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些教育機構的好老師,講課生動很受學生喜歡,但學校內為什麼這樣的老師很少了?

天問觀世界


這個問題是一個很複雜的、很大的問題,我儘量用簡短的描述來說輕一些,我認為的原因。

再說我分析的原因之前我先說一下我這四五年來陪孩子上各種機構遇到的一些“反例”:我粗略的回憶一下在這四、五年的時間裡,我曾因機構老師不行而換掉老師兩次,因為孩子升班更換老師我們不認同新教師而“自選”教師一次。

而這這些年裡孩子遇到的每一位校內老師我們認為都非常好。

我知道像我這種情況可能沒有代表性,但是就其主的這個問題而言,起碼我的態度是“並不完全認可”!

接下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題主會有這種感覺(注:我只分析中小學,不分析大學以及成人教育)。

生源質量是前提

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多數情況下在學校裡一個班上的孩子無論是從學習能力上還是在學習態度上,往往是一個正態分佈的曲線。也就是說有的孩子成績好,有的孩子成績中等,有的孩子成績非常的差。而這麼多孩子混在一個班裡上課,那麼老師必然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去維持秩序,紀律等等等等。最典型的兩點,你上輔導班不寫作業是沒有人管你的,但是你上學不寫作業呢?你上輔導班考試成績不好,沒人在乎你,反而會鼓勵你,但是如果你在學校考試成績不好呢?

我們都知道“成績”在很多很多時候,都是孩子們喜怒哀樂的根源!因為父母在乎你,所以會因為你的成績不好而責罰你,因為學校的老師在乎你所以會因為你的成績不好而批評你……但是機構裡會嗎?

說句不好聽的話,就算你考零分,只要你交錢,機構基本上也會收你的!——他們會保證你在這裡“玩”得開心。

實際上機構往往會根據學生不同的水平劃分不同的班型。有的班目標是為了競賽,有的班目標是為了自主招生,有的班目標是為了課內題提優,有的班是為了課內鞏固,有的班乾脆就是給那些課上啥也聽不懂的補課。

不知道題主上的是哪一類班型?

要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已經把生源進行區分了,也就是說能力相當的孩子是在一個屋子裡上的,那麼他們的老師所要講的內容,一定是符合所有孩子的接受能力了。換了誰聽自己能夠聽得懂的或者認真聽,能聽得懂的誰也願意聽啊!但是你在學校裡會享受到這種待遇嗎?————很遺憾,分重點班這種事情在很多地方是被禁止的。

老師風趣幽默的背後

我絕對相信假如取消所有考試學校裡的老師他們上課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事實上我們回憶一下我們所見過的、教過自己的每一位老師。很多時候他們在課上和課下實際上是兩個人!說真的到了我重新之後我才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之所以要在課堂上裡把自己包裝的那麼嚴厲,說白了就是要震懾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

我高中時候上的學校是一所重點高中,而且還在重點班。我至少有三、四位老師,他們上課是風趣幽默的。因為他們根本不擔心我們班上會有不愛學習的孩子、會有上課說話睡覺的孩子、會有寫不完作業的孩子———全班能夠在課間沒人起來活動,能夠在大課間沒有一個人出去玩……面對這種學生老師還需要整天拉著個臉嗎?他們跟我們說的最多的是讓我們多玩一玩,多放鬆一下,不要給自己壓力太大了。班主任曾經很多次跑到教室裡,把所有學生趕出去活動!直到最後他也放棄了。

那時候老師會想盡一切辦法給我們增加點歡樂、減壓,甚至是給我們講一些完全沒有什麼笑點的笑話,但是我們知道他想幹什麼。

學校老師跟你的孩子沒有契約關係,但是他們卻掏心掏肺,彷彿你學的好壞,比他自己孩子還重要。

機構的老師跟你有契約關係,但是你最後學的好壞跟他們沒關係。

體制內的老師有優秀的,也有不優秀的;同樣的機構裡的老師也有優秀的,也有不夠優秀的。在學校裡很多時候我們是沒得選,但是在機構裡我們是有得選,不是嗎?既然你已經選了,那麼我相信你,會喜歡你選擇的。

最後一點:機構教育更多的時候它是一場交易。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其實不管是教育機構還是學校內,這樣的老師都不少。只不過教育機構以盈利為前提,所以越是受學生喜歡的老師,越是能夠承擔更多的課程,讓更多學生和家長看見,當然,對他們自己而言,也能收穫更多的薪水。

而學校則是體制內單位的一種,盈利不是第一目標,穩定才是。換句話說,只要一個老師按部就班老老實實地上課,平時不要做太多出格的事情,那麼自然就會有自己的一碗飯。而即使一個老師講課生動受學生喜歡,也未必能得到重用。因為很可能論資排輩起來他就是個小透明。所以,除了他的學生們,其他人是不會知道他的優秀的。

