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舊影:1952年的首都莫斯科


莫斯科地處俄羅斯歐洲部分中部、東歐平原中部,跨莫斯科河及支流亞烏扎河兩岸。莫斯科和伏爾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處相通,是俄羅斯乃至歐亞大陸上極其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俄羅斯重要的工業製造業中心、科技、教育中心。

1147年,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從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到沙皇俄國至蘇聯及俄羅斯聯邦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迄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是世界著名的古城。

莫斯科擁有眾多名勝古蹟,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莫斯科城市規劃優美,掩映在一片綠海之中,故有“森林中的首都”之美譽。

1156年,尤里·多爾哥魯基大公在莫斯科修築泥木結構的克里姆林城堡。後來在克里姆林城堡及其周圍逐漸形成若干商業、手工業和農業村落。13世紀初成為莫斯科公國的都城。

15世紀中期莫斯科已成為統一的俄羅斯國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紀初。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羅斯最大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發揮著俄國第二都城的作用。

1755年建立俄國第一所大學──莫斯科大學。1812年拿破崙率領的法軍佔領莫斯科後,這個城市在大火中焚燬,但很快又重新建設起來。1813年成立莫斯科城市建設委員會,開始大規模城市改建。

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期間,莫斯科緊隨彼得格勒之後,也舉行了武裝起義,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蘇維埃政府和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於1918年3月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192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為蘇聯首都,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即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首都。

1960年,政府附近一些城鎮納入城市範圍,組成大莫斯科區。1987年,莫斯科市政當局將每年9月的第一個雙休日定為城慶日,舉行各類城慶活動。1991年12月21日蘇聯解體,莫斯科成為俄羅斯聯邦的首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