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更多的人将“享受”更长的炎热天

本期嘉宾:中科院大气所高学杰和国家气候中心徐影研究团队

本期观点:在过去几十年里,全国平均冷和寒冷日数减少,热和炎热日数增加;虽然舒适日数呈增加态势,但却主要分布于比较寒冷、人烟稀少的北方及山地。

采访人:中国气象报实习记者 谷星月 记者 王美丽

这几天,北京已进入试供暖阶段,小伙伴们不禁感叹:好日子就要来了!冬天怕冷,夏天嫌热,究竟人体在什么条件下感觉最舒适?未来我国的热舒适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去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学杰与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徐影的研究团队合作分析了过去几十年中国热舒适度的变化。研究发现,在过去几十年里,全国平均冷和寒冷日数减少,热和炎热日数增加;舒适日数呈增加态势,但在夏季,我国东部的舒适日数却明显减少。

如何科学度量热舒适度

研究团队在分析过去几十年中国热舒适度的变化时,考虑将在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各要素综合影响下的有效温度作为人体热感受和舒适度的指标。据国家气候中心副研究员吴佳介绍,有效温度是通过在实验室中测定,后经过问卷修正等过程得来。按照有效温度可将人体热舒适度划分为寒冷(小于1℃)、冷(1℃-9℃)、凉爽(9℃-17℃)、舒适(17℃-21℃)、温暖(21℃-23℃)、热(23℃-27℃)、炎热(大于27℃)等7个等级,以反映人体的普遍感知。

那么,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未来热舒适度会怎样变化?为回答这一问题,研究团队进行了在中等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1世纪未来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集合模拟,并综合考虑因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未来人口总数和分布可能进一步变化而引起的暴露度变化等,开展未来有效温度变化的预估。

“暴露度是各等级有效温度的天数和该等级影响人口数量的乘积,可以反映各等级有效温度对人口数量和持续时间影响的大小,‘人-天’是暴露度的单位。”中科院大气所吴婕博士介绍,100个人受一天的炎热与一个人受100天的炎热,其炎热暴露度都是100“人-天”。暴露度能直观展现我国不同区域的炎热天气情况,以及受影响的人口数量。

预估结果表明我国炎热日将增加

从气候学意义上讲,全球变暖后中国平均舒适日数会有所增加,但这并不意味未来人们能享受到更多的舒适日数。研究团队发现,舒适日数主要分布于现在我国比较寒冷的北方及山地(如内蒙古高原等),但由于人口总量(数量减少)和分布的变化(由相对不发达地区向富庶地区的迁移),相应的“人-天”数目则有近四分之一的减少,如每年有两个月以上舒适天气的人数,到21世纪末将比现在减少一半以上。

研究团队发表的预估结果表明,未来我国区域炎热天气的人口暴露度将大幅增加,增加最多的区域主要为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和四川盆地、华南沿海等地,到21世纪末,相比当代全国平均将增加6倍“人-天”。也就是说,全年不用忍受炎热天气的人口将由6亿人减少至2亿多人;而遇到炎热日数在1个月和两个月长度以上的人口,将分别由现在的270万人和接近0人,上升到1亿6500万人和2300万人。此外,热天气的“人-天”数目在全国大部地区也将增加,凉、冷和寒冷天气的暴露度则相应有所减少。

从空间分布上讲,黄河以南的舒适天气都将减少,而云南等位于低纬但相对海拔较高的地区则例外。四川盆地和淮河流域的减少值在1000万“人-天”以上,全国平均而言的减少值为200亿“人-天”。

总体而言,在中等水平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中国更多的人需在夏天和暖季“享受”更多的炎热天气,而变暖引起的冷季增温,并不能使更多人享受更多的热舒适气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