更有甚者,在學校內,你越是有才氣,越是要低調,因為你稍微高調一點,別人就會覺得你是在故意炫耀。怎麼看你怎麼不爽。

當然,在很多優秀的學校應該是不存在上述情況的,我說的是一般性的中學。可是真正最優秀的中學,請的老師應該每一個都不簡單,也就不會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了。

此外,教育機構的課程必須生動有趣,才能留得住學生。至於生動有趣是不是代表教學效果好,這個就不一定了。有的老師的確功力深厚,既能把握到知識點,又能講得妙趣橫生;但還有部分老師,水平不夠,段子來湊。說說笑笑一節課過去了,雖然講不了什麼實質性的內容,但部分學生也會喜歡。畢竟這樣壓力小。

作為教育來說,要是以盈利為目的,那麼老師費盡心思討好學生那幾乎是一定會出現的場面。而並不是所有學生都願意認真學習,很多人更願意聽故事閒嘮嗑。自然也就會出現這樣的老師。

這些老師好不好,我們今天是無法評判的,也許要等到很多年以後長大成人進入社會了,才能慢慢去思考這個問題吧。


吹上來的小動物


我是學校內的老師。

教育機構的好老師講課受歡迎,是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自由經濟,激發活力。

教育機構的老師,才是真的靠能力吃飯的老師。只有這個老師上課受學生歡迎了,他們的收入才能得到提高,才會有名氣。但老師為了上課受學生歡迎也是什麼招都使得出來。比如說拿證據說話,他們經常用她押中了多少多少題,考研題目壓中了90%。還有就是講課的時候,能插很多小故事或搞笑的片段,這都是之前備好的。

只有收到學生和押對了題,他才能夠出名,才能提高收入。並且他們的收入上不封頂。據說新東方的老師在05年的時候,年薪就能達到50萬了。

第二個方面,沒有體制內的限制。

體制內的老師有保底的飯碗,很多人都沒有了活力。並且體制內的老師受限制特別多,要交各種各樣的材料,並且不能說很多,幅度比較大的話。所以很多玩笑之類的就不能講咯。

這就是體制內的老師,他的收入受到限制的,你講得再好,工資待遇也不會高出特別多去。所以他們迸發不出那麼大的活力。

總而言之,教育機構的老師跟教育機構是合作關係,合夥人關係,而體制內的老師是僱傭關係。


教育界的掃地僧


認識一個新東方的老師,他說他上課氣氛很好,喜歡跟學生講段子,講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也沒有什麼壓力,學生也都喜歡,學生給老師的課後評價自然就高,家長也無從檢驗到底孩子一節課學了些什麼東西,既然孩子喜歡這個老師,那就繼續在這裡學,繼續續課。


所以,你懂得。為什麼很多學生和家長就覺得外面的老師課上得好,還學得輕鬆。


另外,外面一個培訓班基本都是小班制吧,而學校裡一個班至少都是50人左右,如果老師上課還要要求風趣幽默,氣氛活躍,那這節課就很難完成一節課的教學任務,甚至連紀律都很難維持下去。


培訓班的教學只有續費的壓力,沒有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壓力,沒有橫向比較升學率,普高率,平均分這些實實在在的指標,和數據。學得好,就是外面的老師教得好,學得不好,就像學校的老師不行。上課沒意思。


不否認外面培訓班裡也有很多有水平的老師,而學校裡也確實有不少老師上課不太用心,混課堂。


但是學校裡絕大部分的老師都是很重視課堂教學的,但是個人風格有所不同,有的老師風趣幽默些,有的老師嚴肅一些,而且有時候還要看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什麼。但是不能硬性要求每個老師,每節課都要很生動。


粉紅月亮的社會觀


認識一個培訓機構的老闆,老家湖南,曾國藩的老鄉,做事精明沉穩有韌性。他僱傭了幾個小姑娘,待她們不薄,工資都不低。經常派他們到大城市培訓。他們的教學方法新穎,生動有趣,TPR全身運動法教學。深受學生喜愛,報名者眾多,老闆比較發財。

老闆的生源主要來源於附近的一所學校,這所學校學生眾多,學生家境優渥,參加輔導班的學生眾多,是各大培訓機構生源必爭之地。這位老闆比較有思路,他和學校的領導很熟,學校師資緊張,需要找一部分臨聘老師,這位老闆和校領導交涉,可以讓他們的老師進校教課,免費教,不要錢。學校領導一聽,欣然同意,不花錢,還能讓這些培訓機構的老師上課。何樂而不為。老闆也挺高興,自己的老師直接進校上課,近距離接觸學生,讓學生感受我們培訓機構老師上課風采,發動學生,招生肯定越來越多。

一學期下來,這家培訓機構的學生不到沒有呈現大幅度增長,還出現了大量減少的情況。為什麼呢?因為培訓機構的老師一週就週末上班,一週給一個班的學生上一次課,學生感覺到好奇新鮮,花樣百出。但是進校以後,一週一個班就是四五節課英語課,如果兩三個班就是十多節課。哪有那麼多經歷再去想那麼多花樣。那有那麼多的經歷再帶著孩子做各種活動。再說再優秀的老師如果每天都給學生上課,學生也不會感覺到優秀,得到的東西往往不知道珍惜。再精彩的課堂如果聽多了也感覺不到精彩,正如你每天都吃大餐,時間長了會吃膩了,想換換口味!

