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為什麼《凡爾賽條約》上沒有中國的簽字

金一南:為什麼《凡爾賽條約》上沒有中國的簽字

中國之聲《國防時空》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 周宇婷)今年是一戰結束100週年,前幾天,也就是11月11號,法國政府在巴黎凱旋門前舉行儀式,隆重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週年。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紀念儀式上發表講話,數十國政要出席了當天的儀式。

我們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全球性戰爭。1914年爆發,1918年結束。當時共有32個國家相繼捲入了這場戰爭,奪走了至少1800萬人的生命。1918年11月11日,德國宣佈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在一戰結束100週年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許多人可能會問,我們中國參加了當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結束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19年,當時的中國作為戰勝國還參加了巴黎和會和《凡爾賽條約》的制定,但最終中國卻沒有簽字,這到底是為什麼?百年之後的一戰紀念日,我國為什麼也沒有參加?從一戰結束後100年間中國的發展變化中,又會得到什麼樣的啟示?這些就是今天《一南軍事論壇》要關注的話題。

主持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由歐洲國家發動,主要戰場也是在歐洲,那麼,中國當初為什麼要參戰?為什麼《凡爾賽條約》上又沒有中國的簽字?

金一南:一戰實際上主要是歐洲國家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我們認為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爭霸戰,參與的人確實還是非常多的,6500萬,一千多萬人喪生,所以被稱為世界大戰。其實重點戰場在歐洲,涉及到亞洲的並不是很多,所以說從這種情況下看,一戰並沒有把我們直接的捲入。一戰發生的時候正是北洋軍閥政府時期,說穿了就是袁世凱政府,袁世凱政府當時提出想參加一戰,想站在英法美這一邊,作為協約國的這邊打擊同盟國。但當時問題在哪裡?袁世凱在1915年要稱帝,想當皇帝,內政對他牽涉非常大。當時袁世凱政府的總理叫梁士詒,他積極主張中國參戰,他認為參戰對中國有利,他這個判斷還是準的,德國肯定要失敗的,德國在兩線作戰肯定要失敗。梁士詒當時就提出來了,如果中國和英法站在一起,等德國戰敗了以後,可以藉機收回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獲得戰勝國的榮譽,當時做了這麼一個合理的打算。所以當時的北洋政府積極的主張參加協約國,要作為協約國參加一戰。但是當時參加一戰,袁世凱政府財政困難,派不出兵,無兵可派,然後就建議派勞工,英國那時候根本就不理,法國也不理,再加上當時日本反對中國派遣勞工,所以說1915年派勞工這事兒就沒弄成,一直到1917年,英法在戰場上拖累太多了,傷亡太重了,後方人力短缺,這時候才接受了中國的北洋軍閥政府向歐洲派遣勞工,北洋政府終於就實質性的參與了一戰,通過不是派遣武裝人員,而是派遣勞工參加了一戰,所以戰爭結束以後,我們終於站在了戰勝國的行列,就是說第一北洋政府宣戰了,第二我們派出勞工了,而且十幾萬勞工到歐洲戰場支援英國人、支援法國人,所以我們對一戰協約國的勝利也做出了貢獻。我們就提出來,既然作為戰勝國,那麼就要收回大清王朝喪失的部分主權,廢除一些不平等條約,後來這個願望沒有達成。

主持人:當時中國作為戰勝國1919年出席了巴黎和會,但其實並沒有享受到任何戰勝國的成果。

金一南:對,所以這一點導致最後中國代表在《凡爾賽條約》上沒有簽字。歐洲正在紀念一戰勝利一百週年沒有邀請我們,各國的領導人,沒有中國的,為什麼?因為你在《凡爾賽條約》上沒有簽字,《凡爾賽條約》作為一個戰勝國共同擬定條約,上面沒有中國的簽字,所以說現在他們就寧可只紀念中國的勞工,而不邀請中國政府,因為你在《凡爾賽條約》上沒有簽字。但話說回來了,當時的中國政府北洋政府為什麼在《凡爾賽條約》上沒有簽字?因為《凡爾賽條約》把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了日本。就是你這個戰勝國虛有其名而已,人家還照樣把你作為“東亞病夫”,照樣在瓜分你,這引起了中國方面極大的反彈,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了。

主持人:1919年的“五四”運動爆發,迫使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不得不拒絕在條約上簽字。軟弱無力的北洋政府就這樣結束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角色。所以說從一戰的結果來看,一是給我們一種啟示,就是弱國無外交。另外就是一戰對中國的影響,在中國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可以說,戰爭引起了革命。

金一南:對,我記得列寧講過這話,列寧講的是革命制止戰爭或者戰爭引起革命。當革命不能制止戰爭的時候,戰爭就要引發革命。戰爭引發了兩個最著名的革命,一是1917年蘇聯“十月革命”。1917年的蘇維埃“十月革命”就發生在一戰期間,一戰把沙皇俄國幾乎拖垮,沙皇正在前方指揮作戰的時候,後方內外交困、經濟凋敝,國民經濟幾乎處於垮臺的狀態,後方爆發了革命,推翻了羅曼諾夫的沙皇統治。這是在一戰期間,1917年的11月7日,蘇維埃“十月革命”爆發,蘇維埃政權建立,蘇聯出現了。這就是列寧所說的戰爭引起革命的第一大成果就是蘇聯的“十月革命”爆發。我們中國那句話叫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之後,巴黎和會開會期間“五四運動”爆發,“五四運動”爆發直接導致了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和雨後春筍般的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北京小組、上海小組、武漢小組、長沙小組、濟南小組、廣州小組等等紛紛成立。到1921年7月在上海建黨,中國共產黨正式誕生。從這個角度看,列寧所講過的革命制止戰爭或者戰爭引起革命,那麼一戰就典型的引起了蘇維埃革命,然後第二個引發了中國革命,整個世界的版圖由此做出了巨大的改變,這就是戰爭引起革命。我們長期把一戰定性為帝國主義爭奪世界的戰爭。但是正是這場帝國主義爭奪世界的戰爭,引起世界版圖出現巨大改變,首先出現在東方。蘇聯革命也好,中國革命也好,所引起的世界版圖發生巨大的改變,這是戰爭引發的革命。

主持人:現在國際社會對中國非常關注,我想這主要是因為一戰結束後的100年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想當年,作為一個戰勝國,人家還可以繼續瓜分你的利益。而現在,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和平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的今天,我經常會想起鄧小平同志的那句話,發展才是硬道理。

金一南:對,我們要比較一下也很有意思。當年北洋政府提出我們要派人參加一戰,我們要派勞工參加一戰,你看對方置之不理,理都不理你,你太弱小了。但今天中國的倡議,你看“一帶一路”,當年不讓中國派勞工參加一戰的英國,今天英國財政部長講,中國的“一帶一路”將是未來十年世界全球化推進的最強有力的推動力。你看中國今天的國家地位和一百多年前一戰之前那種想參加一戰人都不讓你參加的那種境況天壤之別,這裡面就是中華民族命運天翻地覆的變化,由過去的“東亞病夫”,到今天完成一種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取得重大的成就,所以全世界承認你今天作為這樣一個力量的存在。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一南教授,也感謝您收聽今天的《一南軍事論壇》,下週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