金寶。什麼人才可以有金寶呢?皇后。依照明朝規定,皇后有金冊金印(也稱金寶),貴妃有冊無寶。朱詹基對孫氏幾乎是有求不應,於是向母親張太后提出要給孫氏金寶。張太后久經風波,她陪同朱高熾經歷過艱難的歲月,對孫氏的小把戲一眼明瞭。雖然自己的母親和兒子喜歡孫氏,孫氏又是在自己身邊長大,可張太后卻更喜歡端正穩重的胡氏。睿智的張太后對兒子說,貴妃只有冊無寶是明朝的祖制,不過她們兩個是同時晉封的,可以破一次例,給貴妃金寶,不過以後就不能和皇后攀比了。這樣一來,既堵死了孫氏爭寵攀比,又滿足了兒子的心意。

她,憑藉姿色與權謀入主中宮,在國家風雨飄搖時,撐起大明帝國

可是,隨著時間流逝和皇帝長期琢磨,他們以胡氏不能生育為由,要廢掉胡氏。不過提到生育,孫氏也無所出,兩人又思索一番,宣德二年,孫貴妃突然生了個兒子。小孩才幾個月的時候,就被立為儲君了。很快,皇帝暗示群臣廢后。落井下石者眾,大臣們紛紛上書說皇后無子,犯了大忌諱,理應廢黜。胡氏見這種情況,非常明理的讓賢,孫氏假意謙讓了幾次。最終,皇帝朱瞻基下旨,准許胡皇后辭位,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先師。孫氏達成所願,成為皇后。

不久朱瞻基去世,明英宗繼位。祖母張太皇太后輔政,在張太皇太后的庇佑下,胡氏過得還不錯,後來張太皇太后去世不久,胡氏過了沒多久就走了,也算善終。

她,憑藉姿色與權謀入主中宮,在國家風雨飄搖時,撐起大明帝國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蠱惑下,帶兵攻打蒙古,在土木堡被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皇帝被抓了,京城一片混亂。此時,大臣徐珵,煽動輿論,說什麼夜觀天象,要遷都南京等屁話,大臣們誠惶誠恐,六神無主,有的朝臣竟然在大殿上嚇得嚎啕大哭。大臣于謙見狀,呵斥道,誰再敢說南遷,就割掉誰的腦袋。並且提到宋朝南遷之事。我們都知道“靖康之恥”,再加上于謙的慷慨陳詞,大臣們決定要守住京師。

可問題又來了,蒙古也先抓到英宗,覺得自己佔了好的先機,自認為想提什麼條件都可以了,索要金帛,此時又有大臣附和了。在此關鍵時刻,孫太后確實識大體許多,要知道也先逮住了英宗,如果沒有新皇帝的話,大明就要被他牽著鼻子走了。孫太后和于謙一商量,立朱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為新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

她,憑藉姿色與權謀入主中宮,在國家風雨飄搖時,撐起大明帝國

于謙在整個大明歷史上的功績非常大,但是他之所以能力挽狂瀾,離不開孫太后的大力支持。在國家風雨飄搖之際,孫太后明智之舉挽救了大明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