同樣道理,學校的老師每天面對學生,一天幾節課,即使再優秀講的再精彩學生們已經習以為常了,很難感覺到。即使你讓那個號稱最牛的張雪峰來講,一天上幾節課,連續上一個月,學生也不會感覺到多麼精彩。

職業倦怠也使一部分老師失去了上課的激情,應付課堂現象也存在。

這些造成我們感覺到培訓機構的老師講課精彩。


寐語小築


這個問題我以前也很困惑,直到我兒子上了補習班才比較出來校外和校內的教學的不同之處。

我兒子今年該上六年級,一到四年級學習還行,班裡中上游,我認為小學階段沒必要報補習班,等初中或者高中學習跟不上時再報,一直認為上補習班的都是差生才需要補,這就是我最初的觀念。

改變這個觀念是有一次公開課,英語老師用英語對話,班裡老是那幾個孩子能聽懂,能接上話,我兒子好像就是局外人,後來才知道那幾個孩子在外面上輔導班,當天學的內容他們已經學過。還有一次是兒子升五年級的期末考試,我有一親戚的孩子和我孩子一樣大,都上五年級,當天考試完親戚帶著他孩子來我家裡玩,就和我兒子一起討論英語考試題,他分析的頭頭是道,我兒子就一臉懵,感覺考試時心裡沒數,我就問他孩子怎麼知道這麼多,他說英語班老師講的,他家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在外面上英語班,當時我帶兒子也去聽了一節課,覺得都是帶孩子玩,一節課30塊錢就是領孩子玩,沒學幾個單詞,我們就沒有報。看到他孩子連說帶分析,我突然覺得這就是差距。果然分數出來後,他們討論的那個題就是有爭議,我親戚的孩子回答完全正確。那時我開始反思了,是不是也得讓孩子學點課外知識了?

五年級開始我就果斷的報了英語班和奧數班,以前經常聽別人說奧數是多麼難,可我兒子對奧數特別感興趣,每次做出來一道題高興的跳的老高了,那種成就感真讓人感慨!後來我說不報奧數了,孩子說不行,“現在我們每次做題最後一個就是奧數題,好多人不會做,我就會做”,非常自豪。英語他接觸的晚,好多知識都不會,剛開始背單詞特別慢,在家裡會背了,到學校課前檢測就不會了,慢慢的找到了技巧,學習也是一天比一天好。

總結校內和校外的區別:

1、孩子心理。校內的老師都比較嚴肅,孩子看到老師心裡比較發怵,校外的老師把孩子當朋友,和他們一起聊天,一起玩,這種情況下孩子思維活躍,學習的效率就高。

2.上課形式。校內孩子都是規規矩矩坐著聽老師講,可校外是在遊戲中教孩子,這個授課形式孩子比較好接受,所以學習起來也比較容易。

3.課後作業。學校老師留的課後作業都是讓家長簽字,如果光簽字沒檢查,孩子有錯題家長沒發現,到校就該挨批評了。課外的老師專門強調孩子的作業獨立完成,有不會的就不要亂寫,留著到校找老師,老師可以及時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去總結他的教學,是沒講到位還是怎麼了……

4.學習檢測。課內一個月考一次,課外班每節課課後過關,誰過不了留下來直到過了才可以回家。每節課課前檢測,有錯題的下課補錯,補好了才能回家。

5.遇到問題。學校的老師比較忙,一到晚上九點就不能給老師發微信,有時候發微信還不回,課外老師隨時都可以發微信問問題,有時老師走在路上都會及時給孩子講解。

還有很多,今天就說到這,想起來再補充。


宏達騰飛


一句話:沒有升學壓力、沒有考試壓力!

告訴你,陽光老師我上課跟說相聲似的,坑蒙拐騙四樣基本功信手拈來,一節四十分鐘的課能扯35分鐘不帶重樣的,為什麼留5分鐘?我怕自己驕傲。我曾一度懷疑,我是被教書耽誤的相聲演員,我能進德雲社跟郭德綱說相聲。

不敢說每個學生都喜歡,的確能俘獲四分之三的人的心。可是我能這麼上數學課嗎?不能啊!這麼上課,學習成績肯定上不去,這樣的課堂只能適合非考試科目。數學課還是要一本正經地上:引入、新授、練習、總結。重點要把握,難點要突破。中等生要多講,學困生要多練,哪有那麼多時間來生動!

