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今年是豐子愷先生誕辰120週年。10月10日下午,浙江美術館揭開《此境風月好——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回顧展》,展出豐子愷作品125件,師友作品72件,文獻120件,全面展現豐子愷先生的文藝人生。

豐子愷可謂是近現代的一位傳奇人物,不僅在藝術領域有著卓著的貢獻,更是在文學界、思想界、教育界等多個領域都留下了深遠影響。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弘一大師與

豐子愷(左)合影


這樣一位大師,長期以來都以極為溫和儒雅的形象為人所熟知,而這樣的形象,又與他長期受佛門高僧弘一大師的指導薰陶有關。

關於弘一大師和豐子愷的師徒緣,堪稱是師徒相處之典範楷模,留下了許多佳話。今天禪風君就與大家分享, 弘一大師與豐子愷的這段師生緣。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初識:謙恭有禮的老師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豐子愷是浙江桐鄉人,出生於1898年,比弘一大師小了18歲。1914年,豐子愷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師從李叔同學習繪畫與音樂。

那時李叔同先生尚未出家,還不叫做弘一大師。但憑著他在藝術領域的卓絕造詣,已經是聞名遐邇。

初識李叔同時,豐子愷還沒有以繪畫藝術為自己畢生的志業。在李叔同的一番教導下,豐子愷才樹立了這樣的志向。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那時的師範生,都需要學習鋼琴等藝術課業。李叔同執教音樂之時,謙恭有禮。每次上課必然提前若干時間到達教室,靜候上課鈴。平時喧鬧的學生群體,在看到老師威儀具足端坐講臺後,也便安靜下來。

每逢上課,李叔同都先為學生深深鞠躬。若遇到學生在課堂上看其他書籍,或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事,李叔同並不當面指出,但在課後會留下該生,指出學生錯誤,叮囑不可再犯,鞠一躬而後放行。

這樣的謙恭有禮的教導,讓不少學生甚至寧願在其他老師面前挨批評責罵,也不願因違犯規矩受到李叔同的這種訓導。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立志:進步神速的學生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李叔同的溫文爾雅,讓學生們肅然起敬。也正是這一風範,給豐子愷的人生帶來深遠影響。

當時豐子愷擔任級長,經常為班級事向李叔同彙報。一次彙報完後,豐子愷轉身欲走,李叔同又以溫和的語氣喊他回來。

不同於以往的指出錯誤,這次李叔同留下豐子愷,是為了給予讚譽。李叔同對他說:“你的圖畫進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沒有見過像你這樣進步快速的學生。你以後,可以……”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看著老師期待的眼神,他激動而鄭重地說:“謝謝先生,我一定不辜負先生的期望!”那天晚上,李叔同敞開心扉,和這位得意門生聊到深夜。

在後來的回憶中,豐子愷說:“當晚李先生的幾句話,確定了我的一生。這一晚,是我一生中一個重要關口,因為從這晚起,我打定主意,專門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幾十年來一直未變。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弘一大師摘錄格言


而李叔同對豐子愷的影響,不惟是樹立志向,更讓豐子愷樹立了高尚人格。除了平時的身教,李叔同還為豐子愷詳細講解了何為“先器識而後文藝”,也既是把樹立高尚人格,要比學習技藝更為重要。

這樣的教導,讓豐子愷受益匪淺。其性情之溫和儒雅,與踐行這樣的教導不無關係。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學佛:人生境界三層樓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弘一大師與豐子愷(右)

於虎跑寺合影


李叔同有這樣的修養,並非是偶然的。自幼李叔同便受到佛教影響,不僅父母是虔誠的佛教徒,連兄嫂等家人,都是佛弟子。這樣的家庭氛圍,讓他在很小的時候便開始深受佛法薰陶。

由於身處動盪年代,加上自幼親近佛法,又攻讀史書,李叔同對於佛法所揭示的無常無我等義理深有體會,曾撰寫“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爽”一聯,以表自己對無常之體會。

巧的是,豐子愷的家人,也有不少是學佛出身。而豐子愷由於身體原因,自幼茹素,更是對佛法頗為親近。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靜修的李叔同正式披剃出家,成為了弘一大師。

而豐子愷因為乃師出家的因緣,也開始思考佛法的義理,思考信仰的產生因緣。最後提出了“人生三層樓”的理論。

豐子愷先生將人的一生比喻作三層樓:生存、生活、生命。一般來說,生存之需求滿足,則追求生活之質量,生活之質量滿足,便會開始思索生命之奧義。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當然,豐子愷先生也提到,不乏有人,會跨越過其中某些層次,而到達第三層生命的層次,但對於弘一大師而言,他是經歷了前面兩個層次,才最終為了追尋生命之奧義,而選擇出家。

1927年,深受弘一大師影響的豐子愷先生,在弘一大師座下受持三皈,正式成為一名佛弟子,法號嬰行。從此開始了對佛法身體力行的學習實踐。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承諾:作畫弘揚護生願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好的老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是畢生的。李叔同在未出家前,已經給豐子愷做出了教育和示範,讓他有了很好的品格修養。出家後教以佛法,更是培養了豐子愷慈悲的菩薩心腸。

而作為學子,豐子愷對於這位畢生的老師,一直也深懷敬意。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1929年,時值弘一大師世壽50歲生日,豐子愷作護生畫50張,用於賀壽。弘一大師欣然為這些畫作詩題字,並刊印發行。

弘一大師重視律學,而猶重視律學所展示的護生思想。因此這樣的禮物,對於弘一大師而言,的確是最好的賀禮。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而後1939年弘一大師60歲生日時,豐子愷便又延續這一做法,作畫賀壽。當時弘一大師得知後欣喜不已,抱病仍親自書寫跋文,以供刊印。

此後,豐子愷便與弘一大師約定,每逢弘一大師整十週歲的生日,便作與大師世壽相同數量的護生畫,刊印發行,來慶賀大師的生日。一直到弘一大師百歲為止。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可惜的是,1942年,弘一大師溘然長逝,再不能親自為後面的畫作題字。

受到弘一大師一向的認真嚴謹之影響,豐子愷並不因為弘一大師的舍報,便終止這一約定,隨後的數十年裡,仍然堅持創作。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世壽所許,定當遵囑”。豐子愷對於這個約定,認真如斯。終於在1973年,離弘一大師百歲尚有6年的時候,豐子愷完成了他的承諾。兩年之後,豐子愷安然舍報,了無遺憾。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豐子愷先生與弘一大師的師徒恩情,從學生時代開始,貫穿終生。老師對他的影響,是畢生的,他對老師的回報,便也以畢生答謝。

傳承了老師的精神與志氣,弘揚了佛法的慈悲與善良,想必弘一大師在西方極樂世界,得知學生如此,也必然是欣慰有加。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週年!向弘一法師看齊 是他報答恩師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