萬一期末考砸了,校領導要找你談話、績效要扣錢、家長要質疑你的教學能力,時間一久,被貼上不會教書的標籤,一輩子就被人看扁了。

教育機構不一樣,以盈利為目的,怎麼盈利,報名學生多就盈利,所以怎麼吸引學生,除了一般教師必備的素養,還要花些小手段,吸引學生的興趣,對於小學生,是不是地發點小禮物。

當然,我說這話也不是想要貶低教育機構的老師,畢竟大家也算同行。教育機構也有好老師,甚至比學校老師教學能力更強、業務更精湛。


陽光成長教育


設想下這樣的情景在學校裡發生。

一、學校的一天

“叮鈴鈴……”上午上課鈴聲響了。

高一(1)班:“哈哈哈……”

……

高二(1)班:“哈哈哈哈……”

……

高三(1)班:“哈哈哈哈哈……”

……

此起披伏,餘音繞樑,在教室裡繞了好幾圈。

外面,眾人只見一股股細流破窗而出,匯聚成一個巨大的漩渦,隨即一股洪流磅礴而出,衝向天空,發生一聲聲巨響。


“叮鈴鈴……”下午放學鈴聲響了。

二、辛苦的老師

1、備課素材:喜劇總動員,笑聲傳奇,笑傲江湖,小品集,相聲集,……

2、創作劇本:素材用完了,得自己創作。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廢寢忘食,……

3、課前排練:或一人飾多角,或同行間排練。

4、績效考評:每節課“哈哈哈”頻次,頻率及分貝。

三、快樂的學生

每天的學習就是如何“哈哈哈”?

口型,表情,姿勢,動作,……


用心生活用心工作


來一張校內教師課堂評分表說明問題。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但規矩多了,就容易呆滯。


泥娃娃484


這是個“黑”學校、“黑”老師的很好問題啊!拉不來仇恨,頂多賺來幾下不屑的白眼,或幾句蔑視的嘲諷。忽悠誰呢?一個簡單問題,就讓你自己掌嘴:一些教育機構那麼好,為何家長拼了血本把學生往學校送,學生擠破腦袋往學校鑽,咋都不往你教育機構湧呢?

基本觀點:學校老師絕大多數都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很多教育機構挖空心思、許以重利拉攏學校名教師去他那兒兼職而不得。兩者存在本質上的區別,不可同日而語:一個目的是賺錢贏利,另一個目的培養人才!忽悠是沒有用的,何去何從家長和學生們不是傻子。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的教學水平是長期的教育實踐磨礪出來的,駕馭教學達到藝術的高度,不僅需要努力和時間,更需要淵博和悟性。

任何一位教師要成長為藝術大師的高度,沒有個十幾年、幾十年功夫的磨練都是不可能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識豐富,見聞廣博,才有可能“語出驚風雨,文成泣鬼神”!於此同時,更要有一顆樂於奉獻,孜孜不倦的博愛之心,才能贏得學生的喜愛和敬重。

教育機構辦學靠的是投機取巧、虛頭滑腦。他們要想方設法地挖牆角,把少數利慾薰心的教師從學校挖走,然後包裝成名師,來博取家長和學生的眼球!我們學校教育從來不跟教育機構比成績,你知道為什麼嗎?我只能說學校是實實在在的教育,來不得半點虛榮和馬虎;再說了,主管部門和社會大眾也絕不允許。

“講課跟講相聲似的,幽默風趣,學生特別喜歡”。教學不是表演,是件很嚴肅的事情,“傳道、授業、解惑”需要認真的態度;不能為了迎合學生的口味,而忘記了自己的教育責任和教學任務。譁眾取寵、華而不實,那不是教學,是忽悠!

忽悠小孩誰不會?可是為人師表可以嗎?當然不行。學校有嚴密有序的教育教學規章制度,有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計劃進度,更有基本的師生禮儀規範要求。教學創新是鼓勵的,但是也必須在合理合法的範疇內進行;教育科研是鼓勵的,同樣也不能和教育教學任務相沖突。

教育機構是商業運行模式,最大的目的不是教育你的孩子成才,而是賺錢贏利。沒有孩子來上課,他們如何賺錢贏利呢?因而要想盡辦法來吸引家長和學生,甚至不惜製造出歌舞昇平得虛假繁榮來誤導家長和學生;否則的話,是沒法和專業專職的學校教育競爭的。

最後,再說一次,不要再“黑”教育和教師了!因為最終倒黴的還是你自己。有不同見解的朋友,歡迎參與討論,希望文明交流,謝絕粗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